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国崛起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踌躇两难的决定(重写版)

章恺辩论的策略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很好,足下很清晰地阐述了农税最大的弊端——征收成本高昂。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新概念,那就是征管成本,这种成本就是国人野人所付出的与官府所收到的之间的差额,差额越小,征管成本越小,对官府而言越有利,”章恺说到这里,用眼神请示了一下公子卬,因为征管成本的概念是公子卬和他谈话的时候提到过的。章恺越来越觉得这个概念的精妙。

公子卬点了点头。事实上这个概念也不是他本人发明的,而是在上研究生政治课的时候,老师教给他的,征管成本滥觞于《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

章恺认为,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庶人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官府的收入。农税的征收需要大量舆人在大范围内、锱铢必较地征收,征管成本太高,不但耗费大量的薪俸,还要苛索穷人;征收农税妨碍了农业热情,使得作物减产。

过高的征管成本导致越是征税,越是增加征税成本,不但官府收不上钱,庶人也会民变。公子卬不得不联想到这一愚型的集大成者,崇祯。

章恺指出:“好的税收,应该是容易征收的税目,征管成本低,这样的税目往往收之于富人,而非穷人。因为前者的财富更集中,且对社会的安定、物产的生产影响没有后者大。

恺建议,以后长丘不收农税,公田交给八户野人自己处理,或是平分,或是赎买……”

“万万不可啊!”舆人急切地反对:“若是不征收农税,拿什么养兵养士,拿什么上贡给都城的宋公?”

“恺有一计,可废除农税,使粮食的税收不再从农税中收取,改为通过关赋、市赋等商税中抽取。”

舆人反对道:“不可,如今之制,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关赋就是关税,市赋就是市场税,一个税率百分之一,一个税率百分之二,共同组成了春秋商业税的根本。

“布,列肆之税也。緫布,无肆立持者之税也……”市场税还分为布赋和緫布赋,前者是对有门店的商贾抽取的,后者则是对没有固定店铺的交易抽取的。

“如果一个野人跑到城里卖粮,官府先抽取一次关税,百分之一;把余粮卖给粮商,官府抽取一次緫布赋,税率百分之二;粮商把粮食卖给贵人,官府抽取布赋,也是百分之二。

总体核算下来,野人贩卖粮食的过程,官府实际上是只抽取了百分之五的税率,如此之低的税率,如何养得起兵?”

“养得起的,且听恺与你仔细计算。

一个十口之家,辛辛苦苦种植一百亩田地(今三十二亩),每季产出刨除种子,只有二十五石,家里十张嘴,还要纳农税,一年下来一粒粟米都不剩下。

你看到野人手里的农具了吗?都是石头做的,石器翻土掘地能有什么效率?正是工具的破败才限制一家十口只能伺候这么点巴掌大的耕地,还伺候不好!野人是不知道青铜农具好用而不买么?非也,因为农税过重,无余粮可卖,负担不起青铜农具的价格罢了。”

用石器耕作的农田,产量相当不堪,既不能深耕,也填不整土地,地里的缝隙常常过大而致使作物罹受冻害。若改换工具,进化到青铜农具、铁器农具,那亩产和每户能照看的田垄面积,就不可同日而语。

“近日,太傅铺设水利,治理盐碱,鼓励开荒,打造龙骨水车,低利租赁青铜器械与野人,还尝试了绿肥施用之术,”

所谓绿肥施用之术,是公子卬后世看军事农业台学的——说是未来的徐州农科所在铜山县,通过种植放水养绿萍作有机肥,就能够实现粮食增产26.5%。

“把公田分给各户本身就能增收一成一了,加上绿肥之术约增产四分之一,以及其他措施,每户增产四十石,绝对没问题!”

章恺一边说,公子卬自己也开始心算,电视上报道过一个连云港退休教师发挥余热,通过调研证实了当地农村努力兴修水利,实现粮食增产82%到164%的功绩;河南济源县的盐碱治理,更是让亩产提高到了原来的3.8至29倍,得到国家级的表彰,而青铜器的普及加上春秋人多地少的国情,一户十野人伺候或许能伺候三十二亩田,只要官府事先役使长狄战俘开垦新地。

林林总总算下来,即使不用机械、化肥,好像是有机会让亩产达到章恺描绘的那个水平,现在长丘的亩产是一百亩(等于后世三十二亩)出产960公斤,这在后世远远不及一个零头。

“这么高的亩产,按照农税旧制,庶人每种出九十石粮,我们只能得到一石。因为征农业税有九成的损耗,最终官府只能得到名义税收的十分之一。

可若是改成粮食交易环节征税,原本要派出舆人挨家挨户地去征收杯水车薪的农税,变成了只需要派一个舆人蹲在城里的市场去征收,理想状态下,百姓一户若是种出九十石粮,刨去五十石吃掉,还余下四十石,他们会用这些粮食去城里交易,按照关赋和市赋,我们可以抽取到两石的粮食。

原本能征得一石的税,现在就能翻一倍。此一胜也。

官府得粮翻倍的同时,野人手里的粮食也没有白白损耗。《周礼》有云,距城邑百里之内为郊,百里之外为遂。本来要豢养大量的舆人往来于郊遂之地征粮,万一征不上,舆人还要化身打手对野人进行暴力惩戒,现在这些通通都不需要了。野人自发把粮食输运到城市的路程,比舆人拉着车在遂外挨家挨户转悠的路线要短得多,损耗也少得多,人人口诵:‘百里不贩柴,千里不贩籴’,意思是说,押运千里的运费几乎快逼近粮食本身的价值了。改农税为关赋市赋能够让浪费在运输途中的粮食极大地缩减,而官府也节省下豢养舆人的巨大开支,故而老百姓手里的粮食也多了,官府的库存也充盈了。此二胜也。

当然也会有部分野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到理想的亩产,这些野人若是自己都吃不饱,肯定不会拿粮食到城里卖,这样的话,我们就能轻易地把那些吃不饱的人家筛选出去,变相给他们免税,不把他们逼到卖儿卖女的境地。此乃不竭泽而渔之仁德。此三胜也。”

舆人道:“变税制理论上确实可行,但是这需要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野人要求有半数以上,能够在实现温饱的情况下,有余粮,且每年的余粮多于四十石,这样才能确保官府的收入不减。第二个前提条件就是,能够确保野人在长丘城内交易,而不是其他地方,否则我们抽不到关赋市赋。”

“运粮损耗巨大,百里之内又没有其他城池,野人岂会舍近求远?而且青铜农具、食盐之类的必须品,只有城内的国人才有,他们不来城内交易,还能去哪?”公子卬觉得第二点没什么可以担忧的,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亩产能否提升到预期的水平。

公子卬问章恺,章恺答道:“太傅,农收之事,既看努力,也看天数。天若不降灾于今年,四十亩之增产定有;天若绝我长丘,税之改否,又何足道哉?虽然有风险,但恺以为太傅盛德巍巍,上天定相眷顾。”

公子卬心中吐槽,少拿封建迷信游说我,天灾和政客的道德水平没什么关系,否则拜登、佩罗西执政时期,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农民都该绝收才是。

后世的封丘县有一百三十万亩耕地,而今的长丘城仅仅三万亩,相形见绌啊。听章恺的可以快速激发开垦热情,即使到时候亩产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也一定有所提升,但有财政破产的风险。

公子卬来回踱步,迟迟下不了决定。他是一个过度谨慎的人,不喜欢冒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