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

大唐颂 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业带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17:11:35 来源:笔趣阁

“老左,你们后勤部输送的新式步枪、迫击炮等武器什么时候开始启程运往西北?”徐天翔返回总参大楼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这天,开始了统筹西北战事的所有后勤事宜,虽然西北冬天虽然道路难行,但是徐天翔还是准备抽调一个兵团前往河西,汇合在那里驻训的第七兵团刘宝亮所部,准备随时出兵进入甘肃一带,支援前线。而此刻更是直接坐到了后勤部左天成的办公室,询问丰州那边新式武器的运输情况。

“我说天翔啊,我做事你还不放心啊,现在我连我的副部长都派到了丰州就盯着秦耀的兵工厂了,那边出厂一件我就装一件,这样还不行啊。”左天成给徐天翔倒了一杯茶苦笑道:“你们总参就不要催我了,这年底我后勤部也是一堆子事情要处理,兵工厂那边就算是我不尽心秦耀还不尽心啊。不过我就是担心数量不够啊。”

左天成也是叹了口气道:“三月份之前就算是秦耀将深州和天津的二厂和三厂全部启动,枪支这一块的缺口还是满足不了,西北那边正规部队就不下二十万,我们三个月能够保证生产十万支就算不错了,如何能够满足三个月替二十万部队换装的事情?而且枪支还在其次,主要还是子弹,我们现在全力开工一个月生产出来的子弹总数量还不够他们前线打一场中型战役的。这个新式步枪不光光是威力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子弹消耗量太大了,我们短时间内凑不齐那么多的弹药?”

“咱们之前不是储备了上亿的子弹吗?怎么?都不能用了?”徐天翔一时之间没搞明白怎么回事有点诧异的问道。说起来也不怪他,这个新式步枪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有见过,所以也根本没搞清楚和之前的弹药有什么区别。

“天翔,我说你一个参谋总长也不能老是天天坐在长安,有时间去丰州看看。这新式的步枪可不光是后膛枪这么简单,就连子弹都是重新设计的,咱们之前的米尼弹基本上都没有了,也只能和现役的天启一式步枪一起退役给国民警卫队和警卫部这些内卫部队使用。”左天成摇了摇头道:“咱们目前五大弹药厂一个月顶天了也只能生产出一千万发子弹,这个两平均到二十万手上能够多少?”

“算了,这件事我不管了,就交给你和秦耀去处理吧,反正我不管,按照皇上编制的野战兵团的弹药储备,战备部队一次性的弹药携带量必须在两个基数以上,这件事三月份师兄那边出兵之前你必须想办法生产出足够的弹药出来,而且还要负责送到前线。”徐天翔咬了咬牙,有点耍无赖的开始说道。

“你这是仗势欺人好不好?”左天成对于这货的样子有点无奈,但是也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所以点了点头道:“算了,怕了你了,我去想办法尽量解决吧,不过我建议天启一式步枪暂时不要那么急着回收,这样的话万一子弹量不够也不至于让前线的战士拿着烧火棍去面对回鹘骑兵。”

“我已经安排抽调了部分受过培训的亲卫营精锐士兵前往西北,到时候可以给西征军进行新式战法的讲解和培训。”徐天翔站起身来摇了摇头开始直接往外走,不管怎么样,左天成已经点头,那么依照他的性子就肯定会竭尽全力想办法去解决弹药的问题。事实上后来后勤部和秦耀的装备处还真的在三个月之内解决了大部分弹药的问题,只不过这给了初春时节河西那边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徐天翔这边盯着各项战事后勤的问题,李玄清和岑天时这边却在讨论之前给他的那个五年工业计划书,这份计划书是按照之前的经济中心构成来布置的。之前的六大经济中心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有了初步的雏形,以丰州为代表的北方重工业中心,这也是大唐帝国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因为是李玄清和天策军的起家之地,现如今已经成了帝国工业的摇篮,按照风州刺史府统计上来的数据,丰州的工商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六成以上,而且大部分还是重工业和制造业。这在丰州这种原本就有成熟的商品粮生产和丰茂草原带来的庞大的畜牧业的基础上,能够占据六成的比例已经表明丰州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而其他各个经济中心当中,无法做到丰州这样的地步,关中这边因为是长安首都所在地,基本上是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结构,而且靠近政治中心,所以大部分以商业为主,加上科技研发为主的这种模式。而天津那边还好一点,因为背靠北方深州这个重工业中心,加上造船和武器制造,所以发展的也比较好,但是其他几个地方就说不上来了,成都、中原和杭州基本上是商业,甚至还是农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也不能怪这几个地方的政府,本身中原和江南那边就是属于传统的农业发达的地方所在,西南那边的成都也是一样。而南边的广州等地又因为海洋贸易的急速发展而发展成了港口中心,对外贸易的急速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弊端也显而易见。

“皇上的意思是建立完善北方工业带?”岑天时这几天已经研究完了李玄清的计划书,所以才会有点疑惑道:“咱们在北方的工业不是已经很完善了吗?”

“先生,大哥哥的意思就是在目前的基础上,彻底整合北方的工业发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结合北方各省区的工业发展情况,优化组合组建一个北方工业带,从丰州到天津这样一条长长的工业发展区域。”巧兮道:“这个区域以内要建立完善道路体系,健全工业行业门类,从源头到产成品一条龙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简而言之就是,以丰州为基础加速辐射河中和并州,建立从矿产开发到加工冶炼最后成为产成品的一个体系,而以深州和天津为终端建立制造业中心,对外辐射整个渤海湾工业带,二者之间的铁路运输要加强,除此之外还要加上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李玄清这也是参考了后世的工业发展轨迹整理出来的办法,丰州目前的工业化已经很明显了,以丰州为龙头可以让周边的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李玄清现在要做的工业发展五年计划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大帝国的投入力度,带动工业再次发展,将这一区域真正的建立成和目前丰州的经济结构类似的格局。

而除了制造业之外,并州的大规模石炭开采和加工也成为这次工业带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关系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工业集团为代表的化工工业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从煤炭开始从而建立一整套的化工工业的基础很重要,这一点在并州各地发展起来很方便。而且除此之外李玄清和巧兮准备的三酸两碱基地也会同期开工,从而彻底扭转目前工业发展只有一条腿走路的尴尬境地。

“这倒是和慕容他们明年的计划有点类似,不过慕容的计划似乎没有皇上的这个计划周全。不过我已经将这个计划书给了慕容,让他在明年的帝国会议之前整理好。”岑天时点点头道:“等到了二月份我会前往丰州那边就地督促,让皇上的计划书尽快启动。”

“先生不用事必躬亲的,慕容对于工业发展很有一套,而且他本身就是出身慕容家,如今六大豪门之首,只要他调动六大豪门的力量到时候必然可以协助帝国,尽快将北方工业带完善的。”李玄清摆摆手道:“当务之急是内阁和财政部需要准备充足的资金,否则的话必然会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虽然目前虽然我们的主力是发展北方经济带,但是其他几个经济中心也不能因此而停滞,必须保证不少于今年的投入,这样才能够打好基础,将来承接北方经济带的工业转移。”

“我只有一个问题。”岑天时苦笑道:“咱们生产出来这么多的工业产成品帝国内部只怕消化不了吧?如果运到国外去卖的话会不会将咱们的技术暴露出去?”岑天时当了三年的首相,第一个任期都过了一大半了,自然也清楚工业发展的所有环节。李玄清大力发展工业,那么必然带来了海量的终端产成品,帝国内部虽然如今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内部市场也会被逐步扩大,富裕起来的帝国百姓对于工业品的需求也会加速上升,但是按照目前的人口测算,光是一个北方工业带完成之后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就几乎能够填满国内的市场了,这还不算其他几个经济中心这些年的产出。所以开拓外部市场是势在必行,关乎帝国发展的大计,只不过岑天时不担心李玄清用什么手段去打开市场,而是担心外国的市场一旦被打开之后帝国的工业技术会随着这些产成品的流出而泄露,到时候如果对方也开始发展工业那岂不是凭空给帝国造就了一个个敌人出来?

“先生不用担心,不会泄露我们的技术的,而且帝国也需要敌人,否则的话天下太平日久必然消磨我们的雄心壮志,到头来的话我们还是陷入危险当中。兵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但是忘战必危。只有有了敌人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之后才能够时刻保持警惕之心,从而不敢放纵,时时奋发向上。”

李玄清说的话沉重肃穆,徐徐道:“当年安史之乱之前,我大唐帝国纵横万里,万国来朝,四夷宾服,国力强盛更上一层楼。但是还不是一夕之间,长安迷乱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我们要打造的帝国就是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保持初代开国的心胸,只有这样帝国才能够长存不衰。”

“而能够保持这种纵横万里不觉不惜的就需要我们给后代竖立起一个可供他们建功立业的地方,让他们永远有敌。”李玄清的声音之中透着幽幽的情绪道:“所以先生不用担心我们的技术会泄露,甚至我都不用怕那些外人会学会我们的技术,只要我们华夏民族能够永远这么有心胸,就永远不会落后于人的。”

“皇上请放心,我想我明白了。”岑天时郑重一抱拳,肃然道:“安史之乱是我大唐永远不可抹灭的国殇,我会想办法让帝国子民永远都记住这些的,只有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才能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这件事可比建立北方工业带要难得多,要让百姓和后人传承前人志向,代代进去从而让帝国永远都是积极向上可是难度太大了。”李玄清摇摇头苦笑道,这件事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就算是照搬了前世的政治体制,拼命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这人该有的惰性还是一时半会的没什么好办法。前世的历史当中就是华夏伫立在世界之巅时间太长了,独孤求败,所以才会自己作死,想的所有招数不是对付外敌而是自己人内斗,这才自废武功,从而才有了百年的黑暗。这一世李玄清和巧兮的意外来临,这个盛世之后的乱世,像极了后世的那种盛极而衰的场景,所以李玄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自己手中再次出现任何的隐患。

李玄清的心思巧兮自然明白所以见到李玄清的神色站起身来走到他身边,摇了摇李玄清的衣袖道:“大哥哥切莫担心,咱们帝国目前刚刚建立没多久,所有的百姓和帝国高层都是出于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所以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来制定各项政策影响下一代,只要能够传承先辈的精神,我相信我等华夏百姓还会比其他民族差吗?好歹我们还是天朝上国子民呢。”

巧兮无意当中的一句话却让在场的两大男人心神巨震,几乎是同一时间抬头相互对视一眼,都发现了对方眼神之中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