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洪荒:我为三界至尊 > 第六十二章:道法集锦

洪荒:我为三界至尊 第六十二章:道法集锦

作者:幸福苑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1 15:17:41 来源:笔趣阁

目前洪荒中能使用的出紫霄神雷的人,唯有鸿钧一人,就连穹虚子也无法施展。

不过还有一种雷,也大名在外,却不是五雷之一,因为它不是洪荒中的雷法。

那便是灭魂神雷(黑雷),这是大道惩戒的专用雷法。

第二种是太清雷法,是太清老子的传承雷法,目前只有老子和玄都会。

第三种是玉清雷法,是玉清元始的传承雷法,可惜阐教目前还没有人真正掌握玉清雷法,都是学习了些皮毛而已。

第四种是上清雷法,是上清通天的传承雷法,学会(入门)上清雷法的人可不少,多宝、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云霄、琼霄、碧霄、乌云仙以及一些出色的外门弟子,如罗宣、吕岳等都可以初步使用上清雷法。

最后一种就是天正雷决了,掌握这种雷法的就比较多了,许多大能都会。

不过天正雷决的特点是易入门,难顶峰。天正雷决修炼到后期完全不比三清的雷法差,可是几乎没有人能修炼到后期。

目前天正雷决修炼到圆满的只有四人,女娲、穹虚子、接引和准提。

由此可见,天正雷决的修炼难度之高,不过它的确是容易入门。

像阐教的一众弟子如果修炼天正雷决肯定早就入门了,可是他们修炼玉清雷法,现在离入门还有一段距离。

乌云仙和多宝的雷电在空中交锋,众人似乎可以看到两条闪电雷龙在不断撕咬咆哮。

众圣的位置上,老子说道:“看弟子比斗的如此激烈,不如我们几人也论道一番?”

众人点了点头。

虽然穹虚子表示赞同,但听到论道就浑身不舒服。

洪荒无非就是看实力,这论道穹虚子就感觉乏味无比。

这就相当于考试,论道相当于做题的基础思路,武斗就相当于做题的方法技巧。

就像考试,只会看你的成绩,谁管你的思路是什么,都是看你是否做对,因此,穹虚子对论道感到极其无趣。

但是其他人可不像穹虚子,尤其是境界实力越强的人,他们越不喜欢动手,只喜欢论道、讲道。

这就像资深教授讲课一般,他们只讲思路,绝对不会把题目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算出结果。

老子沉思了一会后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元始紧接着对道:“天下之事,各有定分。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令行,令行则政通,政通则事功。名正,天下归心!

然则还需求名而责实,名正本于身正,身不正,虽言而不听,虽令而不从。身居高位而无德无行,天下视之如仇寇。”

听到众圣论道,有许多弟子都开始一心两用。

一边看乌云仙和多宝的战斗,一边听众圣的道法感悟。

要知道圣人之道,听到一星半点就会有莫大的收获。

通天大笑一声说道:“二哥你太迂腐了。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穹虚子摇了摇头,淡淡说道:“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待我凌云撑天柱,往事皆如暮。顺逆应在弱势时,强军凯歌何人渡?不朽,一将功成万骨枯。”

众人都看向穹虚子,穹虚子的这段话令众人深受感慨。

老子叹了口气说道:“道友看世事之清晰透彻,吾远远不及也。”

穹虚子摇了摇头,什么清晰透彻,他就是改了几句前世的诗词而已。

听到穹虚子的道法,女娲突然有感而发道:“万物皆无,有者得有,无者皆无。”

女娲此道法可谓吸纳了穹虚子道法中的绝妙之处。

万事万物都是不存在的,想要有的人就有了,没有想要的就什么都没有了。

看到大家都讲了自己的道,接引和准提当然也要露一手了。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接引和准提的道法现在中就充满了禅佛道韵。

其意思也很容易懂,就是世出世间的一切恶行,都不要去做;一切善行,都应当积极奉行,勤修净业,净化心灵,这是诸佛教化众生的总得原则。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短短几十年,就如小水洼里的鱼儿,过一天就少一天,有什么值得可乐呢?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精进修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了脱生死才是大事。

因为我们有贪爱,有七情六欲,所以才有忧虑、恐怖。如果放下心中的贪爱,心中也就无忧无惧了。

人人本具佛性,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圣人遇到问题,就会反省自己,向内心去求。而愚蠢的人,不知道自身本具佛性,不知道向内心去求,遇到问题,就会求神拜佛,从外境找原因。

纵欲、贪爱的人,往往看不到前面的危险,就如手中拿着火炬,逆风而行,早晚会烧手伤身。

有智慧的人,能够做到境随心转,只注重内心的修养,不在意外境的变化;愚蠢的人,往往是心随境转,只知道在外境上下功夫,不懂得清净自己的内心。

**并不是好东西,短暂的满足过后,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很多的疾病、疲劳、死亡,都是因贪欲而起。只有清心寡欲,平平淡淡,才能身心自在。

每个人的善恶果报,将来都要自己承担,没有人能够替代。

真正的学问,是要落实在生活实践当中的,要脚踏实地地去修行。如果不修行,即使懂得知识再多,也跟不懂一样,就如同一个人嘴上说食物如何如何,但始终没有吃进去,终究是不会饱的。

世间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因缘合成,如梦幻、水泡、影子般虚妄不实,又如露珠、电光般迅速无常,没有真实永恒的。

——————————

作者有话说:这几章作者会发表一些自己的道法哲理深思,希望可以引发诸位读者的思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