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

国姓窃明 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35:43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七年,二月初四。

童逵行不辱辽东巡抚黎玉田使命,跟多尔衮达成新的议和条件、匆匆回到了山海关。

他也带来了多尔衮部队的最新动向,让关宁明军得以确信,多尔衮没有从塔山直接南下,而是同步往西迂回去了蓟门。

这个消息送到,总算是让吴三桂和黎玉田松了口气:暂时不用担心被两面夹击了,临时坚壁清野后撤到关外的物资、百姓,也不虞被抄略损害了,可以安下心来专注守关。

“童同知能言善辩,不辱使命,当受末将一拜。”听完童逵行的汇报后,这几天原本一直脸色铁青的吴三桂,也是难得强行挤出一个笑脸。

说是受他一拜,实际上铁甲在身,不能全礼,也就是拱一下手示意。

童逵行也不敢托大,礼貌地问了几句山海关这边的战事军情,跟吴三桂商业互吹了一番。

吴三桂被问起战局,脸色也重新变得冷峻了些,不无忧虑地说:“眼下闯军攻势还能抵挡,不过李自成狗贼的战力,倒确实在我预估之上。

你走后次日,闯贼先锋就抵达山海关了,又过一日便开始攻城,都没怎么做准备,着实出乎我意料。闯军都不用怎么打造攻城武器,就直接拿红夷大炮轰关墙,

想必是他拿下北京城后,得了京师周边武库。先帝居然在京师周边还有那么多红夷大炮的情况下,都能守不住北京城,唉,可见三大营糜烂到了什么程度!”

童逵行大致心算了一下,他去见多尔衮,前后走了三天,回程快一些,急于报信,只走了两天,中间谈判耗费了两三天。所以算算日子,眼下闯军已经攻城了整整五天了。

他俩聊天之间,就能听到隐约有零散炮声传来,远近不一。想来远的便是李自成攻城的炮火,声音近一些的则是吴三桂反击的炮火。

而多尔衮的部队,因为绕了远路,至少还要两天才能绕到蓟门长城入关(那里目前名义上还在王永吉的控制下,实际上也听命于吴三桂,马科的一些部将也被吴三桂策反了)

从蓟门入关后,多尔衮肯定也要略作修整,不会一口气直冲山海关战场侧背,以免部队状态不好。所以再留三天给骑兵部队机动,绝对是需要的。

至于清军当中那两三万人的汉军旗步炮兵,行动会更迟缓。如果多尔衮要分兵保护己方步炮兵,留下一些蒙古八旗的骑兵以为策应,那么能第一时间赶来正面战场的骑兵,可能也就五万人了。

换言之,吴三桂至少还要独力死守山海关五日,才有可能得到多尔衮第一批五万骑兵援军的侧击策应。如果再多等三四日,才有可能得到后续一万多骑兵、三万步炮兵的全力总攻。

要是跟历史同期的一片石战役那样野战,这十天下来,吴三桂早就完了。但幸好现在他可以依托雄关打守城战,才让一切显得颇有可能。

童逵行听完,也不由为吴三桂捏了把汗,又关心了一下闯军投入的战力,想看看吴三桂有多少把握。

吴三桂也不瞒着他,大致把敌情强弱分析了一下:“闯贼最初,派了刘宗敏带了约六七万战兵来攻城,这五日未能下城,陆续又每日添兵。

等到多尔衮抵达之时,怕是前线闯军至少有十余万了,唉,都怪那些没骨气的降贼之辈!闯军能集结起如许人马,有多少都是原先我大明的士卒!”

历史上很多资料为了洗白李自成在一片石的战败,往往把李自成的可用兵力描述得比较少。

有说只带了六万主力作战部队到一片石的,有说只有八万的。还说李自成虽号称“大顺天兵六十万”,但实际上其整个政权的可战之兵只有十几万,剩下都是吹牛夸张,或者拿后勤老弱凑数都算进去。

但这个数字,显然是有所低估的。

这个时空,李自成搞定孙传庭,从陕、豫起兵时,连老弱后勤在内,实际上三十多万人还是有的。

老兵或许确实只有六七万了,算上新兵壮丁十余万,总共可战之兵应该在十五到二十万之间。

但是,在一路北上的过程中,除了在宁武关,还有攻打北京城的战役,闯军死伤达到了万人以上,其他历次占城略地,基本上是兵不血刃,或者最多伤亡数千人级别。

而且李自成攻城时还最喜欢用老弱当炮灰分摊火力,比如下令让老幼妇孺百姓担土填壕填护城河,每个人挑三担土倒到护城河壕当中,就能赦免后续作战义务,

如果运这三趟的过程中被射死了,那就算自己命不好,也没机会反抗李自成的命令了,而活下来的,只会觉得侥幸,反正后续也不用再冒险了,也懒得反抗。

这样赌运气的分化之下,饶是前前后后被李自成逼着冒险的超过了百万人,但因为心不齐,都觉得自己侥幸躲过了没必要再反抗,就让李自成一直做大,

攻了那么多城,嫡系老营和百战精兵损失都不大,源源不断总有炮灰分摊火力。

只能说李自成薅羊毛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没有跟崇祯那样逮着一群羊死命薅,他知道让人冒三次生命危险后就放过对方,换一批老弱薅。最后以汉人的能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竟也就没闹出任何明显反抗。

这样一路从山东河北走过来的闯军,最后抵达北京时,核心战力保存得还是非常好的。

而弑君崇祯前后,北方明军投降又给李自成带来了巨量的临时战力,这进一步加强了他如今面对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底气——

唐通的密云兵,倒是如历史同期那样,被吴三桂吞了,但马科、白广恩的兵马,吴三桂只是拐走了一半左右,还有一半大约三万人,如今可是依然跟着李自成的。

另外,山西明军,只有周遇吉的人马是死战到底,没有投降。可本该跟周遇吉并肩作战的熊通,可是带着大部分战力直接投降了。

再之前,太原城破时,巡抚蔡懋德倒是殉国了,可蔡懋德的用人不当、苛责求全,逼反了太原守将之一的张雄投敌当内应,也带去了不少山西兵。

林林总总算下来,山西,河北这两省,每个省的陷落,至少有三万明军直接投敌了,

山东这边投敌的稍少一些,因为只有两个府被李自成的南路军刘芳亮占领,沿途裹挟到的人也就少得多,刘泽清的山东明军主力是选择了退让的。

最后再加上京师三大营的投敌人数,说李自成这几个月里,招降了至少八万原明军地方部队,那是毫不为过的。

只是这些明军的战斗力就无法保障了,他们在崇祯手下时糜烂至极,只有白广恩和马科的人有点战斗力。归了李自成也不至于立刻就变身牛逼,而且装备情况是不会得到改良的,李自成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武器来武装这些新附不久的降军。

所以,截止到崇祯十七年二月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实有农民军战兵近二十万、其中精锐老兵约六七万。明军降兵八万,总战斗部队实打实有二十八万之多。

六万先锋拿不下山海关,那就继续增兵!把八万明军旧部,外加部分相对年轻力壮的壮丁都拉到前线,是完全有可能的。

吴三桂估摸着,自己最终可能要扛住十几万大军的进攻。至于二十八万全上,那倒是不可能的,李自成肯定会留一些鱼腩守住北京城,还要确保天津卫大沽口和其他沿线要害节点,加起来也得占用十几万人。

李自成军队那可怜的后勤补给能力,也不容许他们直接把二十万人堆到山海关前线。

此前闯军打到哪儿,都是一路吃到哪儿的,几十万人靠自运粮食,根本不可能运得过来,需要不停屠城那些不迎闯的死硬百姓补给。

顺天府到永平府之间的防区,却被吴三桂相当程度上坚壁清野了,山海关周边的存粮抢不到,对李自成的兵力投入也是一个打击。

李自成也知道自己必须速战速决,最后他最大的倚仗,也就只是北京城破后,弄来的那堆红夷大炮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末各方势力中,红夷大炮数量最多的势力,反而是满清,据说到崇祯十七年时,满清全国上下竟有超过两百门的红夷大炮,谁让黄台吉当政这十几年,实在是太重视红夷大炮,太舍得下血本了。

满清之后,原本红夷大炮第二多的势力就是郑家,第三才轮到大明朝廷。而如今这个时空,天下红夷大炮最多的势力,当然是南方的朱树人了,他种田多年,红夷大炮数量已经比满清还多了,足足能凑出超过三百门,质量还比明军清军的都好。

大明朝廷中,九边守军又占了一半以上的红夷大炮存量,吴三桂这儿又是重中之重,占了九边炮兵一半的规模,大约有三十门。

而李自成拿下了北京周边武库,还有河北山西投降边军的装备,再加上闯军原来多年的积攒,也有了超过六十门的红夷大炮。

山海关战场上,每天双方都是几十门红夷大炮对轰,场面蔚为壮观。

雄峻的关墙也在实心铁弹的反复轰击下摇摇欲坠,好多地方都条石夯土扑簌崩落,城墙东缺一块西塌一点。

李自成的先锋大将是刘宗敏,李自成本人如今还没赶到前线亲自督战,但刘宗敏也是背负着弑君罪责的,所以很清楚绝对不能让吴三桂翻盘,催督攻城也就非常卖力。

每每看到山海关城墙有塌陷处,哪怕只是夯土崩落形成土堆缓坡、并未彻底坍塌,他也会下令士卒不计生死从缓坡处奋勇冲杀。

一群群的大顺军将士,包括被拉来的明军马科部降军炮灰,就这样行尸走肉一般顶着吴三桂军的凶勐攒射往上勐攻。

吴三桂也不得不派出一批又一批敢死之士堵口,在轰得半塌的墙口坡顶肉搏,这些敢死之士都是挑出来的,不乏吴家、祖家的家丁带队,还都给配备了铁札棉甲。

“杀闯贼!为先帝报仇!”吴家家丁高喊着口号,杀声震天,腰刀翻飞,长枪乱刺,一次次把闯军的冲锋顶下去。

激战中,一些马科部下的原明军将士们,看着曾经的友军变得如此悍勇,也是气势为之一夺。

尤其吴三桂给这些近战士兵的铁札棉甲,都提前做了处理,要不就是挑选原本就白色布面的甲胃,要不就是最近这十几天临时加工额外缝了一层白色棉布面,着实把“恸哭六军俱缟素”玩到了极致。

这一世吴三桂根本就不认识陈圆圆,他坚持抵抗只是为了家族集团的利益,为了辽西将门的利益,而对外宣称就只是为了他忠于先帝忠于大明。

还别说,让他这么一宣扬,山海关明军倒也被包装成了一支看似堪比刘琨祖逖的正义之师复仇之师。马科的部下打着打着,竟有不少士卒觉得羞愧欲死,成批成批崩溃后逃,

刘宗敏派来督战的闯军都拦不住,又怕进一步激化降军和闯军老营的矛盾,一时只能挑选几个带头的杀了立威,不敢处罚太过。

又是连续数日激战,打到山海关攻城战的八七天傍晚时,连李自成本人,都终于带着数万后军援军,亲自抵达了山海关下。

看到刘宗敏花了五十门红夷大炮攻城、攻了整整八天都没拿下,他也是颇为恼怒,忍不住问责:

“山海关纵然雄峻,有那么多红夷大炮轰墙,也早该轰烂了,为何还不能拿下!”

刘宗敏也是无奈:“大王,吴三桂部曲实在悍勇!我也不知他们为何突然变得如此死忠于崇祯。

我军红夷大炮前后轰开过好几个缺口了,但吴三桂的兵马硬是能墙破而不退,派数千死士堵口,在缺口处跟我军肉搏鏖战,还都是白盔白甲给崇祯挂孝,

我本想调动马科、白广恩的旧部去肉搏消耗人命,谁知马科、白广恩旧部都差点崩溃哗变了,故而迟迟未下。”

李自成焦躁得如同野兽,他旁边的宋献策也是满脸忧色:

“这可了不得了,斥候已经来报,多尔衮的清军从别处破口入关了,斥候是日行三四百里飞马回报的,就不知多尔衮几日能到此地了。大王还是做好野战迎击的准备吧,要提防被多尔衮和吴三桂夹击。”

PS:毕竟是没有主角势力出场的戏份,纯属天下其他三方军阀狗咬狗,只能流水账一点快速过掉。但各方实力变化也得盘点一下,免得出结果时太突兀,所以,就这样处理了。

也怪我写书蝴蝶效应太多,各方势力跟历史同期相比变化太大,不盘点不推演的话,读起来出入太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