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

大唐颂 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河条约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17:11:35 来源:笔趣阁

“启禀副首相,外事部巴格达急讯。”天启十一年十一月初一,疏勒的西北行辕,曲承美收到了来自王守田从巴格达发过来的急讯。不过他只是匆匆扫了一眼之后立即让副官紧急发回长安内阁,同时他本人也是脚步不停朝着城外的西征军指挥部而去。疏勒作为大唐西北行辕所在地,基本上就是西北的政治中心所在,这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不仅仅西北铁路在这里开枝散叶,来自中原庞大数量的工商业品在此地南北分流输往大秦和大食。而且来自西北各地销往中原的各式各样的皮毛制品以及矿产原材料也在这里集中,依靠着地理位置优势和西北庞大的地缘优势,疏勒的发展远远的超越了其他城市,甚至如果不是疏勒暂时无法发展重工业,只怕高昌的交河城也无法与之媲美。不过如今在帝国西北重心开始朝着南部转移,特别是波斯都督府和细柳州这两个波斯省的重镇依靠着南边靠海和海运连接的优势后起发力,只怕疏勒的发展速度也会被其超越。

不过曲承美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意见,波斯省那边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但是疏勒本身的优势也尚未发挥出来,西部铁路还差最后一节就已经抵达白水城了,下一步继续向西必然会直接抵达咸海,这样一来距离泰西就更近了,如果说如今大唐和大食的贸易已经开始由铁路转移到海运上面的话那么和大秦越来越大的贸易却紧紧依靠着铁路运输,疏勒在其间发挥的作用也必然更加明显。甚至随着西北大唐的掌控越来越强,疏勒本身就可以将轻工业的发展规划提上去,将当初拓跋思谏主政时期制定的西北发展计划继续进行下去。

“大帅,外事部那边发过来了最新消息,大食已经和王部长谈妥,现如今马上就要签订运河条约了。”曲承美来到军营之后马上将刚才收到的消息告知了万毅和高斯继。

“运河条约,看样子王部长这次是又从大食人那边挖出来不少利益啊,不然的话也不用专门签订一个条约了。”万毅等人不知道巴格达那边的具体情况,但是此时王守田在巴格达的哈里发皇宫偏殿里却拿出了自己拟定的详详细细总计约有二十一条的《腓尼基运河条约》递给了对面的阿也比,嘴角浮现出一律自信的笑容。

这份运河条约倒不是真的坑了大食帝国,反倒是考虑到大食帝国那边目前所处的困难,提出了一揽子运河修建和管理方案,具体为由大唐出资组建腓尼基运河工程队进行勘探和修建,技术人员由大唐派遣,基础工人则有大食方面提供,当然如果大食帝国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劳工,也可以由大唐自行招募,但是费用由大食提供。运河建好之后为了保障大唐投资收益,运河方面前二十年所有的收益全部归属大唐所有,大食帝国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阻碍大唐收回投资。二十年以后大唐转让运河权益一半交给大食帝国,另外一半作为大唐收益以及运河日常维护费用所在。

这些条款其实都好说,毕竟除了大唐之外,大食帝国就算是最精通商事的阿也比家族暂时也看不到这条运河真正的价值所在。只不过让对方纠结的是,大唐提出了为了确保运河独立运作,大唐需要在腓尼基运河建立必要的护卫部队,并且要求大食帝国将位于红海这边的港口割让给大唐。

“部长阁下,这个割让港口之事我方断然不能答应,这事关我国的最高利益,一旦割让事宜被传出去很有可能会被哈里发否决,而且还会遭到前方将士的反对的。”阿也比揉了揉眉心也是深感头疼,毕竟按照这份条约,大食帝国真的不需要付出多少就能够修通这条运河,那些劳工对于自己来说也不值得一提,帝国内部不是还有很多反对的势力吗?还有在伊比利亚半岛那边尚有近十万战俘到时候全部调过来也就够了。但是全部都是大唐投资,大唐必然会要求有必要的措施保证自己的投资收益,否则的话大唐也不傻子,怎么可能投资那么多钱来异国他乡做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按照这份条约约定,总投资额最后很有可能达到一亿唐币以上,甚至最终还有可能超出。

“部长阁下,是否可以这样,我可以做主贵国将运河护卫部队和这个管理司独立出来,不受我国管辖,直到二十年期限过完再由两国组建联合护卫部队负责运河日常的防卫你看如何?”阿也比想了想还是将这个割让港口的事情给否决了,但是为了弥补大唐想到了扩大护卫队规模到一万人的程度,而且将原本位于大食帝国监督之下的运河管理司独立出来交给大唐独立运作二十年,这样一来似乎也就能弥补大唐的损失。他的这个提议虽然王守田没什么表情,但是心里却暗笑不已,割让港口原本就是自己临时加上去的,没想到的是这个阿也比居然开除了这么高的条件,一万人的护卫部队足够在关键时候关闭运河,切断大食帝国的东西交通。至于港口一事,在来巴格达之前李玄清已经找到了另外一个最好的地方,到时候完全可以撇除大食帝国独立在这个被他们成为阿非利加州的大陆上建立起大唐稳固的前进领土。

伴随着王守田那似乎不甘的点头这份条约取得了双方的一致同意,经过重新商议了其中的细节,一份全新的《腓尼基运河条约》就这样被双方拟定出来。由此这条后世号称最繁忙的运河提前了近千年在非洲大地开始破土动工。大唐也由此第一次开始对外进行技术输出。

天启十一年十一月十五,当王守田代表大唐帝国在这份《腓尼基运河条约》上签字,而阿也比代表大食帝国签字之后,这份条约让在场所有人都是心神激动不已。大食帝国通过这份条约解决了眼前最大的难题,沟通了自己横贯东西庞大领土最麻烦的运输问题,使得自己后方的海军能够有一条最便捷的海运通道抵达目前最需要海军的地中海参加即将可能和大秦帝国的大战。而大唐这边除了开始技术输出赚取更加丰厚的海外利润之外,更重要的是借此一条运河就可以直接插手地中海局势,为下一阶段帝国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而伴随着这份条约的签订,整个泰西局势也由此大变,大食帝国依靠着大唐的协助提前一步发现了其中的契机,将原本的方略彻底修改,部署在伊比利亚半岛附近的海军舰队也得到命令开始南下开始靠近阿非利加州附近的港口进行补给训练,这样一来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够保护运河修建不受到大秦帝国海军的骚扰。而对于大秦来说这样一来虽然在短期内锁定了大食海军的巡弋范围,给他们提供了决战的良机,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在这份条约签订的同时,王守田也和阿也比达成了另外一份庞大的军舰采购和训练协议,由大唐在波斯都督府兴建新式军舰然后售卖给大食,并且协助对方展开训练,重新建立起一支总数量在三百艘左右的庞大舰队。这也是为何大食人在修造运河的时候无法出资的原因所在,这份庞大的战舰采购计划几乎耗尽了大食帝国最后的家底,甚至训练费用最后还采用赊欠的方式来解决的。这些年大量的在大唐采购各式各样的商品以及庞大的军火交易,大食帝国的家底也在飞速耗尽,要不是这几年大食商人也从大唐那边嗅到了另外的商机,开始在本国内部以及其他各地采集和挖掘大量的矿藏资源然后贩卖给大唐只怕这样的贸易根本就维持不了多久。不过这样一来的话也实质上促进了大食帝国内部最初的工业发展,至少在采矿业和手工业方面虽然收到了大唐的冲击,但是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都是有一定实力的,这实际上也在逐步影响着大食帝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其中受益最深的就是阿也比家族,他们作为和大唐贸易的先锋,已经在这一波大潮当中得到了丰厚的利益,超越了国内的其他家族。甚至他们已经自觉不自觉的被绑在了大唐帝国工业发展的链条当中,成为大唐重工业上游的原材料提供者和产成品的销售者和购买者。这样一来一个初步的跨地区跨帝国的联合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只不过这一切目前大食帝国还无人反应过来。至少在阿也比家族的带领之下,这条产业链正在飞速壮大,他们为了从大唐手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开始出没各地,甚至不限于大食帝国本土去搜集购买矿产资源和原材料运往大唐,然后从大唐那里承接大量的工商品再贩卖到其他地方,这样一来一往从中间赚取差价的方式让其走上了另类的发展道路。

不过这份条约的签订却标志着高卢人利用耶路撒冷来达到搅动整个泰西局势的打算彻底破产。大食人现如今已经改变了方略,至少在运河开通之前不会和大秦决战,甚至哈里发已经决定就算是地中海舰队被对方全部消灭也要等到腓尼基运河开通。这样实际上就给了大秦足够的时间去剿灭高卢人。甚至在大秦那边得大食这边开凿运河的时候,还会主动加大打击高卢人的力度,避免在将来和大食决战的时候背后这根刺在关键时刻打乱自己的部署。所以在王守田签完这份条约然后嘱咐阿也比尽快在埃及那边划定运河开凿区域腾空附近的居民区等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也开始踏上返回帝国的规程。毕竟这件事总体而言是大唐在主导,几乎所有的建材原料以及机器设备都需要从大唐运输过去,所以自己需要回去将条约交给内阁,然后由内阁进行统筹规划进行物资和人力调度。

而王守田走后,大食帝国这边除了军事调动开始调整方略之外,阿也比为首内政部也开始了相应的调动,为了开始筹备大食第二海军舰队,阿也比在巴格达附近找到了几处相对位置更好的港口开始重新动工建设,并且按照波斯都督府那边大唐港口建设样式,一口气兴建了五处港口。而在王守田抵达波斯都督府之后,海军那边也按照海军部传过来的紧急指示,派遣军舰沿着大食帝国海岸线巡航,准备寻找海军部送来的地图之上的那个岛和那一处港口。此时已经在路上的西洋舰队总制曲承星自然是不知道自己这一去竟然直接在波斯都督府待了整整三年多时间,三年的时间内他所领导的西洋舰队甚至在大食帝国的家门口建立起来一整条完整的海上补给据点,还抢占了后来才看到价值丝毫不下于满剌加等地的两处海外领土。

天启十一年十二月初当王守田风尘仆仆返回长安大本营的时候,张建忠甚至都捧着这份运河条约半天才回过神来。这份条约意味着大唐目前第一次将手伸到了大食帝国的腹地,而且还带有大量的经济利益。

“去通知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立即开始筹划发行一亿唐币的海外建设特别债券,并且让工商两部部长来见我,我要提前和他们商议,用什么方式进入腓尼基。”张建忠完全不知道自己后面的这句话后来成了帝国承接海外工程的必要程序,由此也带动了帝国内部的各大家族豪门进行海外扩张的步伐。

长安这边开始紧急调动进行这条运河的筹备建设事宜,位于西北前线的曲承美也接到了内阁转来的命令,西北庞大的内地资源也在这一场技术输出当中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内阁部署建立的一系列的工业发展计划也开始迅速浮出水面。大量的基础建材工厂在各地纷纷建立,一开始是作为供应运河建设的一部分,但是在其后却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础,西北发展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