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烟

大唐颂 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烟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37:07 来源:笔趣阁

自李玄清从汕头坐船到杭州然后转道运河至洛阳,然后乘火车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份了,此时距离收到北方黠戛斯南下的消息已经过去大半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总参已经让坐镇北方的陈凡指挥大军开始集结完成应对,与此同时首次派遣外事部官员出使黠戛斯,意图在开战之前了解黠戛斯对抗中原的原因所在。

不过很显然,天策府并没有在意外事部这边会有什么成绩,对于这群已经打惯了战的将领而言,外事部官员的质询只不过应该是开战之前的步骤而已。按照国土防御的原则来看,北方的千里草原是无论如何不能够容忍出现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的。所以按照总参的计划,无论黠戛斯此次会有什么举动,天策军都会出击,彻底打掉他们的主力部队,最好能够将其撵到西边,这样在过冬以后才会有机会在出兵安西的同时彻底剿灭他们。

李玄清回到长安之后询问了一下总参的布置之后没再多说什么,反倒是将自己这一路查看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传给了岑天时,让他在来年制定内阁计划的时候有一个参考。与此同时让内阁筹备建立新的部门——经济督导司,以此来监督、查处各部门各省区的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违法犯罪现象。这是类似于后世的发改委的部门。不过具体的职能李玄清并没有想好,所以也只是和岑天时交代了一下让他去考虑一二。

外事部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在玄影卫的参与之下,外事部很快就了解到黠戛斯在东线大举出动的根本原因。黠戛斯内部一直以为李玄清是篡夺大唐正统的叛逆,加上如今黠戛斯新一代汗王登基,自然要做出点成绩才能够服众,所以他选择了进军中原,想以此来磨合部下,达到以战争来维护统治的目的所在。

了解到缘由之后外事部主事也就是此行特使——王守田持节杖觐见黠戛斯汗王,据理力争,并且告知黠戛斯汗王,大唐帝国承前启后早已经得到万民拥戴,黠戛斯身为边境藩主此时举兵进入中原无异于等同叛逆,是不可能达到什么目的的。如今天策军大军已经集结,如果再有不轨举动,那么百万铁骑自当冲入草原,让黠戛斯重蹈当年在契丹的覆辙。

王守田的话自然是慷慨激昂,但是对于一心想要以此达到消耗内部反抗势力,顺便从中原捞取好处的黠戛斯而言,他的言语却没有任何作用,反而激怒了这位年轻的草原枭雄,如果不是黠戛斯对于汉人的文化很有仰慕,可能王守田性命难保。即使是这样他们一行也被直接撵出了王庭所在地。

外事部出使失败,但是却没有影响到大局,反而在王守田回到长安的时候得到了李玄清的亲自接见。如今汉唐的雄风尚未恢复,天策军的名声在国内自然是响亮无比,但是对于草原人而言不把他彻底打倒,是不可能在外交上取得什么成就的。所以李玄清并没有责怪外事部办事不力,反而安慰和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等到大唐国力日强必然可以做到以外交来代替刀兵的作用。

而陈凡和长安的天策府大本营在得到外事部的消息之后立即下达了草原作战的命令,东线葛存周和高思继兵团出东北从草原大举西进,而驻守丰州的亲卫营和直属营两个营加上附属的步兵部队合计十五万大军也开始越过阴山进入漠北,准备和黠戛斯决一死战。

按照玄影卫的情报来源,黠戛斯大军在古回鹘城集结,王守田被赶回来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已经集结完毕,所以陈凡大军应该是离他们最近的作战目标了,而且按照黠戛斯的战术意图也是没打算和东线的葛存周对决,反而应该是一路南下从丰州以北进入内地,所以陈凡此行是携带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光是火炮就史无前例的带了近两百门,加上尚未淘汰的弩炮,整整两个炮兵营协同大军前出,后勤部为此准备了十余万匹战马携带物资前进,而早先在草原游弋的草原骑兵营则更是全部散开协助玄影卫探查黠戛斯大军的消息,顺便从各部落征集粮草以便于大军前行。

这几年天策军忙于内地统一,对于草原而言并没有过多的措施,但是在源源不断的商品进入草原之后,草原的大部分部落都已经意识到大唐崛起已经势不可挡,此次大军北征更是让沿途的大小部落心惊胆战,在塔希这个带路党的引领之下,各部落硬是凑了近十万人准备参战。

不过陈凡的目的显然不是这么简单,这些部落联军与其说让他们参战,不如是说让他们近距离观摩天策军的战力,从而在打败黠戛斯的同时震慑草原各族,方便接下来内阁在草原真正实施统治。比较内地统一之后草原也必须纳入大唐帝国的正式版图,如果不能震慑住这些人那么草原很可能随时出现反复。而且在火枪普及军队之后内阁那边已经和军方在讨论禁止民间携带刀枪等兵器了,那么到时候草原部落的武装也必然会被解体,所以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一场大战来震慑人心。

只不过这样一来,陈凡的十五万大军一下子变成了二十五万,虽然这些部落联军都是自备粮草武器,但是后勤的压力还是骤然间变大,左天成为此不得不提前动用储存在草原上的几个军属仓库,否则的话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多人的消耗。只不过这些仓库储存的物资原本是作为明年内阁在草原施政所用,现在提前动用,也只能再次给国内各企业下达新的订单,然后利用慕容家和耶律家的路上运输公司运送到前线补充,所以到了九月底大规模的国内订单让这些企业再次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的步骤。而这些新兴的豪门和贵族也头一次意识到战争原来同样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以至于在后来进军安西的时候这些人成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后勤部忙得鸡飞狗跳,而杨易所属的国民警卫队则和杨虎的建筑总公司携手分出部分人员,然后让内阁在草原征调各部落的青壮年开始沿着军队进军的路线开始修建直道,丰州的水泥厂储存的十几万吨水泥在除了供应铁路修筑之外,开始源源不断往北输送,在沿途赶到的各族大军的支援下修建出一条笔直的道路直接朝前线而去。而内阁在李玄清的提点下此时也适时派出大量的官员在道路沿线选择适合居住的地点,召集各部落安排定点居住的事宜。这等于利用这场大战将后方的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原本草原各部落基本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一下子变成了定点居住还真是不适应。很多部落都不知道定点居住之后以后的生活来源是什么,为此工商部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劝说这些部落首领,告诉他们可以沿着这条直道和来往商人做生意,以商业往来来带动草原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开始推广草原牲畜圈养的经验,这样一来阻力顿时小了不少。有了定居点自然就会形成城镇,有了城镇大唐才能在草原真正实行统治。

不过这件事还需要时间来磨合,虽然免费给草原各部落修建了不少房屋设施,但是愿意接受定居生活的基本上还是汉化比较严重的部族,剩余的还是不愿意。不过内阁此次也不勉强,只是宣布以后的牲畜交易会在各城镇展开,这也等于给各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交易平台,也让进出草原的汉族商人免去了大量的奔波之苦。

有了民间的支持之后内阁在草原的行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以草原起家的耶律家联合党项和沙陀等地方商业豪门向内阁提出倡议,这些居民点的建设将由他们来负责出资兴建,并且保证不会占用当前前线大战所用的物资,自行筹备。耶律亚齐的这个举动让岑天时兴高采烈,差点当场给他颁布一个大奖。

在落实好这些之后民政部开始派出工作组对于愿意定居的所有草原部落百姓进行落籍,发放大唐帝国的户口证明,这等于这部分百姓已经正式成为大唐帝国的百姓了,在进出的商人的宣传之下,帝国百姓所享受到的福利待遇让这些居无定所的草原部落感到丝丝好奇和震撼。几乎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能够为普通百姓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福利待遇的,所以一时间甚至好多人都不相信。

不过内阁这边的举动和建筑公司的大张旗鼓的修路也让身处草原前线的陈凡赶到了一丝大战在即的紧迫性,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再往前走实际上草原已经进入冬季了,后勤部甚至将冬装都提前送了过来,就是为了防止大战延迟而带来的雨雪天气。

不过让陈凡感到欣慰的是玄影卫那边已经收到确切消息,黠戛斯大军从古回鹘城出发已经半个月了,现在已经抵达靼境内,这个当年被重骑营吓得往北逃亡千里的部落现在也已经恢复了元气,按照玄影卫的消息此次达靼只怕也会出现在战场上。这样一来陈凡需要面临的对手兵力也会随之增加。

“启禀大帅,我东线大军七万人已经翻阅燕然山,预计十天之内就能抵达。”传信信使的话让陈凡做出了一个决定,决定就在达靼边境等待黠戛斯大军的到来,同时传讯让葛存周加快速度,这样一来两军合力必然可以做到一战而胜。

在选择好战场之后陈凡将自己的军队的阵型提前制作出来分派给陆翊和李飞雪,以及随行而来的百信等人,天策军在大阵中央,到时候东路军占据东线的山坡布阵,西线就交给百信,让他率领部落联军负责侧翼。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炮兵营开始提前布置炮兵阵地,两百余门火炮被布置成一个品字形的阵势,沿着交战的战场放置在高坡之上,而随行的弩炮部队则安排在各营中,有各营自行负责指挥,这样一来陈凡的指挥部直接指挥炮兵部队随时为进攻部队提供远程火力支援。除此之外,陈凡当初建议李玄清保留的机械弩部队则被他全部带了过来,对于这种可以在短时间内投射大量杀伤性弩箭的兵器在经过改良之后已经可以发射内置火药包了。这才是陈凡选定的近距离支援武器,有了机械弩的支援,相信对方的骑兵部队即使再多也无法穿越由步枪和机械弩组成的打击防线。

陈凡在安排完整体阵型之后,直属营和亲卫营则摆出了一个二龙出水阵的阵型,不过随即就被陈凡给改成了半月形阵型,组成了一道环形攻势,十五万大军除了预备队三万人以外,其他的断断续续的组成了三道线,这样就能保证正面战场能够同时有四万支步枪同时射击,而且半月形的阵地还能够让火力投射达到最大化。

陆翊和李飞雪安排完这些之后,葛存周也率军赶到了,此时黠戛斯大军也已经进入玄影卫的视线,对方这一次集结了二十万兵马,这几乎是黠戛斯王庭常备军的一大半了,而且加上达靼的联军,只怕不下三十万骑兵。

面对这次草原的争雄,甚至决定着草原各族命运的决战。陈凡反倒是冷静了下来,让葛存周率军进入阵地完成部署,高思继的骑兵部队则被集中起来,准备在突击的时候使用。与此同时后勤部的各项物资也输送到了前线,在稳定了所有的部队之后陈凡派人给黠戛斯大军送过去一份信,内容很简单,一战决百年兴衰,一战扬汉唐雄风。

天启二年十月初十,草原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下雪的时候,达靼境内狼烟四起,铁蹄阵阵,无数的骑兵从北方蜂拥而来,丝毫不顾忌这已经是冬季,不适合用兵,在黠戛斯王庭的指挥下,黠戛斯和达靼联军三十余万朝着陈凡的大军所在地而来。这股寒流犹如从北方出来的凛冽寒风让无数的天策军大旗在风中高高扬起。

这一天陈凡给大本营发过去一份最新的战报,草原狼烟四起,大一触即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