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心机

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心机

作者:雁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0:49 来源:笔趣阁

十三阿哥点头道:“确实有内情,不过是倾轧攻讦那些,不过刑部既下人了,也将案子查明了,涉案的几个武官都革职,巡抚跟总督这里已经会免罚……”

九阿哥摇头道:“都革职?那不是和稀泥!既是查清了不实,那守备怎么也没保住?”

四阿哥解释道:“云贵地方不同,土人多,流官过去彼此攻讦,伤了朝廷体面,需要严惩。”

十三阿哥也说道:“不冤枉,朝廷本就有律令,流官不许在地方娶亲……”

那七品官告的是五品官“强娶父妾”,而不是“强纳”,就晓得这其中有蹊跷。

多半是遭了算计。

九阿哥道:“就是闲的,多年没有战事,地方绿营干养着,倒是自己内斗起来……”

四阿哥与十三阿哥没有说话。

他们比九阿哥看的多,晓得官场倾轧有时候不能看表面。

这官司表面上是七品官与五品官的官司,实际上背后有其他。

否则小小的案子也不会直接惊动兵部,又转到刑部来审。

不过是争权夺利罢了。

主要的人隐在幕后。

这个就没有必要跟九阿哥细说了。

十三阿哥过来,就是专门说水泥的,眼见着辰正了,也说完了,就回刑部去了。

九阿哥也不主动揽差事,继续看着八旗司的文档,尤其是留心内务府三旗的。

毫不客气的说,这些文档看了,各家各户的家底就都在眼前摆着。

九阿哥挑认识的看,先看的高家。

高家家道中落过,前些年名下还真没有什么红契产业。

这几年因为攒下些银子了,才在南城置了几个铺子,不过很快就转出去了。

没有转给旁人,而是转给了高衍中的三个出嫁女。

这也是慈父心肠,给女儿补嫁妆。

对于这个,九阿哥倒是不算意外。

高家三个儿子,除了小的还在官学读书,剩下两个都有了官身,倒是三个女儿,年岁排在前头,出嫁的时候家里没起来,嫁的也是寻常人家,这个时候贴补一二,也是顾全骨肉情分。

接着,他又看曹寅家的。

内城一处,是宫里赐的,在朝阳门到崇文门中间。

南城一处,是后头买的。

再看李煦家,名下宅子就多了。

有内城两处,南城一处,通州一处。

孙家呢……

住的是皇城里的官房,没有私宅。

三大织造,三个做派。

九阿哥挑眉,他不喜李煦,可是也不大喜欢孙文成。

这也太没成算了,几代人没有私宅。

不过这也是包衣常态。

旗人不大爱攒钱,铁杆庄稼,多是开多少饷就都花掉了。

他又去看董殿邦家。

到底是有爵位的,子弟有跟着打仗的,瞧着私产比寻常包衣丰厚多了。

他看的津津有味儿,脸上也带出来。

四阿哥正好处理完公文,脖子酸了,起来走动走动,就发现九阿哥脸上表情不对。

他晓得九阿哥在看八旗司的红契文档,就有些好奇,走到近前,道:“可是有什么不对?”

九阿哥将手中文档递给他,道:“就是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怪不得旗人都爱当兵,还是打仗油水厚!”

董家的产业,主要都是三藩之乱平定之后那几年添置的。

那几年,他们家有子弟跟着打云南。

四阿哥接过来看了,见是董家的,道:“这是内务府老人了,早年太皇太后最信重的就是他们家……”

否则也不会特意从他们家选了一个格格入宫为嫔妃。

九阿哥道:“您再瞧李家跟曹家,父辈都是做到二品的,怎么家底相差这么多?是不是曹家隐匿了私产,还是真的清廉?”

他对曹寅印象很好,可是父子两代织造,就没有攒下私财?

金家父子也是两代人,抄家也抄出来不少。

四阿哥对两家了解的更多些,道:“不一样,曹寅之父一直是内务府官,二品侍郎是给的加衔,不是实缺。李煦之父一直经营地方,一路上从辅官到知府、布政使,官至巡抚……”

他这一说,九阿哥就明白过来了。

一路知府、布政使、巡抚做下来,都是主官,不去贪墨,只官场上“三节两寿”就能剩下不少。

织造郎中,下边辖的僚属没有几个,还要孝敬京城的上官。

九阿哥就道:“那曹寅也不容易,怪不得他们家老太太不留在亲儿子身边,非要在江宁住呢……”

江宁织造府四、五进的大宅子,到了京城就是两、三进的小宅了。

眼见着九阿哥留心的都是内务府人家,四阿哥道:“既是从内务府出来,就不必再留心他们,那是汗阿玛信重的人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想起了曹顺。

有曹顺这个纽带,九皇子府跟曹寅也断不了关系。

眼下没什么,可是回头说不得就是隐患。

可曹顺给九阿哥使唤,也是御前的安排。

四阿哥倒不好说什么了,否则倒像是挑唆弟弟防备皇父。

九阿哥道:“这不是有金家的例子在前么?我怕他们几家也生出贪心来,一年到头,往三大织造拨的银子不算多,几十万两银子,可要是他们打着御用的招牌,自己敛财,这天高皇帝远的,也不好查……”

四阿哥道:“你能想到的,汗阿玛也会想到,会安排人辖制的。”

九阿哥想想也是,就不操心了,只道:“别连累到曹顺身上就行,曹顺是个好用的,弟弟还想多用几年呢。”

四阿哥看了九阿哥一眼。

外来的人手,说信就信了。

一点防备也没有。

不过想着皇父这几年的行事,这样坦坦荡荡,或许也是正好。

*

万寿节前两日,九阿哥就安排曹顺去畅春园,将私下里的那份寿礼送过去了。

曹顺身份在这里,自然没有资格直接御前请见,就听了九阿哥的吩咐,请了梁九功出来。

这一份寿礼,就请梁九功转达。

梁九功想着这几日皇上心里不大畅快的样子,就叫曹顺在小东门候着,自己回清溪书屋禀告了。

康熙听说九阿哥的寿礼到了,有些意外,道:“皇子的寿礼前阵子不是都入库了么?”

他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这几天的事情都记不真切了。

今年虽不是整寿,也是“明九”。

按照民间的说法,也是犯太岁,不大吉利。

康熙也觉得今年身上沉,在宫里待着憋闷,去了五台山一趟,心里也没有敞亮多少。

梁九功道:“皇上,这是九爷的第二份礼,按年送的……”

说着,他就将礼单给奉上了。

康熙挑了挑眉,打开来看了。

金鹤香炉一对,黄金一百九十九两。

金桃一对,黄金九十九两。

衣裳六套。

古董珍玩八样。

康熙不由失笑,道:“跟往年差不多,就是冲金子使劲了……”

梁九功笑着,拿了荷包道:“奴才沾了光,也得了九爷的赏……”

康熙道:“是什么?”

梁九功拿出来,是一寸见方的小金龟。

康熙轻哼道:“都离了内务府了,还预备这些,指定是从他福晋银楼里做的,倒是好意思……”

梁九功道:“夫妻一体,能孝敬皇上,也是九福晋的福气。”

收到礼,哪有不高兴的?

尤其是这还是意外之喜。

按照九阿哥之前的说法,之前的孝敬是官场规矩,如今出了内务府了,怎么还有这规矩?

康熙道:“谁送来的?九阿哥自己怎么没来?”

若是九阿哥来了,指定自己到清溪书屋请见了。

梁九功道:“是侍卫曹顺送来的,奴才问了一嘴,说是在户部学差事,每天都是一整天,怕耽搁了,才打发人先送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