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面首开局 > 第一百零五章 仗义执言

大唐面首开局 第一百零五章 仗义执言

作者:隐剑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9 19:43:33 来源:笔趣阁

迎着风雪,陈子墨到司空府祭奠亡人。

御史台的同僚也都基本到场,连新兼任御史大夫的王鉷也装模作样的上了一柱香。

就在得知司空溥辞世后不久,李隆基正式下诏,由王鉷兼任御史大夫。

自此,王鉷身兼二十余职,权力再升一步,现在即便是李林甫也要忌惮三分。

不得不说,自始至终,王鉷一直是李隆基眼中的红人,受玄宗器重程度一直没有变过。

从户部郎中兼任户口色役使开始,王鉷就在盘剥百姓的基础上疯狂敛财,为李隆基挥霍提供大量钱财,成为李隆基的“理财童子”。

虽然现在多了陈子墨这样一个“生财童子”,可却丝毫不影响王鉷的地位。

这次处理济阴王的事件,李隆基很满意,王鉷从兼任的御史中丞直接被提拔到了御史大夫。

祭了司空溥的灵堂,留下一百两银子,陈子墨出了司空府。

“老阎,安排下,我要见下小天。”

“好。”

某个客栈的一间房内,陈子墨见到了叶小天。

叶小天进了屋,摘掉头上的小毡帽,嘻嘻笑道:“公子,你找我。”

“快坐。”

短短半个多月,叶小天给陈子墨的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浑身透着股江湖气息。眼见小天脸色多了伤疤,想来是没少经历危险。

“小天,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你的努力我会记在心里。”

“嗨,公子瞧你说的,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叶小天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

“今天找你来,是有件事情需要你去办。”

说到正事,小天的态度端正许多,“公子您说。”

“现在有多少绝对可靠的人?”

“不算多,刚起步,还在发展中,暂时只有十来个。”

“十来个,也差不多了。接下来要办的这件事情要极其保密,掩藏身份,能花钱找外人的就绝不暴露我们自己人。附耳过来···”

隔日,天微亮。

西市绸缎铺的伙计刚打开店门,就发现积雪还未完全融化时,天空又飘起了大片的雪花。

雪花飘下来,越来越大,直至到了跟前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雪花,而是纸片。

纸片上写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以及济阴王当街虐杀无辜百姓等诸多残暴罪行。

纸片漫天飘洒,西市陆续开业的商铺、早起的买卖人、逛早市的客人全都见到了纸片上的内容。

而不仅仅是在这一处,东市、平康坊、国子监、甚至是朱雀大街都出现了纸片。

消息不断传播,酒肆勾栏到处在议论,全长安百姓都知道了济阴王的罪行。

尽管京兆府出动大量人手封堵消息,可却于事无补,更是抓不到放消息的罪魁祸首。

群情激愤,百姓们围在县衙和京兆府门口声讨,国子监书生们堵在了宫门外请愿。

舆论起来了,谁也挡不住。

兴庆殿。

火冒三丈的李隆基狠狠的将书写济阴王罪行的纸片甩到了地下。

“是谁,到底是谁做的。”

下首垂立的李林甫、杨国忠、王鉷三人一言不发。

“王鉷,你说。朕之前是将这件事情交给你办的,你不是说已经解决了么,现在这是怎么回事,谁干的?”

“臣惶恐。臣已经派人严查了,只是暂时还未查到源头。”

王鉷虽然面露惶恐,作不安状,可心里却丝毫不慌,他很清楚李隆基不会把他怎么样。

李林甫出言道:“陛下,现在当务之急是平息民愤,国子监书生还在宫门外围着呢。”

“李相有什么方法?”

“臣的意见是安抚为主,给济阴王适当惩戒,平息民愤。”

李林甫的意见无疑是当下最合适的方法,他与济阴王没有什么交情,所以提的意见是中肯的。

不过李隆基并不太情愿如此处理,毕竟李嗣庄的自己的侄子。如果要这样处理,一开始就不会授意王鉷处理此事,更不会有御史台众人长跪宫门口的事情发生,造成不良影响。

李隆基听了李林甫的话后,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杨国忠看出了李隆基的不乐意,连忙说道:“陛下,臣觉得应当尽早抓住谣言的源头,禁止议论,那些百姓过个几日就不再闹腾了。至于宫门外的那群读书人,不如派个有声望的人去劝说一番。”

杨国忠说的并不算是个很好的方法,不过李隆基还是点点头道:“国舅说的不错。王鉷,平息谣言的事情就交给你京兆府了。”

“臣遵旨。”

“至于那些读书人,让谁去劝解合适呢,国子监的祭酒孔先生嘛?”

“陛下,臣觉得孔先生当然是适合的人选,可毕竟年纪大了,学子人多,怕是有些费力。臣倒是觉得有个不错人选。”杨国忠积极出主意道。

“哦?国舅说的是谁?”

“陛下,臣说的是陈子墨。门口的那些读书人大多是普通的读书人,陈子墨任过国子监属官,又是大唐第一词人,在这些读书人中有很高的名望。”

李隆基点了点头,“嗯,国舅言之有理。速传陈子墨进宫。”

李林甫和王鉷对视了一眼,又是这个陈子墨。

假装在御史台摸鱼的陈子墨时刻留意着外面的动静。这场舆论就是他一手策划的,时刻注意事态的发现,准备用出后手。

目前来看,一切尽在意料之中。

“陛下有旨,传陈子墨觐见。”

陈子墨睁开了昏昏欲睡的眼,精芒一闪,“来了!”

跟着传旨太监,陈子墨在宫门外看见了被禁军隔开了的书生们,他们高喊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臣,陈子墨见过陛下。”

“免礼。陈子墨,想必宫门外的那些人你已经看见了吧。”

“臣看见了。”

“好,因为什么事情想必你也知道。刚才国舅举荐你,觉得你可以说服那些读书人,朕也觉得你可以。”

“陛下,臣有话说。”陈子墨跪了下去,正色道:“臣觉得只是说服学子的话,治标不治本,事情的根源还是在事件本身,只有处置济阴王才能平民愤。臣请陛下三思。”

殿内的人都诧异的看着陈子墨,杨国忠更是向他轻轻摇头,示意他不要说下去。

李隆基脸色很难看,显然陈子墨的一番话已经惹他不高兴。

“够了。朕是让你去说服那些书生的,不是让你来发表见解。你就不怕朕治你的罪么!”

陈子墨丝毫不惧,继续道:“陛下,臣是言官,言官不以言获罪。即便陛下要治臣的罪,臣也要说。济阴王当街虐杀百姓,暴虐不仁,引起民愤是必然的。

太宗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就是这水,大唐就是这舟。陛下您亦是千古名君,当然知道此理,绝对不会让天下百姓失望的。臣请陛下再次三思,依法惩处济阴王。”

李隆基听着陈子墨侃侃而谈,脸色越来越黑。

杨国忠几次示意劝阻陈子墨不要再说下去,被无视。

李林甫和王鉷只是看着跪着的陈子墨,眼珠转了转,不知道在想什么。

高力士只抬了下眼,瞥了眼跪在下方的陈子墨,脸皮动了动,又继续装作透明人。

殿内安静的可怕,只要李隆基一句话,陈子墨就会被拖出去治罪。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