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风月

大唐颂 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风月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0 17:11:35 来源:笔趣阁

“听说了吗?八月初十杭州刺史府举办司法考试,你说有人去报名参加吗?”杭州的临湖小筑是靠近西湖的一座琴韵茶香所在,也是杭州士子日常游湖观光的歇脚之处。此时这些士子三三两两的坐在这一处处伸出湖面的长廊画舫之中讨论着刚刚下发公布的刺史府公告。

旁边的一名身着白色长衫的年轻人笑道:“自然是看到了,只不过这个司法考试可不是让你当官的,而是新成立的司法学院招收学子的入学考试。所以啊,报名者是寥寥无几,咱们世家子弟中是没几人看得上的。”

“这本来嘛,司法考试按照帝国律法院的解释就是取得律法院任职的资格考试或者是从事律法行业的资格认证,说白了就是个门槛。我等世家大族难道还要和那些升斗小民去平起平坐不成?”之前开口的那个端着茶壶沏茶的年轻人笑道:“放心吧,就凭那些寒门子弟撑不了场面,北方地区说不定还可以,但是在我们江南,还需要咱们这些人才行。别看军管区在各地打击豪门力度那么大,说白了顶多是没收土地统一分配,其他的还能动我们什么啊?咱们还不是想做什么做什么。”这句话一说出口顿时得到了身边几人的一致赞同。军管区在东南各地的土地改革将这些世家豪门的根基给动了,在暴力手段面前这些人选择了冷对抗,对于军管区衙门颁布的各项措施采取了不响应不采纳的手段。这种现象在原本比较稳定的杭州等大城市尤其明显。杭州刺史府颁布的司法考试通知中除了寒门子弟和普通百姓,竟然没有一个世家子弟。

这些人喝了一会茶之后就开始坐画舫去游西湖去了,不过在他们走了以后旁边的一个长廊茶社之中悄然走出一对年轻的夫妇。

“大哥哥,看来杭州这边情况不是太好啊。”这对年轻的夫妇自然就是李玄清和巧兮了。听着刚才那些人的话,巧兮脸色有点郁闷道:“看样子整治的还不够厉害。”

李玄清的脸色也不怎么好,不过想想也就无所谓了,自己动了别人的根基,难道还想着别人配合你不成?不过想到这里李玄清对于教育的普及速度还是有点心急,两人原本打算游湖的,此刻也没有心情了,直接回到刺史府调取了此次司法考试的名单,考试额定名额是一百二十人,报名的才一百人,可以说这次司法考试办的很不好。而且杭州作为司法学院设立的城市居然响应者这么少。这让前来主持考试的律法院副院正吴启生面色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说什么。

“吴大人不用这样,这不是还有一百人前来应试的嘛。司法考试宁缺毋滥,南方不行就从北方地区去选拔人才。这股风气绝对不能助长。帝国的政治生态需要按照我们既定的方向和规则去实施,不能因为有人抵制就轻易改变。再说了,这些人迟早都会被历史所淘汰的。”巧兮见到吴启生的脸色笑道:“咱们已经挖断了他们在经济上的特权,等于断了世家大族的一根支柱,只要教育跟上去,等于世家豪门垄断知识的这一根支柱也断了,那么在工商业发展迅速的时候他们背后的残存势力会很快消亡,这样就能够在一代人手中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

巧兮的话也让李玄清想到了一件事,所以笑道:“吴卿也不要着急,既然此次来报名应试的都是寒门子弟,那就要好好培养,等到他们学成出来你们律法院的工作肯定会好很多。”事实上在李玄清决定此次司法考试决定尽量录取寒门子弟的时候岑天时也收到了教育部发过来的最新的秋季各学院招生考试的名录,几乎是和杭州的情况差不多,北方最早统一的几个省区要好一点,其他的诸如中原以及南方各地基本上都是寒门子弟为主,世家子弟几乎无一例外没有一个参加。这种冷对抗的方法几乎是一夕之间全国各大家族事先商量好的,让元和措手不及之余开始认真考虑如何进行下一步计划。教育部在北方各省区的教育体系基本上已经涵盖到了县一级,每一年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原本想着以南方的富庶带动的教育文化体系的发达自然可以甄选出更多的人才,但是没想到的是被这些世家大族一闹,变成了阶级对抗的最前线了。

不过相对于元和考虑的只是教育一方面的事情,身为内阁首相的岑天时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手段就多了很多,所以他给北方各省区发布最新的内阁命令,要求各省布政使衙门务必配合教育部完成此次招生计划,并且让教育部明令各地,此次面向社会招生将是内阁最后一次从非教育体系中选拔人才,以后社会招生的大门将会直接关闭,没有取得教育部文化水平证书的所有人都将会失去在政治上、经济上更进一步的机会。

与此同时直接从天津坐船南下杭州和李玄清汇合,商议如何解决世家大族的冷对抗。

“其实先生也不用太过于着急,咱们现在的所有布置说起来就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慢慢的将整个帝国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这张大网之内。他们不是看不上咱们的资格证书和人才培训体系吗?很简单的,让工商部、律法院加大对各行各业资质的查处,没有取得资质证书的就不能从事相关行业,这样在工商这一块大量的暴利行业其实已经将这些阶层拒之门外了。没有经济上的支撑,文化上等到教育部将教育体系全面铺开,就会网罗整个帝国所有的青年学子,他们手上控制的文化知识垄断其实不值一提。”李玄清有句话没说完,在印刷业因为自己的存在已经蓬勃发展的今天,就这些世家豪门还想着垄断知识,真是做梦。

岑天时点点头道:“相对来说北方比东南要好得多,元和在我来之前给我发了一份报告,分析了其中的具体情况,我来是想皇上有什么办法可以打压一下这种势头呢,不能够让他们得了意,否则的话必定助长气焰,而且让其他人误以为咱们帝国政府怕了他们。”

“在经济上持续打压吧,让工商部汇合警卫部以及军管区衙门在东南实施工商业资质严查,对于不符合规定和没有资质证书证照的一律取缔,将这场严查活动范围扩大。同时让杨秋启动向东北移民。将那些不听话的世家大族拆分,部分直接迁徙到东北,这样才能够分散他们的力量。”李玄清摆摆手道:“至于他们想死抱着自己的文化知识垄断,咱们也无需去管。教育部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事情,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普通百姓子弟通过咱们的教育体系成长起来,他们才是将来帝国所需要依靠的动力和人才源泉。”

而岑天时和李玄清在杭州商议完这些之后立即以内阁的名义传讯这三大部门,一场气势磅礴不属于岭南前线的另类战争在东南大地展开,随即蔓延到西南乃至四川等地,数以万计没有登记不配合帝国政府的豪门产业被迫关停,其主事之人也面临巨额罚款,大量的资产被查封之后许多大家族的经济实力被大大削弱,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被其他人取代,跟随五大豪商起家的帝国西北工商界一枝独秀,迅速挤占了这些大家族在各地的市场缺口。这场以纠查市场秩序、保护工商业正常发展为理由的经济打压行为让这些冷对抗的世家大族逐渐认识到这个新生的帝国在经济上拥有的手段是他们不能想象的。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军管区衙门宣布的另外一件事却让这些大家族差点面临崩溃的边缘,移民东北。对于在东南的他们而言东北可是蛮荒之地,气候恶劣,根本无法居住。此时帝国要移民东北,在他们看来就是要了他们的老命。所以根本顾不得对抗,纷纷出动打听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杨秋面对这些纷纷而来的人却含糊其辞,只是说明东北开发需要巨额人手,而江南地狭人稠,土地过度开发不利于长远发展,但是东北却是地广人稀,许多资源等待各位前往开发。东北和东南完全可以做到互补,共同发展。

这种话对于这些人来说却冠冕堂皇,无法让他们相信。不过按照军管区衙门开出的条件,到东北发展其实也还不错,各项优惠政策制定的也比较到位。其实原本这些人对于前往东北经商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迁徙人口尤其是自己的家族都需要迁徙,这对于他们来说无法接受。

不过杨秋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他们在这里耗,直接宣布在九月初实施这一方案,从东南各区抽调部分有实力的家族迁徙过去,所有的路程费用由军管区衙门承担。这等于直接自说自话根本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就开始实施。这一下让久违的金陵城再次风起云涌,无数人纷纷奔走,对于被列入到迁徙名单之中的各家族而言无异于陷入灭顶之灾。要知道历朝历代迁徙人口去边境地区基本上都是一场灾难。

不过这些对于泛舟西湖之上的李玄清而言却没那么麻烦,渤海湾那边的开发需要海量的人口,光靠后勤部控制的俘虏充实不现实,还需要大量有足够消费能力的百姓参与。原本李玄清打算从东南和四川等地抽调百万人的,但是最终面对这么庞大的基数还是打了退堂鼓,决定一步一步来。

“大哥哥放心,他们去了东北之后还会感谢我们的。”巧兮坐在画舫之中看着西湖的风景笑道:“这些人去了之后被打散分配到几个大城市之中就再也兴不起什么打浪了,在毫无根基的东北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紧紧的依靠帝国政府,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够稳定住局势。而东南各地在抽调了这么多人之后也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一举两得。”

李玄清点点头笑道:“原本我以为这些人会想出什么高明的办法来对付咱们,结果还是这老一套,一点新意都没有。”

“他们以为自己手里面掌握的文化知识传承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没想到的是咱们在社会知识运用这一方面完全是嫁接了后世的知识,所以这一希望注定是要落空了。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自然他们的失败是一早就注定的。”巧兮笑道:“咱们去划船到对面去看看如何?这个时代的西湖好像没有后世好看了,好多景点都没有。我还想看看断桥苏堤什么的呢。”

“那还不简单,咱们自己修就是了。”李玄清一边划桨一边笑道:“那个苏堤白堤咱们自己修,保证比他们修的好看多了,就是这故事传说估计得改改了。”

两人放舟西湖纵情山水的时候这场波及整个东南地区的纠查运动也逐渐落入尾声,在迁徙人口的大旗竖立起来之后那些冷对抗的阶层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打压,更多的还是空间上的分散和**上的消亡,已经无法再统一行动。金陵附近的大家族张家在家主张启山的带领下忽然主动申明要带着张家全体迁往东北,相应军管区衙门的号召。

这一巨大的反水让整个金陵城甚至东南地区再次被扔下了一个炸弹。张启山的举动也宣告了这一波对抗走进了尾声,世家大族在各项打压面前服软认输。

不过掌管着东南军管区衙门的杨秋此时却眯起了眼睛,在他看来东南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军管区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必须要在来年帝国会议召开之前扫清所有的障碍,这样东南才能够划分,成立各省区政府,否则军管区衙门的使命就没有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