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开始

大唐颂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开始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17:11:35 来源:笔趣阁

天启四年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帝国会议迄今为止已经召开了三届,今天是第四届。每一年的帝国会议都意味着帝国上一年度的发展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也是大唐帝国最高等别的帝国会议,代表着帝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民生等等方面的最高政策指导,也受到帝国各阶层的全力关注。而每一年的这个时候传媒集团都是全力报道帝国的各项政策导向,将最新的帝国政策迅速传递给社会各层。

“好了,今年的帝国会议还是老规矩,我们军政法三家各自汇报自己上一年度的工作总结,并且将各自的缺失上报皇上,请皇上做出点评,然后各部制定后续处理方案。然后讨论商议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岑天时今年负责主持年度会议,所以见到李玄清点头顿时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先从内阁开始吧,内阁各项事务涉及到方方面面,政务是天启四年的重头戏。”李玄清看了看岑天时笑道:“既然首相大人主持会议那就让内阁这边先来吧。”

“既然皇上这么说,那我内阁就当仁不让了。我来说个大概吧,然后由民政部长代替内阁汇报各项计划和总结。”岑天时点点头道:“天启三年按照财政部制定的最新统计办法,帝国总的经济增长情况是比起天启二年多了近两成收益,达到了一成八左右,这还不算我们的海外贸易收入。”岑天时的脸上明显的带着喜悦笑道:“换算成皇上提出来的那个国民总收入计算的话我们也有将近一成二的增长。”

岑天时的话说完与会的所有人都站起身来鼓掌,内阁这一年来的努力和各地官员对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确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因为是第一代开国之臣,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官员都没有太多的心思。

“内阁能够带领全国各地的官员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除了本部的官员的努力,剩下的都是律法院和天策府的功劳,没有帝国的将士在前线的奋斗牺牲和律法院时时刻刻的监督,否则的话我们的政权说起来还很脆弱。”说到这里岑天时的话匣子也算是一下子打开了,侃侃而谈道:“我们政务部门的官员虽然总体上很努力,但是很多官员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仍然是以前的那种思维,甚至是更加恶劣。所以我认为内阁在下一年度的计划之一就是加强对于各部官员的能力培养,务必让大多数官员能够跟上我们如今全新的政治思想,另外要严格执行官员定期再教育,过期仍然不能够达标的,坚决予以退出体系。”

“下面由杨秋负责分说去年的工作总结。”岑天时的话让大家都一阵思索。李玄清建立的大唐帝国带来的是全新的政治体系,也是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虽然行政学院竭尽全力培养新生代官员,但是面对诺大的帝国版图每年的几百名学生数量依旧是远远不够,所以这些年地方官员仍然是大部分依靠着以前的那种举荐的前代旧官员。

“这件事需要行政学院的人多加努力,但是我想说的是帝国的政治氛围不允许这些人带歪,所以律法院和警卫部需要担负起责任,要尽早担负起律法院监督的责任,剔除那些不合格的官员。”李玄清的表态算是给予内阁和岑天时的一种支持。

杨秋接着李玄清的话站起来叙说去年一年帝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伴随着杨秋的话语声,在座的各部官员也开始有了清楚明晰的概念,帝国去年一年的工业化程度依旧达到了整个社会生产总值的两成多,这对于几乎是从零开始甚至连零都没有在工业化还没有概念的千年之前已经足够让李玄清欣慰了。而且杨秋的报告中也明确显示出,帝国北方的三个经济中心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明显高于南方的经济中心。以丰州为例,工业化在全国都是排名第一,丰州的工业比例已经达到了占社会生产总值的六成以上,农业生产总值所占据的比例在持续下降,虽然总体而言,农业总量的上升趋势也很明显,但是对于工业发展的速度而言,传统农业的发展速度还是很慢。尤其是在化学工业的发展没有取得突破紧张,化学肥料没有问世加上李玄清在良种方面没有多大记忆导致了农业发展依然只能够依靠传统的办法在缓慢提升。但是好处倒也并不是没有,北方整个黄河河套平原为代表的北方农业也在走上集约化和大规模的道路,商品粮基地在东北的广大平原逐步划入了国营农场的时候,粮食产量就开始大幅度的上升,截止到去年年底农业部和后勤部的统计,全国国家粮库的粮食创历史新高,光是粗略计算,去年一年北方的粮食产量已经帝国三千万百姓的日常所需。如果加上南方更加庞大的粮食产量,困扰这片土地所有百姓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在这一世得到全部解决。帝国的粮价在秋粮上市之后就开始大幅度下跌,逼得内阁不得不启动李玄清之前无意当中提到的粮食保护价收购的办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与此同时开始让农业部加大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并且为了尽快的对于多出来的粮食进行处理,酿酒业这个就算是在以前盛世都被严格控制的行业都被放开了限制。

“皇上,各位领导,内阁去年的工作总结就到这里。”杨秋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发言虽然到此结束但是却久久的回响在所有人的耳边。帝国经过四年的发展是到了勃发的时候了。

“请宣布内阁的发展计划吧。”李玄清站起身来一边鼓掌一边道:“大唐开国四年了,我们这一代人竭尽全力已经让帝国的实力更胜从前,我希望我们能够始终秉承为国为民之初衷,为帝国所有百姓谋一份万世基业,也为帝国奠定万世之基石。”

“请皇上放心,我等时刻不会忘记。”岑天时拱手道。

“帝国今年的工作计划有点特殊,按照皇上的旨意,今年内阁的计划是针对今后五年内帝国的发展总纲,那就是集中整个帝国的力量发展工业,让我们的工业化通过五年的时间达到一半以上。”岑天时朝李玄清一拱手道:“五年计划是皇上这段时间以来的心血,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拿出十二分的精神让帝国实现皇上描述的那种机械轰鸣,人人如龙的时代。”

“五年计划分为五个方面,其以是通过五年的时间在北方完善工业化,建立北方工业带,以丰州为中心辐射关中和天津,让整个大唐北方成为工业的摇篮。为此帝国将花五年的时间每年投资十亿以上唐币扶助北方工业的发展,为此工商部联合装备处建立了一整套涉及到十三大类一百二十七个行业总计七千家大小工业企业,投资兴建五条以上的铁路,助力北方工业的发展。”杨秋接着岑天时的话继续往下说。这个五年计划的核心就是在北方先行发展工业,并且这一次李玄清指导工商部慕容瀚海制定了详细的工业发展计划,并且还以帝国的名义用国营的方式在钢铁冶炼和化工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建立钢铁从开采道冶炼到最后加工制造的一整套流程,打造一个完整的钢铁产业链。与此同时工业集团实验室也首次向整个社会公开了几十种化学工业的模式原理,并且承诺五年内资助化工学院一百名以上教授级的人才来帮助帝国的华工水平达到产业化要求并且为此培训三千名以上的基础工人和技师。并且工业集团也正是分家,将化工类所有的人才和产业分割建立化工集团,承担帝国化工工业的开端和发展。而围绕着三酸两碱的实验和投产也将在丰州等地落地生根。李玄清夫妇竭尽全力帮助解决三酸两碱的生产和加工,帮助建立一整套的流程。而让李玄清意外的是工商部原本制定的计划中居然将煤化工提到了重要位置,这一点得到了李玄清的认同并支持,当前煤化工实际上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工商部借助装备处将在并州和河中等地建立大型的硫化工基地,将煤炭的利用往前推进一步。

杨秋说完之后慕容瀚海紧接着站起身开始注重将工商部规划的在北方各省建立的工业产业名录汇报出来,关中依照目前的基础开始发展大规模的工业研发,以工业集团的各大实验室为基础,连带着六大家族在长安各地的总部组建大型实验室,负责领导并引领整个帝国工业发展的新潮。而已丰州为中心则承载着帝国整个北方工业带发展的中坚,丰州为首的基础工业和各项材料冶炼生产意味着整个帝国机械加工制造的基础。原本李玄清打算开发东北的,但是一想到那里的人口李玄清还是压下了自己心里的开发东北的计划。当前阶段在北方工业带发展起来之后工业发展才能够依照惯性向周边辐射。而真正让李玄清感到满意的还是以深州和天津为代表的机械加工制造以及最终的产成品制造业。天津的船舶制造业和深州的大型机械制造业承载着帝国腾飞的梦想。这个时代引擎的发展准确的说动力发展还刚刚起步,蒸汽机尚且处于开端的时候普及工业不能够发展汽车工业,所以李玄清选择的最终端点就是纺织工业和船舶制造业。前者代表着轻工业的发展和普及,后者则代表着重工业发展的极致。所以五年计划当中深州及其周边的几大城市将集中发展制造业,使深州成为工业制造的中心,为此工业集团将深州的制造厂进行扩大,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中心,并且将慕容家和宇文家的制造业也全部集中起来重点发展和扶持。这样一来深州就真正的成为一座工业城市了。而离深州不远的天津则建立起了以造船业为中心的大型制造业终端,造船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大大小小上百项,仅此一个产业就能够带动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这也是李玄清选定的以造船业为中心的原因所在。这个时代甚至可以说蒸汽时代的工业造船业绝对比起后世的汽车业对于工业制造业的带动还要大。

“我们将轻工业的发展交给全国的工商阶层,我已经六大家族打好招呼了,在未来的五年内联合提供五亿唐币资助轻工业,并且承诺起到行业的带头人作用,争取将帝国的轻工业发展起来,毕竟轻工业相对于重工业而言,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周期短,发展起来很容易,依靠民间的力量就能够很快发展起来。”慕容瀚海对于工业发展的造诣现在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了,所以对于工业发展的理解让李玄清都啧啧称奇。

“在这五年时间内,工业集团将会联合徐家和慕容家还有张家全力发展境外贸易,除去西北贸易线以外,帝国的海洋贸易将是未来帝国工业化的出路所在。我们生产出来的海量工商业品需要通过帝国的船队送到远方去贩卖,因此我要求帝**方和商队打通更多的海洋航线。”李玄清听慕容瀚海说完之后拍了拍手道:“未来的海洋航线需要帝国海军贡献更多的力量,因此提前说一句海军壮大势在必行,要用我们的钢铁战舰帮助帝国的商队打开销路,为帝国工业发展打出一个未来。”李玄清插了一句之后看了看慕容瀚海,后者点点头继续道:“下面我们继续,从今年起帝国财政部和钱庄将实行最新的货币结算办法,未来任何和帝国进行贸易,都必须用唐币进行结算,而且要通告全国告诉所有人唐币将作为未来通行的帝国商业圈的唯一合法货币,不论是境内还是境外。”慕容瀚海的话虽然让大家有点不解,但是紧接着慕容瀚海站起身来的财政部长和钱庄总办,大家都在等着这两人的解释。

“我们要建立一个唐币结算圈。”李玄清看着两人微微一笑,算是为两人的发言起了个头,但是也一瞬间让大家明白这里面到底意味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