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烽烟万里 > 第527章 摸金校尉

三国之烽烟万里 第527章 摸金校尉

作者:冥九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21:13:22 来源:笔趣阁

韩炜看着曹洪出钱,当真是财大气粗,旋即说道:“诸公,孤此来实为有要事与乐城侯商议,还请诸公移步吧?”

众人见状,纷纷退走,唯有何宴依依不舍的看向韩炜。韩炜本就有意收了这个奇葩,也好以后为自己排练舞蹈。

“孤倒是忘却了,来啊,重赏何平叔!”韩炜笑眯眯的看向曹洪。

曹洪心领神会,即刻说道:“贤侄,可速去管家处领赏!”

韩炜又道:“平叔,你可携众舞姬前往孤府中,将这飞燕舞献于几位王妃观赏!王双,你带他们回府吧!”

王双插手应命,言道:“喏!”

曹仁等人也是恭敬施礼道:“臣等告退!”

众人纷纷退去,只有韩炜与曹洪二人留在殿内。

曹洪战战兢兢地的低着头,他不知道韩炜此来何意,就这么等着韩炜开口。

韩炜笑了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言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此乃上好的杜康美酒呐!”

“早就听闻殿下善酒,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此乃魏王生前最爱之酒……”

不等曹洪说完,韩炜把脸一拉,沉声问道:“魏王之所爱,恐怕不止这些吧?!”

曹洪陡然下跪,开口道:“臣不知殿下此言何意!”

“曹子廉呐,你不觉得你愧对这个‘廉’字吗?!青州财政,你掌握多少?从实招来!”韩炜声色俱厉,质问曹洪。

曹洪连连叩头道:“望凉王殿下开恩,罪臣可一并交付于殿下!”

“哼,这些钱只有青州税收吗?!”韩炜继续问道。

“这……这……”曹洪支支吾吾。

“盗取大汉诸多王室陵墓以敛财,难道你真以为本王不知吗?!”韩炜不想再跟曹洪绕弯子,径直问道。

曹洪听后,顿时瘫坐于地,不知如何回答。

韩炜却知道,在群雄争霸初期,曹操的势力范围仍然很小。有些时候,打下的城池往往还没来得及休整,就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地盘“朝秦暮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谁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领的地盘上盘踞多久。于是,打下的城池经常被洗劫一空。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很难实现休养生息的目的。

军阀混战使曹操的大军无法长时间休整,也使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春种却等不到秋收。这好比刚刚做好的一锅饭,转眼间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于是,在短时间内筹到军饷成了诸侯们四处杀伐攻战的先决条件。

为了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盗墓这个古老的行当上。众所周知,西汉中期,经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的繁荣使得当时厚葬成风。这也就为曹操偷坟掘墓,盗取金银财宝以充军饷提供了条件。

“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类专司盗墓的官职在曹操的军队里便应运而生。而这些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的顶头上司正是曹洪曹子廉。

曹洪瑟瑟发抖,颤颤巍巍的说道:“殿……殿下,洪这就召集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也一并交由殿下处置。只是殿下可否留我一命?!”

“哦?!还跟孤讲起条件了?!也罢,给你三日时间,将你所有的财产与人手统统交出来,孤便留你一命,并且保证你衣食无忧!”韩炜斩钉截铁的保证道。

曹洪听后,磕头如捣蒜,连连谢恩。韩炜冷哼一声,一甩大袖,离开了乐城侯府。随即,龙骧卫便包围了乐城侯府。

三日后,曹洪将所有资产集中在府中,只等韩炜前来验看了。

韩炜带着典韦、王双、诸葛亮等一众文武前来,说白了,就是来看抄家的。

曹洪的家资,着实让韩炜众人吓了一跳,这可不光金银之物了,各种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罗列在眼前,这些东西加起来的价值,当真是富可敌国。

注(选看):到底有没有摸金校尉?!

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但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

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更为确切的记录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攻伐曹操前发布的檄文中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篇文字成为古今檄文的名篇。据说正犯头风病的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头立刻就不疼了。

根据陈琳的这篇檄文,曹操盗的应该是位于永城芒砀山的汉梁孝王墓群。

三国时代曹操的兵卒,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王墓葬的盗墓者。

汉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葬的准确方位,也很难进入墓室。

为了取得墓葬里的宝物,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但即便如此,进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们要一锤锤地凿,一点点地清理。

陈琳在檄文中具体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曹操的部下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现已很难想象。

据史料记载,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年。西汉盛行厚葬之风,但凡家境殷实的,少不得带些财宝到另一个世界,何况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据传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为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持默认态度。

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有其事。由此看来,曹操盗墓是个不争的事实。

盗墓盗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来盗墓者这个道理。于是,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

公元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树。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要知道,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张节俭。据说,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的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缢”。宫廷中的帷帐屏风,破旧之后缝补一下再用,不可换新的。

其二,为了防止盗墓。大概是因为自己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也曾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他不愿重蹈覆辙,所以一再要求“薄葬”。这个说法比较可信,他的儿子曹丕就曾分析过诸侯墓被盗的原因:“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郭太后也说:“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