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开元4316年 > 第二百四十三章 百年大计

开元4316年 第二百四十三章 百年大计

作者:隐宗宗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0:57 来源:笔趣阁

“什么问题?”除了看信的王元一外,朱莱、李大虎等人有些急不可耐的问道。

黎安明闻言只是笑了笑,随即对比试完后下场的小虎笑着问道:“如何?”

“她却是厉害,要不是属下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属下还真拿她没办法。”听到黎安明的问话,小虎顿时有些尴尬的回道。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倒是对那个此时在招呼那些孩童的女子感兴趣了,随口问道:“要不要给你招过来?”

“多谢公子好意,还是算了,人家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就别让她卷入进这乱世了。”小虎闻言抿了抿嘴,最后还是拱手拒绝道。

黎安明闻言倒是颇为惊奇的看了他一眼,其实他原本对武术之类的不是很感兴趣,奈何大学一个室友是个武术迷,三年影响下,黎安明倒是对武术之类的了解了不少。

不过如今慢慢的进入火器时代了,个人武艺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没什么用,他也只是问问而已。

当然,来到峨眉山,除了对其佛教文化感兴趣外,黎安明还感兴趣的便是其武术文化了,不过也只是感兴趣而已,如今大多数百姓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要他去传承发展是不可能的。

一旁的王元一看过信后,便顺手递给了其他人,他则陷入了沉思。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问道:“如何?”

“回公子,大人来信说的这几个问题,其实他们已经有了答案了。”王元一闻言拱手回道。

在外面,黎安明还是喜欢下属称其为公子。

“说说看!”黎安明顺势坐在了凉亭里的一个石凳上,说道。

闻言,王元一抿了抿嘴,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官员问题暂且不论,粮食问题方面,只要挨到明年的秋收,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现今已到了秋收的时节,大多数百姓都会收获一定的口粮,剩余不够的,战乱平定后,四川肯定会大规模的修路、兴修水利等工程,到时我们再以以工代赈的形式赈济,问题也不大。”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道:“确实,就算没有修路、兴修水利等计划,为了赈灾,我们也得上马这些工程,此乃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不为呢?”

“现在的问题是恐怕我们的存粮不太够。”朱莱看了信后,听到此言便插话道。

“无妨,现在是秋收时节,粮食价格是正低的时候,可以从各地大量购买。”说到这里,黎安明随即对吴洋安排道:“通知何源,让他岱山会的交易折算成粮食、矿石等的形式折算,尽量少收现银,另外,让他通过海贸的形式,从安南、日本等地大量购粮。”

何源坐镇岱山岛,除了岱山会在国内的贸易外,黎安明还让他重新组织起了海贸,如今台湾那里有两支舰队在手,海贸方面的安全问题黎安明就不担心了。

想了想,黎安明又交待了一句:“还有,台湾的存粮应该不少,通知荃叔,让他安排人运到四川来。”

虽说岛上红旗军占领的地方不多,但是以一年三季的产粮速度,岛上也能剩下不少粮食,此外,同濠镜澳等地的交易,也是以矿石、粮食等物资结算的。

黎安明之所以要两线同时作战,除了占下台湾岛能快速的进行大航海和提供退路外,还有便是在必要时能提供一些后勤保障。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等黎安明交待完后,吴洋才拱手应了一句转身就去安排了。

“如此一来,粮食问题便解决了。”见状,朱莱便笑着说了一句。

黎安明点了点头,随即拿过看完的信,挥了挥手道:“行了,这上面的问题我们就不用理会了,他们能提出来,便能处理好的。现在我们来说说你们先前讨论的教育问题吧。”

“教育?”听到黎安明的话,众人齐齐一愣。

黎安明没有理会他们的疑惑,自顾自的说道:“如今四川的战乱就快平定了,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教育历来是各朝各代重视的问题,而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扩展我们的理念,教育是避不开的关键。”

“《教育为本》属下倒是知道,《教育为本》出自《礼记·学记》,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朱莱闻言点了点说道。

王元一则是大有深意的看了黎安明一眼,小声说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这句话应该是出自隋炀帝在大业元年七月为兴办教育,拔擢人才而下的《求贤兴学诏》。其中“君民建国,教学为先”应该是改自《礼记·学记》中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此外,其父隋文帝还于开皇三年下《劝学行礼诏》,强调:“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治国立身,非礼不可”。”

“此外,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七年颁《兴学敕》,申明“自古为政,莫不以学为先,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深博。朕今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开后生之耳目,行先王之典训。”.........”

黎安明见状抬手打断了他的卖弄,和这些古人比卖弄这些古代学识,十个百个他也不是对手。

随即黎安明还是点了点头,也没有否认:“把教育先行作为现实的决策,提到建国大纲的高度看,这是隋炀帝超越历代帝王的又一杰出之处。而后其创立进士制,更是在前朝官制上由举选制转为主要由开科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的影响深远的改革。”

顿了顿,黎安明接着说道:“虽说其暴政不少,但是连他都能重视教育,可见正应了我那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话。我也不瞒各位,接下来我们的主要工作便是兴办教育,拔擢人才。地盘打得再大,没有人才来管理,都是空谈。”

“公子,如果大办学堂的话,所需银两可不少。”王元一闻言还是小心的提醒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