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两府相公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股东大会(二)

两府相公 第一百二十二章 股东大会(二)

作者:皓月蒹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1 03:25:59 来源:笔趣阁

这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番安抚下来。墨娘子感觉已经是筋疲力尽,也不但稍有懈怠,刚刚奉茶毕。独自坐到门口的小案之上,翻开一本簿子,准备这一会儿记录之事,那边曹佾几个衙内又叫嚷开来,说着续水之事。墨娘子少不得端起铸铁炉子上的大茶壶,前去添水。

柳家湾股份有限公司的临时办公地点,乃是十来间原农家乐的雅间。此处最为轩敞,门口挂着“会议室”三个黑底绿字的匾额,自然就做了今日会议的地点,东西大约六丈宽阔,南北深约两丈不到。

自昨日就被墨娘子精心布置了一番。此刻北侧靠墙乃是一排书架,上面摆满了售卖股份的存根簿子。敞开着两扇大门,挂着珠帘儿,靠着窗户也摆上了几颗罗汉松的盆景。

西侧大桌子上坐着潘惟德,慕容惟素,已及曹沈氏,石秦氏,王咸熙五人,此刻纷纷陷入了沉思当中,就连性子急躁的慕容惟素也只是端起茶盏,轻轻咂着在左顾而右盼着。

东侧圆桌上坐着五家带来的朝奉,这几人无不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捻着胡须,笑眯眯的互相寒暄着,说着天南海北的话儿。

临着墨娘子的书岸,就在屋子正中的地方,坐着曹佾几个衙内,却最是静不下心来,此刻就叫嚷开来。

“这柳小乙弄得火炉子很是不错。屋里少了烟火之气,但却温暖如春,此物应当大行于世,依本衙内之间,咱们应当弄个大大的作坊哩。”曹佾看着摆在屋中的三个火炉说道。

慕容钰叫嚷道:“曹世兄言之有理,此物却是很好哩。以本衙内之拙见,此物不但烧木炭,没有烟尘来,就是烧石痰也都不会有烟尘的,那些小户人家用来最为实惠的。”

潘寿闻言,也满脸喜色的插嘴说道:“二位世兄言之有理。不过还有一事是少不得的。”

“甚地是来?”

几人闻言,纷纷看着那潘衙内,异口同声的问道。

潘寿嘿嘿笑着,卖弄道:“眼下柳家湾百业兴旺,自那大市场开业以来,一应交易皆是大宗买卖,钱帛往来,动辄数百金,极为不便。而股份公司草创之后,交易愈加频繁,故而此地已然不比东华门外逊色多少,故而那交引铺的设立,已经到了火烧眉毛之时候了。”

潘寿此言说来,不但四位衙内深以为意,就两曹沈氏几人也是微微点头,那潘惟德颇为欣慰地说道:“我潘家于这交引铺一事小有所成,颇有心得。故而愿意襄助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地开设交引铺来。”

盐引,茶引等所起到了的作用与钞票相似,但却相差甚大。交引原本是朝廷为了运输战略物资到边关之处方便一些,这才许诺商家先将粮食,布匹等物运输过去,之后又用盐引交割,而商户再去东南盐场提盐发卖而已。

故而这盐引,茶引以及诸多交引是有着期限的,与钞票大相径庭。每当期限到来,就要前往有司兑换,期间亏损又大,故而做起了交引铺的勾当,自然十分不容易。

这会儿,潘惟德说出此番话来,也的确是解了这柳家湾一带的难题。其余之人自然感激连连,又纷纷表着心意,要为柳家湾股份公司披荆斩棘,也为柳云卿大展身手做着准备,也好让柳家湾股份有限公司无牵无挂,轻装上阵。

就在会议室之人议论嘀咕的时候,柳云卿正在那汴河大堤上徐徐而行。

对于公司以后要经营生产哪种货物,而又如何销售。柳云卿自然早就胸有成竹。而曹潘几家也早有了解了。

诚如曹佾,慕容钰所言,铸铁炉子大有市场。而北宋汴京百万黎庶,无一家不烧煤炭,只有那些富庶之家,豪门勋贵才烧的起木炭来。这也就是柳家湾一带,虽处于郊区,但竟然能保留下那片松林的愿因。

柳云卿早有计议。钢铁虽然是朝廷专营之物,垄断之下,价格自然昂贵,但这铸铁炉子虽然寻常人家也还买的起,只是那烟筒锻造不易,价格贵的离谱,或许也能铸造而成,也许价格就不会过于离谱了。故而生产此物,自然也就成了计划之中的事情来。

另外汴京城四处都是引车卖浆的小贩,那些小吃摊子,更需要蜂窝煤炉来,故而蜂窝煤也就是公司以后要生产销售之物了。

其次,此时衣服皆是定做而来,价格自然昂贵。柳云卿虽然弄不出那缝纫机,也弄不出那服装生产线。但要是将诸多裁缝集聚在一起,合理分工,流水线式的大规模生产,想必成衣工厂不难而有。

再次,玻璃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由于工艺的原因,这时候不过是豪奢之家把玩的奢侈品而已。柳云卿想着要吸纳那些技艺高超的玻璃工匠,准备研发那平板玻璃出来,用到千家万户的窗户上。

最后,像那卫生纸,火柴,肥皂之类的小物品也要投入研发当中。未来,这柳家湾股份公司便以汴京为中心,生产的货物向四周延伸出去,卖到那天涯海角。不断吸收民间资本,打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柳云卿心中所想,煞是庞大。但眼下能立刻做来的便唯有那成衣生产,蜂窝煤,铸铁炉子而已。但这事一旦弄成,自与那农家乐,度假村,大市场的勾当不同,真的会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了。

柳云卿一面走,一面想着。眼见官道上遥遥的又有难民结队而来,不由得摇了摇头。

入秋以来,不但淮南路颗粒无收,就是那京东东路也遭蝗虫过境,眼下年关将近,难民们却为生计奔波,背井离乡的前往着花团锦簇的汴梁城讨生活。

朝廷在朝阳门等处设有粥厂,故而这些难民们蜂拥而过。柳家湾自然也设有粥棚几处。但这一切对于这千千万万的难民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

难民们有的拖儿带女的挎着破破烂烂的包袱,有的用那几欲散架的鸡公车推着年迈的老母,后面跟着面有菜色的女人抱着气息奄奄的小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