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岸晓烟杨柳绿

大唐颂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岸晓烟杨柳绿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17:11:35 来源:笔趣阁

天启二年八月份是整个大唐帝国迎来收获和希望的时候,自古中秋月正圆,迎着宛如银盘的中秋月,远航日本带来的轰动效应给帝国的商人以新的启示,受馈于李玄清工商业发展思想的新一代商人已经在各地云集准备参加这一盛宴,而紧接着颁行全国的帝国海外贸易协定和各大港口陆续出现的海关司以及国民警卫队下属的海岸警备队也开始正式上岗,各大港口的码头开始设置海关进出关卡等等无一不在表明,这个帝国的决策者已经提前做好了远洋贸易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就在同时工商部联合财政部下发了远航贸易指导意见书,并附有帝国海外贸易商品名录,借以指导帝国区域内对外贸易。

与此同时以徐家和慕容家为首的五大豪商加上张家这个后起之秀共同出席工商部在长安召开的首届海外贸易座谈会,除了徐兴夏传授和解说海外贸易的基本要点,更重要的是落实李玄清提出的海外贸易企业资质要求。会后徐家立即成立了四海航运总公司,由工商部特别颁布了海外贸易特别通行证。慕容翰海在出席四海航运总公司的开业典礼上强调海外贸易风险巨大,只有持有工商部颁发的特别通行证才能够进行合法的外贸活动。特别通行证在的申请条件在随后由工商部下达到各沿海港口城市部门,有需要申请的可以去了解情况准备材料了。

慕容翰海和工商部的一系列动作让原本这场愈演愈烈的海外贸易浪潮稍微冷静了一下,很多人都在政府门口的布告栏上面逐字逐句的研读海外贸易协定和工商部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但是徐家的四海航运总公司在开业典礼之后立即宣布准备筹建第二批出海船队,这个消息再次让帝国跟着沸腾。之前就已经传说徐家在去日本的时候带回来了几十船金银,价值数千万唐币的利润,看这着急的动作这个传言是真的了。所以一时之间申请航运公司的家族和豪商多了好几倍。

“皇上,你让兴夏这么大张旗鼓的宣布第二次远航,岂不是让整个帝国的商人都睡不着觉了?这几天各地发往工商部的信函多了好几倍,都是在说申请航运总公司的事情。”长安的长庆殿内慕容翰海苦着脸看着李玄清和徐兴夏,这两个始作俑者安然不动,再这样下去他就要顶不住了。其实慕容家也搞了一个航运公司,只不过他们素来注重的是陆上交通运输和运河运输,所以在航海上面没有过多的精力,加上徐家已经有了航运公司,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在短时间内再增加了。

“你的航海资格证书搞好了没有?”李玄清没理会这家伙的叫苦,而是继续道:“工商部拟定好条件,不行的话让海关司去代理执行。”其实这个应该让军方出面的,但是国民警卫队海岸警备队刚刚成立,实在是抽调不出更多的人手,也只能让工商部暂时出面了。

慕容翰海对于李玄清这个甩手掌柜只能无奈,不过也没多说什么而是郑重的点了点头接下了这个任务。接下来几人商议了一下后续的航海贸易事宜,徐兴夏准备在第二次航海结束之后将徐家划定的航线交给工商部,到时候由工商部出面给所有的航运公司,并且要求所有的航运公司在开展新航线的时候务必要将线路移交给工商部,从而实现帝国范围内的航线资源整合。与此同时李玄清也打算在适当的时候派遣海军舰队进行新航线拓展,至少荒废的南洋各地的航线需要重新开通,而且现在南诏那边的国境线已经达到西洋了,西洋航线在南洋航线开通以后也会择机开辟。

这段时间内阁也将从日本带回来的所有金银全部存入大唐钱庄,除去徐家的兑换成唐币或者存入户头之外,海军舰队带回来的金银在兑换之后则立即偿还了之前因为丰州铁路开建铁道司从钱庄走的专项贷款。如今的钱庄在活跃的工商业带动之下资金压力非常大,很多工商业企业都选择贷款的形式来扩大生产规模,尤其是徐家海外贸易的收益刺激,此次二次船队组建,徐家更是广泛采购各项工商品,数额也从之前的三百万唐币增加到了五百万,而且还一口气在天津造船厂下了十艘大型远洋货轮的订单,借此刺激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而海军更是将所有的复兴级战舰全部淘汰给了新成立的海岸警备队使用,主力战舰的持续升级也让海军可以走得更远。

不过在全国都在为海外贸易而津津乐道的时候李玄清和巧兮带着亲卫队再次从长安出发北上汇合在夏州地区等待的张全复,研究他最近提出的铁路沿线植树造林计划。按照张全复的设想,未来西北铁路沿线必须维持一个一个完整的植被地带借以抵挡西北恶劣的天气和气候环境,保护铁路不受风沙侵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开工的丰州铁路和长金线都将开始试验这种理论。

此行李玄清的目的就是亲眼见证这位水利环保部长的想法,在后世面对沙漠地带的许多办法这些年李玄清也不管有用没用一股脑全部扔给了张全复研究,希望这位当初自己选定的环保第一人能够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不过看起来张全复这些年治理沙漠是很有成就。

“大哥哥,张部长的这个计划不就是后世的植树造林运动吗?你是不是把这个也教给他了?”巧兮有点疑惑,按照这时候人们的理念来说张全复在这一领域走的太远,以至于内阁的其他人对此都不是太理解,但是奈何的是却得到了李玄清的全力支持。今年在关中地区开展的种草活动甚至李玄清直接以皇帝的名义下令关中各个阶层全力参与,将目之所见所有区域全部种上草皮,保护好关中地区的水土,借以人为制造泾渭两河流域的环境修复。

李玄清摇了摇头道:“这不是我教给他的,是他自己悟出来的。张全复这个人可能在别的方面很平庸,但是他认准的事情一定会下定所有的决心去实现他。早年他在大漠草原见证过草原地带的沧海桑田,所以在环境保护上面有着比别人更多的亲身感受,能够悟出来这个千年以后的做法也不奇怪。”其实从唐代开始西北地区包括关中就已经收到小冰河气候的影响了,这也是后代的王朝少有选择长安建都的原因所在。八百里秦川失去了产出养不活一个王朝都城的繁华,自然也就会没落下去。而李玄清之所以选在这里建都除了因为这是大唐的心脏,是汉唐雄风的一个象征以外,就是因为他这个后世来客知道如何去保护和养护关中的水土,知道如何利用植被去改造环境,将已经沙质化的秦川故土再次恢复过来。这也是张全复这些年全力奔走的结果。如今的关中因为运河渠道已经几近完善,加上一年比一年多的绿色植被,黄河从这里带走的泥沙也在逐年下降,很多沟壑也再次染上绿色,这样穷一代人的心血必然可以将关中平原逐渐恢复到绿草茵茵生机勃勃的程度。

他们两人赶到夏州之后汇合张全复北渡黄河进入丰州开始具体查看沿途的道路环境,张全复带着助手开始实地记录,然后制定各地相应的政策,颁布各地方政府衙门责令其实施。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李玄清看着丰州所在的河套平原感慨道:“全富,你的防风防沙林不要拘泥于一种树种,要因地制宜,想丰州这样的平原地带就多种植一些经济植物,我听说塞上地区也是可以种植杨柳的,是真的吗?”

张全复本来在那边指点副手,听到李玄清问话走过来点头道:“皇上说的是,这方面我也已经考虑过了,虽然说这对于地方政府是一个负担,但是如果多种植一些经济植物的话,等到了年限是可以有一定的收益的。而且我打算不光植树,更多的还想种草。除开丰州地区,咱们西北丰州到灵州交接的定远城那一块流沙遍地,道路修建条件差,之前在三封的时候就是采取的种树防风,种草固沙,两者结合才让黑海子的西北岸由原本的沙漠变成了草原,如今三封地区的沙漠在逐年后退,想来要不了多少年乌兰布沙漠就可以逐渐消失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后将你的这个理论变成一条国策,咱们的铁路不会局限于现在的这几条的,以后还会继续往西,一直修到安西去,凡是我大唐的国土都要有铁路。你们水利环保部任重而道远啊。”李玄清也没理会自己正在说着的理论是否正确,在唐末这个自然环境尚未达到后世那样恶劣的时候开始注重环保,相信千年之后华夏大地一定比后世要好得多,至少那种雾霾不会变成人人谈之色变的名词。

“请皇上放心,全复一定竭尽所能保护我大唐的每一寸河山,让每一片国土都成为青山绿水,人间仙境。”张全复没有太多的话语,就如同水利环保部一般,总是在默默的低下头做事。

李玄清没有打扰他们的工作,而是带着巧兮从丰州往西走,沿着当年出丰州的脚步从丰州到灵州,路过定远城和磴口县,一路上除了查看铁道司探查的铁路线路,更多的还是想着张全复的计划。

“大哥哥是在想安西的事吧?”巧兮挽着李玄清的胳膊徐徐道:“如今南诏那边天策军主力已经陆续回归内地,留守兵团也在逐渐清理南诏本土的反抗势力。南部一统,内地经济发展也是逐年拔高。此时正是咱们经略安西的好时机。”巧兮自然能明白李玄清拉着自己考察丰州铁路沿线的用意,经略安西就避免不了和恶劣的气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打交道。只是中原和安西断绝联系已经百年,已经没有多少熟悉安西地理环境的人存在了。胡小四的玄影卫前段时间更是在他的亲自带领之下进入河西,准备制定一个详尽的安西侦查计划,以便为大军前出做好情报准备工作。

“是啊,安西那边的环境可比这里要恶劣多了。当年的丝绸之路说白了那就是一代又一代汉人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与骨铺就的道路。如今咱们也马上就要回去了,我在想咱们带过来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能够解决多少难题呢?汉唐时期,汉军在西域全盛的时候兵马也不会超过十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后勤和环境制约啊。从中原到西域万里遥遥,中途更是跨越千山万水,大漠草原,其中又有多少英雄故事埋在了那些当年被风沙刮过的大漠呢?”李玄清长叹一声道:“咱们这一次重回安西又有多少汉家子弟要埋骨绝域,生不能入玉门关呢。”

“大哥哥多愁善感了。你是说,但愿此生常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嘛?我想那些先辈的心愿就是让我们汉人在西域扎下根去,让那里变成咱们的国土,永不丢失。这才是先辈遗愿啊。”巧兮的话柔柔的,但是却让李玄清逐渐轻松下来,笑道:“说的也是,汉唐雄风至少在你我手上不能丢。这是中华的先辈一代代传承下来开拓进取,生生不息的象征。”

“张部长的这个计划到时候一定会有用的,两岸晓烟杨柳绿,说的真好,我看就用这句诗里来作为这个计划的题目吧。植树种草也是诗情画意,修生养性嘛。大哥哥,不妨咱们也来种上一棵如何?”巧兮拉着李玄清的手笑道。

“好啊,如果张全复能够做好这件事必然是功在千秋,泽被万世。咱们今天也来给他夯实一下基础。”李玄清带着众人走进定远城,寻摸到一棵树苗,找到工具开始沿着定远城外规划的铁路线进行丈量,选定好地方之后开始种树,随行的亲卫队也跟着忙前忙后,从此这一片希望之林从定远城外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