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颂 > 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

大唐颂 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37:07 来源:笔趣阁

天启三年九月十八,从大唐帝国心脏发往西北前线的急报当中,一份内阁文书也紧急随着军情命令一同送达到西征军和拓跋思谏领衔的军管区那里,里面除了内阁首相岑天时对于西北地区军管以及过冬事项的指示之外,还附有李玄清亲笔拟定的关于西北地区尤其是瓜洲和沙洲地区汉人民心收复的意见。和拓跋思谏不约而同的是,李玄清也对于将冬季这个漫长的时间作为收拢民心,重整汉人在西北精气神的好时机,为此在目前已经日趋艰难的后勤条件之下,从速调拨了一批物资专门用来救济这些汉人。

由于万毅对于政务一项是能不管就不管,加上又在瓜肃交界处指挥大队人马修路,所以拓跋思谏在和刘璇等商议之后决定正式任命司马道信为瓜洲刺史,负责瓜洲改革的具体事务,按照中原地区的刺史府构成结构,在从河西抽调了部分人手之后,组建了一个完整齐全的地方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改革事宜。由于之前有在东北执行军管的经验,拓跋思谏连夜制定出一份详实可行的计划书,涉及到瓜洲当地的方方面面。

“副首相,刺史府已经全部调整完毕,卑职这两天也熟悉了大唐的政务模式,虽然肯定还有很多错漏,但是卑职保证一定竭尽全力不会辜负副首相对我的重托。”司马道信的班底在拓跋思谏的协助下组建完成,他在交接完军务之后也开始了磨合,对于这种分部分开办事的机构办事模式也从一开始的不适于到慢慢熟悉,逐渐掌握。

“好了道信,你也不用说好听的,如今的大唐在皇上的影响之下可没有那么多务虚,要多办实事。”拓跋思谏摇了摇头道:“算了以后你就知道了,咱们还是来研究一下瓜洲改革的事情吧。你是本地人想必对于瓜洲这边的农商比较了解吧?”

“瓜洲地处偏远,而且境内还有隔壁沙漠,所以能够用来农垦的土地不多,也集中在清水河、疏勒河和榆林河的下游,也就是瓜洲北部靠近草原的那部分,不过土地还算肥沃,只是西北地区气候寒冷,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司马道信这段时间和拓跋思谏接触也知道后者的脾气所以闻言直接开口道:“此三块地域往西以白虎关为终点直到东边的锁阳城,面积虽然不小,但是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张家、杨家和来自西北的窦家手中。此三家虽然都是我汉人后裔,但是西北这边自古以来从事耕作的都是汉人,其他部族都是游牧渔猎或者是经商为主。”司马道信介绍完了之后有点迟疑道:“按照副首相的意思,咱们是先从农业上面着手是吗?”

“你有不同意见?”拓跋思谏看着司马道信似笑非笑道,“还是你有其他的办法?”

“这个,这几天我也仔细研究了我大唐的国策,虽然是各族平等共建中华民族,但是终究是以汉人为主体,这一点不容置疑。可是咱们在西北首先就从自己人动刀子,会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到时候只怕传到长安也会影响不好。”拓跋思谏的笑容让司马道信浑身不自在,但是还是咬咬牙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副首相大人位高权重,但是终究还是党项人出身,就怕皇上会出言怪罪。”

“你就担心这个?看来没有给你送到长安行政学院学习还是不行啊,没有掌握皇上和内阁治理国家的精髓。”拓跋思谏哈哈大笑道:“算了,跟你简单说一下,你刚才说的也不算错,中华民族是皇上创造出来的华夏诸族的共同体,虽然是以汉族为主体,但是已经不是以前的汉人了。西北汉人处境艰难,正是需要我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才能够焕发起生机。”说完之后点头道:“这样吧,马上就要开始改革了,你到时候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揣摩,实在不行我会跟皇上说让你会行政学院去学习一段时间。”

拓跋思谏将司马道信一个人丢在刺史府大厅内呆呆沉思,自己则是直接开始调动军队开始做好前期准备,与此同时飞鹰旅和瓜洲这边的玄影卫人员也纷纷到位,大量平时看不到的情报和细节开始进入拓跋思谏的案头。

“小虎,这几天警卫部西北军管分部由你节制,给我先找张家,将这个白虎关第一家族连根拔起。”拓跋思谏冷冷一笑道:“里通外族也就算了,帮着其他部族欺压自己的族人,真是天道昭昭,报应轮回。这个张家和张朝奉他们是一家吗?”

苏小虎本来对于这个张家就是恼火之至,玄影卫查处的那些三大家族的黑资料他是第一时间过目的,本来还压抑着自己的怒火,但是这股气氛却被拓跋思谏的话给硬生生的打断了,闻言苦笑不得道:“这个我没顾得上查,也有可能有联系。”

“管他有没有联系呢。你安排人手明日一早带着这些材料去抄家,将张氏所有人都全部拿下,家族财产全部充公,让陌刀营的兄弟们清点丈量张家名下的土地房产。”拓跋思谏也懒得去管那么多,第二天一大早就让陌刀营直接出动,查抄张家乌堡,一时之间整个瓜洲地区都被天策军的举动震动。而随后司马道信的刺史府发布公告,将张家大量欺压百姓,沟通外族的事实公布于众,并且趁机宣布将在张家原有土地分给那些固有的农户。本来拓跋思谏还想着按照内地的标准来分发,但是一查了一下白虎关附近的农户人数,结果发现不太现实。按照张家下辖的五千顷农田根本就不够分,无奈之下只能按照现实人数一人三亩左右来发放田契,饶是如此那些惊魂未定的白虎关百姓仍然是陡然之间改变了对天策军的看法,多年来模糊的大唐印象也随着这些天策军将士的出现重现浮现在世人面前。

土地在西北虽然不像内地那样是所有百姓的命根子,但是对于汉人来说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意义,一下子每户百姓分到了这么多土地,如何不让众人欢呼雀跃,虽然很多人都对这些到手的土地半信半疑,生怕哪天张家的人又回来抢走了,甚至部分胆小的百姓都不敢接这个新式的田契,但是在拓跋思谏直接宣布将张家骨干力量全部押赴瓜洲进行公审的时候整个虎丘关再次震动。这一回不用担心张家再杀回来的普通百姓相信了天策军发给他们的土地是真实的,可以摸得着的。

而虎丘关这边大动干戈进行武装查抄的时候其他几个地方的窦家和杨家被张家十九口血淋淋的人头吓着了,根本没有料到拓跋思谏和瓜洲刺史府会这么血腥,而且作为一个汉人政权,中原王朝居然在占领瓜洲之后第一个要对付的是自己人。一时之间不知道刺史府打的什么主意,战战兢兢之余开始纷纷派人去走门路找新任的刺史司马道信探听下面是不是要对他们动手。

不过就在他们寻找司马道信的时候刺史府这边也开始了齐头并进的模式,一方面杨家和窦家拓跋思谏直接交给了司马道信,不管是继续查抄也好还是威逼利诱总而言之大家族大豪门控制土地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再有了,大唐帝国的土地法也被拓跋思谏直接以布告的形式发布出去,要不是传媒集团的人还没到,可能拓跋思谏都要直接将土地法刊发在传媒集团的刊物上直接免费对百姓发放。

而农业这边相对而言因为规模小解决起来很容易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非常复杂了,瓜洲这边除了农业之外,大量的畜牧业才是支撑瓜洲经济的支柱,而要对畜牧业动手就要涉及到其他部族了,瓜洲这边的少数部族可谓是数量众多,吐蕃、回鹘、达鞑甚至羌胡人都有,这些年归义军对于少数部族的约束力大为下降,导致的是这些部族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在本地的话语权可不小,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汉人成了第二等。

不过对于汉人尚且能够大开杀戒的拓跋思谏可没有那么多顾忌,党项现在和汉人都融为一体了,他自己也从来都没有明确的部族概念,反倒是对于李玄清提出的大一统民族痴迷不已,所以对于畜牧业的改革更是毫不留情,直接以刺史府司马道信的名义给瓜洲境内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草原贵族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十天内必须将自己手下牛羊等牲畜的八成以上分配给下属的牧民,并且配合好刺史府派遣的民政官员做好牧民落籍的事情。与此同时飞鹰旅秘密出动严密监控那些有异动的部族首领和贵族。

“副首相,你这不会打算是钓鱼执法吧?”刘璇对于拓跋思谏的做法有点奇怪,怎么看都是觉得这是准备挖个坑让这些少数部族首领和贵族往里挑,因为拓跋思谏在调动飞鹰旅的时候明显是让玄影卫去布置了一个看不见的陷阱,就等着这些人冒头。

“钓鱼执法就钓鱼执法吧,反正我也没打算这些人就这么乖乖的听话。”拓跋思谏想了想笑道:“慢慢冬日给玄影卫找点事情做,正好赵四那边不是说让我们配合他们一下吗?”

刘璇看着拓跋思谏的笑容没来由的心里一寒,猛然间发现眼前的这位副首相之前好像也是一位领兵之人,只不过这几年跟着岑天时一直做的都是政务,所以才让大家都忘了这家伙的性格也是这么铁血。

“好了,你的军务做完了没有啊,做完了帮我一个忙,这两天抽调识字的士兵协助刺史府去给瓜洲老百姓登记落籍,按照内阁那边的计划,瓜洲和沙洲地域目前也挂在河西省那边,具体的如果以后有改动的话再说。这样一来等到全部登记完毕瓜洲这边的反渗透能力就会大大加强。”拓跋思谏显然对于李玄清主导建立起来的新式户籍制度很有感悟,所以在一边推进农牧业改革的时候一边利用强力震慑将瓜洲本地的所有人口全部纳入到正规范畴之内。

“好,这件事就交给我好了,最近军务也不是很多,有石坚和张胜两人在没有需要我盯着事情。”刘璇点点头,作为军方的参谋人员自然明白民政部的户籍制度对于维护稳定,辨别敌我的时候发挥的作用。这种李玄清从后世带来的明代的户籍制度虽然改良了很多方面,但是在前世号称比共和国时代的户籍制度还要严密的千古大杀器。

不过在刘璇走后拓跋思谏却在自言自语道:“这都过去十几天了,也足够这些聪明人反应过来了吧?商业改革也是时候拿出来了。”拓跋思谏的话中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和中原内地改革不一样,因为不存在周边部族的问题,所以面对自己人和需要保护各行各业的先导力量,内阁在中原改革面对压力和阻力虽然也是屠刀高举,但是在能够劝说引导的时候还是尽量会劝说,为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保存得力的翘楚。但是此时拓跋思谏却没打算这么干,西北地区已经脱离大唐中央百年之久,而商业本来就是追名逐利之辈,如果手段太过于宽松,只怕这些人会不明白帝国存在的意义。而且拓跋思谏丝毫不觉得这些本地的地头蛇如果被统统剿灭内地的商人不会过来填补亏空,在耶律家的带领下,已经有一大批的大小商人开始从事西北贸易,这些人成为新丝绸之路上那些流动的经济增长点。

“能明白过来的,都是值得帝国培养的。”拓跋思谏将自己的计划书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果然写着商业改革这些字眼,不过随即就被合上了。商业改革这件事必须他自己亲自操刀,这件事没办法让刘璇他们去做。不过计划书被合上的原因在于按照拓跋思谏的安排,这件事还需要有人配合。

就在拓跋思谏思索这件事的时候,远在甘州这边指挥家人卸货的耶律齐忽然打了个喷嚏,随即就看到甘州城外有一群人骑着战马有远及近,其中一人下马之后快速来到耶律齐面前道:“耶律公子,慕容部长有份急件送给你,让您马上按照急件内容照办。”

“慕容?”耶律齐愣了一下,心里有了盘算,接过信件。半晌之后原本在甘州卸货的耶律家商队忽然启程朝着西方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