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业革命与五年计划

大唐颂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业革命与五年计划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17:11:35 来源:笔趣阁

天启三年的十二月底大唐帝国的心脏虽然被西北骤然出现的新情况给打断,但是除了帝国最高层抽调精英人手在总参大楼推动制定新的西北攻略计划以外,其他各省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各省各部门在年底纷纷上报本年度的工作汇报,并且纷纷制定地方的经济发展计划。按照大唐帝国的政治体制,除了每年内阁的工作计划之外,各省也会自行制定自己的计划,只不过需要上报内阁批准,并且各省厅需要在省内协调好然后上报内阁各部。这种新的制度在推行之初被各部大员纷纷诟病,认为这种办法容易造成内阁和地方在某些问题上来回扯皮,而且各地的年度计划也有可能超出内阁的大方针。但是在财政部和税务司推行了国税和地税改革之后,地方和中央财政收入开始分工明确,国税全额上缴财政部由内阁集中处理,而地税则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上缴中央,剩余部分则归各省自行分配,内阁和财政部只起监督作用。这样一来布政使府有了自由资金之后纷纷开始琢磨自己省内的发展计划,形成各自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各省区的发展计划几乎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是抄袭其他省份就是回到了之前那种小农经济,重点发展农桑,而且还有的省份更是擅自对于工商业征收重税,惹得内阁和财政部工商部在修改他们上报的发展计划的同时还派出工作组分赴各地进行实地指导。而且对于那些歧视工商业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部分人员更是直接被撤换。这种立场分明的做法让那些接任布政使的封疆大吏惊醒的同时开始认真琢磨内阁发布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规,这样才慢慢走上正规。而且税务司和律法院更是联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常态巡查,同时委托传媒集团深入各地进行时刻紧盯,对于那些违反帝国税收政策,擅自增加税种的行为直接进行法办,律法院日益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分布范围加上律法建设持续推进,这种约束和震慑也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杜让能这边还打算启动全民参与依法执政的运动,鼓励各地民众对于各地的不平现象、违法行为以及各种各样的贪污**进行举报,并且和内阁警卫部联合下发普遍公告,对于民众举报的人和事不论是否存在都需要立即受理,并且明确给出处理的时间,并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并且责成各地律法院在同一时间登载传媒集团专刊通报给民众。

这种办法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效果甚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民众逐渐从战乱之后恢复过来,在解决好温饱问题之后老百姓也开始对于这些事情关注起来。一旦数量最多的百姓参与进来,对于官员和各级政府的监督的作用也在越来越大,很多官员甚至上报,对于律法院这种做法提出异议,觉得这样对于官员太过于严苛。但是这种抗议却被杜让能严词驳斥,并且直接用律法院首席院正的名义写公开信登载在帝国专刊上面,阐明律法院是保证百姓利益的最后依仗,必须做好监督作用,为帝国政府依法执政提供更多的保证。这件事被李玄清知道之后,这位从后世带来了诸多理念的大唐最高统治者也专门撰文,在说明律法院重要的同时,对于律法院的诸多政策提出赞赏,并且直接表明,帝国各级官员需要在其位谋其政,严格遵守帝国律法是每一位官员的义务,而律法院的存在就是让所有执政者在为人处事,处理政务的时候能够时刻明白,百姓才是帝国的根基,帝国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老百姓在运转。

说实在的,这种领先时代近千年的理念如果放到其他的时代基本没有推行的可能,但是唐末持续百年的战乱将之前的一切规则全部推翻,那些世家大族在持续百年的内乱之中也是损失惨重,没有之前隋唐时代拥有掌握帝国经济命脉的能力。加上李玄清也从来没有指望这些豪门大族开维护帝国统治。从一开始的时候李玄清就制定了一条清晰的路线,大唐帝国的经济政治全部围绕着李玄清从后世带来的理念制定了全新的规则,政治上利用岑天时为首的内阁执政的同时,着力普及教育从数量最多的平民百姓当中选拔培养人才,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这也是一开始的李玄清领导的天策府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可用,甚至一度连接受占领区的官员配置都凑不齐的原因所在。但在在岑天时一边培养一边教育一边从其他阶层选拔人才融入这个体系的办法在持续了五年之后,第一批行政学院的学生早已经走上了各州县的岗位,而后续的教育普及之后行政学院每年选拔出来的人才更是来自各个阶层,在不断稀释和瓦解世家大族的势力之后,更是在推进新式的经济结构之后彻底抹除了这些豪门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就算是新兴的六大豪商实际上除了慕容家之外其他各大家族直接出仕的成员也并不多,虽然他们也能够影响一批官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帝国的政策的实施,但是李玄清已经抢先一步将基本的规则都已经制定好了,加上律法院执行监督,已经形成了一个好的开端,后续只要维持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不变那么这一切都如同滔滔大势无可阻挡了。

而到了如今,李玄清已经在和巧兮制定五年发展计划了,通过这种内阁中央指导,各阶层参与其中的五年发展计划,李玄清要做的就是真正启动工业革命,通过五年的时间在大唐帝国内部基本形成以煤铁和机械为基础行业的技术革新,彻底稳固帝国的经济结构,将帝国拉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在西北统一进入关键时刻之后,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庞大市场已经打通了道路,到时候不光是海路贸易,路上贸易到时候铁路的开通之后也能够消化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出来的海量工商品,帮助帝国和内部工商业阶层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早期市场的开拓。

“大哥哥,这是准备启动工业革命了?”巧兮坐在李玄清身边,看着李玄清一项项列举计划和五年的发展目标笑道:“我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好像是技术等其他因素积累之后自发形成的结果,咱们这主动推行是不是不符合市场规律啊?”

李玄清被巧兮的话说的一愣一愣,但是随即摇摇头道:“咱们现在的积累因素也差不多全部达到了,你看技术因素已经不存在了,市场和购买力也不成问题,不说国内的,大唐的货物运到国外市场基本上都是抢手货。而且实在不行就让军队去打,殖民地而已。有了这些因素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已经不是问题了。而国内的新型工商阶层已经成功的被我们扭转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了,而且随着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推翻,民间的这种观念也在逐步的改变,商人的地位在逐步的提升,以六大豪商为代表的工商业阶层开始在政治生活中地位也越来越高,我们已经具备了主动推行工业革命的基础了。”

“所以大哥哥就准备以五年发展计划的契机推动工业革命?”巧兮蹙着眉头想了半晌点点头道:“说的也是,以政府为主导可以快速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而那些工商阶层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肯定会积极响应帝国政策,只要我们能够引导的好,到时候肯定经济发展快速的同时推动技术的同步革新,从而给工业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想五年以后就算是我们不主动推动,那些商人也会沿着我们的路继续走下去的,而且也会越来越重视技术。这样一来以需求为先导,反过来也会促进各项基础科学的加速发展。说起来到了那个时候需要我们直接出手干预技术发展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说完之后拍了拍手笑道:“这样咱们也能够省省心,将精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上了。”

李玄清拍了拍巧兮的螓首笑道:“所以这五年很重要,帝国发展需要海量的资金,只怕内阁这五年需要准备的资金又是海量的了,光靠西征缴获的黄金白银只怕是远远不够,还需要重新想想办法了。”李玄清也知道自己的这个五年计划需要的资金有多大,就算是有六大豪商先期跟进,后续各大阶层全民参与,需要国家投资的项目还是非常多,而且按照目前钱庄的金银储备,也没有办法发行那么多的现金投入市场。这就是主动推动工业革命的弊端所在了,很多事情不是自然发生,以人为催动的话就需要付出代价,在资金和市场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也只有另外想办法了。

“大哥哥说的是,尤其是咱们还在打仗,本身每年就需要巨大的战争消耗,西征所需要的军费只怕就能够抵消缴获了,而且还需要财政进行补贴才能够维持。这样一来的话就需要抽调海外贸易的收益和国内自然产生的金银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增量,否则的话不是因为超发纸币带来通货膨胀就是因为经济量的增加大于货币市场的供应而带来的通货紧缩。”巧兮靠在李玄清的怀里带着一丝愁绪道:“大哥哥有什么好办法吗?”

“以目前的金融体系和发展规模来说,咱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少量超发唐币,重点还是需要按照每年经济增长的量投入新的资金,否则的话只怕马上就出现通货紧缩。要知道目前帝国内部的经济本身就在飞速发展,五年计划启动之后更是会激发投资带动经济再次出现更大的增幅。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只有两个。”李玄清看了巧兮一眼笑道:“所以我准备在明年的年度会议当中提出两个办法,一个就是抢。我会通知驻守西南地区的军队和玄影卫人员,开始劫掠东南半岛的大小部族,不管是逼迫他们朝贡也好,还是明偷暗抢也好,每年必须带回来足够的黄金和白银。”李玄清的话让巧兮一顿痴笑,这个办法虽然霸道甚至是恃强凌弱,趁火打劫,但是说不得和后世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很相似,只是李玄清的办法或许没有那么血腥而已。

“那另外一个呢?”这个办法巧兮一听就明白,也知道帝国要想发展就必须要用这种办法,否则的话依靠帝国内部自然出现或者生产出来的金银根本无法满足市场所需,这一点在后世甚至都做不到。这也是后来货币和金银脱离,金本位彻底崩溃的一个原因。不过现在好在就是这个世界上除了大唐以外,其他各地根本没有所谓的资本主义存在,工业革命也必然会从大唐开始,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他各地根本无法跟上帝国的发展步伐。用这个办法在全世界剪羊毛倒是足够保证大唐一家发展壮大了,而且即使在以后其他地区也因为大唐提前进入工业社会而产生技术革新,也只能另想办法,那个时候大唐肯定已经发展到另外一个阶段了。只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只怕大唐未来的军队会持续征战不休从而走上全球殖民的道路。

“那另外一个呢?”巧兮歪着头问道,同为后世来客,李玄清的想法瞒不了巧兮,不过这一回巧兮是真的没想到李玄清的办法是什么。至少目前金本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废除的,至少在帝国其他人的金融知识没有跟上李玄清夫妇的时候金本位的确立能够维持住帝国的金融秩序,组建出合理有效稳定的金融体系。

李玄清知道巧兮是因为相差了所以才没有反应过来,顿时刮了刮巧兮的俏鼻,笑道:“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从明年开始我会强制性要求大唐帝国各级商人和外人交易的时候一律使用唐币,各国的货币在交易的过程中全部被挡在外面。而且我会出台强制性措施保障这一点,这样第一个好处就是帝国的货物发行到外地之后就能带回来巨额的金银,另外就是建立一个同行各地的唐币使用圈。”李玄清虽然说得很含糊,甚至有些地方都没有说明白,但是巧兮还是一下子就知道了他要干什么,这是要确立唐币在未来的国际地位。如果唐币普及到全球那么就意味着世界各地所有的货币将全部退出市场,而那些地区的百姓要想使用唐币就必须用金银来兑换唐币,这样一来等于无形当中每年通过这种方式向市场投放唐币,理论上来说只要体量无限大,就不会出现货币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李玄清祭出这种杀招意义可谓是深远,想必是为了下一步解决唐币和金银的兑换比例准备的,这样一来等于利用货币来控制全球的财富。

“大哥哥,我也来看看,顺便来帮你制定措施。”巧兮的脸色变得异常娇艳,粉红的面庞显示着她内心的激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