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鬼谷双子门 > 第八十六回 申包胥哭庭求秦师 计然子叩桡退楚兵

诗云:密语芦洲隔死生,桡歌强似楚歌声。三军既散分茅土,不负当时江上情!开场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楚昭王在随,仗众人之力逼退楚公子夫概,依然坐卧不安。据《左传》载,楚昭王在随国时,居住公宫之北,称楚昭王城,长达一年。近代曾在随州义地岗墓地发掘出土曾侯舆编钟一套,其中有巨大甬钟一座,其身镌刻金文曰: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与曰:伯适上谔,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此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吴恃有众庶,行乱西征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残,而天命将虞。有严曾侯,业业厥声。亲敷武功,楚命是请。复定楚王,曾侯之灵。於穆曾侯,壮武畏忌,恭寅斋盟,伐武之表,怀燮四方。余申固楚成,改复曾疆。择予吉金,自作宗彝。龢钟鸣皇,用孝以享于予皇祖,以祈眉寿,大命之长,其纯德降余,万世是尚。

细释此甬钟铭文,便知其国始封来源,以及与楚国之间关系。即其始封国君乃为南公括,就是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辅佐周文王称霸西岐,并随武王伐纣,身为姜太公麾下先锋大将之南宫适也。南宫适并非以南宫为氏,而是姬姓王族宗亲,尊称“南公”,讹传为南宫;曾侯舆便即是南宫后裔,因在此番吴楚大战中帮助楚昭王复国,因而名垂青史。因此铭文,同时解决曾国历史谜案,即曾国便是随国,并非两个诸侯国。文献记载随国为汉阳诸姬之首,亦与铭文中曾国地位相符;随、曾“二国”青铜器区域重合问题,亦便迎刃而解。

申包胥时随昭公逃亡,早看出随国并非久安之所,乃进言奏道:“吴国兵少,故此撤军,后必复来。今晋失其伯,能与吴国一较雌雄者,惟秦侯也。臣愿以三寸不烂之舌,往说秦侯出兵,以助我王复国。”昭王无计奈何,只得许之。于是申包胥赍持厚礼,至于雍城,来见秦哀公道:“吴为封豕、长蛇,早欲蚕食上国,因与秦国土不接,故虐始于楚。今寡君失守社稷,逃亡随邑,越在草莽。故使下臣告急上国,并以楚之国土国人托之。吴夷贪得无厌,既吞楚国,便与上国为邻,亦秦国疆场之大患也。岂若便于吴国在楚立足未定之机,君侯趁机驱之,以取其所掠楚国北边之地乎?若上天必令楚国灭亡,楚地亦愿为秦土,楚人亦乐为秦侯之民也。若上天不绝楚祚,以君侯之威灵抚之,我寡君诚愿世代事君,绝不食言。”

秦哀公贪图安逸,不欲多事,遂以婉言推辞道:“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申包胥看出秦侯无意救楚,遂叩头出血,泣道:“寡君今越境逃亡,身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哀公不悦道:“兵者,国之在事也。卿且退,容寡人与众卿议决。”申包胥起身退出,依于庭墙而哭,不食不饮,衣号七日不绝,目中泪尽,继之以血。秦哀公见申包胥如此,不觉为之动容,秦国诸卿皆都下泪。哀公乃赋《无衣》之诗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申包胥哭倒庭墙之下,闻此诗咏,知道秦侯已允出兵,遂收泪罢哭。三次起身不得,遂跪爬上殿,三拜九顿首而坐。秦侯急命内侍至厨,赍细粥以饲申包胥,即下诏命出师。申包胥见秦侯肯发援兵,于是不顾身体危弱,乘车疾奔回随,向昭王复命。昭王大喜过望,乃命长庶兄令尹子西,便在随地重新建树王旗,并传檄全国,以安定楚人之心。且招集各处逃散兵勇,积极组织抗战。檄文传出,楚人皆知昭王尚存,于是大为振奋,处处汇集群众,按兵以待。半月之后,逃散兵勇亦各出山林湖泽,前来随邑投军,不数日便即众至二万,楚军声势复振。是时吴军久驻郢都,渐渐缺粮乏饷,军士且又多水土不服,便即士气衰落。蔡侯因负责吴师补给,眼见粮草不足,又不敢向吴王诉苦,只得遣使向鲁国求助。鲁定公赠粟千觚,但不足吴蔡唐三国数万兵马半月支用,便如杯水车薪一般。于是军心动摇,各有归意。

又说越王允常,本来便是楚之盟国,闻说郢都被克,楚王逃亡在外,不由暗自惊惧。但恐吴王回师,必引得胜之兵来伐本国。后因见吴师久出不归,遂乘此隙,屡次派兵袭扰吴国。吴太子夫差守国,因兵少将寡,不堪越兵袭扰,便一边竭力抵御,一边连续派出使者,前往郢都告急,请父王班师回援。便在此时,秦国出师五百车乘,步卒万人,以子蒲、子虎为帅,兵出武关,已过申县,兵临吴楚之境。吴王阖闾闻说秦国出兵,紧急回师,先命夫概引兵北上以御。楚昭王亦知秦侯出兵,乃命子西引万余兵马出随,往拒吴师于军祥(随州西南)。

是时秦师纵横于方城内外,楚师出没于汉水南北;又有楚人大起,阻扰吴师离楚东归,以至吴王及孙武等穷于应付,疲惫不堪。周敬王十四年秋,楚秦合兵,平灭唐国。阖闾见前方大势已去,后方大患日亟,即命全军撤回吴国,不敢再有延挨。楚昭王闻说吴师退走,于是杀回郢都。吴楚大战历时十月有余,至此终于结束。郢都饱经吴师蹂躏,残破不堪;国人亡其大半,已全无往日繁华模样。来年四月,吴国太子终累带兵来攻,再次打败楚军,俘虏潘子臣、小惟子,以及七大夫。子期带陆军往救,复在繁扬战败,精锐尽失。楚国君臣大为恐惧,害怕再次灭国。令尹子西却转忧为喜道:“所谓多难兴邦,知耻后勇,楚国今可治理矣。”于是奏请迁都至鄀,仍称为郢,着手改革政治,安定楚国。旧都三城,称为载郢。

话说吴军离楚东还,依旧兵分三路:伍员率本部军循北路先发,沿途防备秦军,以卫大军左翼;伯嚭引二路军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吴王与元帅孙武自领中军,命公子夫概殿后,以防楚军追击。按下其余两路军马,先说伍员率领本部军,沿北路大宽转东行,途经随境,忽想起平王之恨虽报,但奸贼囊瓦逃亡在郑,此恨难消。且郑人曾杀太子建,仇亦未报,遂移兵伐郑,围其南郊。郑定公大惧,遂逼囊瓦自杀,遣使出城,献其尸首于吴军,以求退兵。伍子胥虽得囊瓦,犹不肯退,必欲灭郑,以报太子建之仇。郑伯无奈,乃出悬赏檄令于国中道:“有能退吴军者,寡人愿与分国而治。”此榜悬出三日,惊动一人,乃是鄂渚渔丈人计然之子,因避兵乱逃在新郑城中,闻说吴军主将乃是伍员,便来求见郑伯道:“小人能退吴军。”郑定公大喜问道:“卿退吴兵,将用车徒几何,上将几员?”计然子答道:“不用一兵一将,只要将小民缒于城下即可。”郑伯不信,然更无良策,只得许之。

计然之子于是缒城而下,直至吴军营门,自怀中掏出一块鱼之桡骨,以手扣之,向营内高歌:“芦中人,芦中人,腰间宝剑七星文。不记渡江时,麦饭鲍鱼羹?”守营军士见其来得奇怪,唱得蹊跷,当即拘之,来见主将。其人虽被绑缚,口中歌咏“芦中人”不歇。伍子胥听见“芦中人”之语,不由大惊,急命侍从释其绑绳,起身离座问道:“足下何人?”计然子复从怀中取桡骨扣之,举而对曰:“将军不见此桡乎?是你当年所吃大鱼之骨也。我非别个,乃鄂渚渔丈人之子也!”伍员恻然泪下,急扶其上坐,问道:“子有何求,我无有不从。”计然子道:“别无所求。今囊瓦已死,太子建当年是自己寻死,与郑伯无干。愿求将军,赦郑国之罪,使我得其重赏。”伍员二话不说,当即下令解围而去。计然子回报郑伯,说吴军已退,绝不敢复来矣。郑伯大喜,乃以溱洧之间百里封之,国人皆都称之其为“渔大夫”。列位看官!计然命其子讨得百里之封,此后便隐居在此,按下不提。

复说吴王阖闾,与孙武自楚返师还吴,命伯嚭率兵一万为先锋。孙武告诫道:“一路缓行,与我中军不可脱离三十里外,若遇秦、楚之军,不可轻易交战,速遣哨马来报我知,合兵御敌方可。伯嚭应诺而去,却自思道:“我自离东吴,一路势如破竹,五战而拔郢都。今闻说秦兵将至,即便班师回国,何其怯耶?此番我为先锋,不遇秦兵则可,若是遇之,必使其片甲不回,且看孙武羞也不羞!”行犹未远,前至军祥,未遇秦兵,先逢楚将。抬头看时,为首者正是楚令尹子西。伯嚭上前大骂:“汝等家亡国破,万死之余,尚望寒灰再热耶?”子西不理,诈败而走。伯嚭追未数里,便落入秦、楚联军埋伏。左有沈诸梁,右有薳延,秦将子蒲、子虎居中,三面伏军尽起,将吴兵截为三处。伯嚭左冲右突,不能得脱。

正在危急之际,幸得孙武兵到,大杀一阵,秦楚联军稍退,救出伯嚭。检点前锋一万军马,所存不上二千。孙武大怒,遂谓吴王道:“伯嚭为人矜功自任,久后必为吴国之患。不如乘此兵败,以军令斩之!”吴王道:“其有伐楚之胜,克郢之功,岂可只因一败斩之?便将功折罪,戒其下次可矣。”孙武暗自叹息,只索罢了,伯嚭由此复又逃过一劫。

却说夫概自恃有破楚首功,今使殿后,怏怏不乐。忽闻前方秦兵拦路,伯嚭兵败,吴王与秦楚联军相持,忽转念道:“我兄即立子波为太子,我自谓再无为王之分。今大兵在外,国内空虚,我何不兼道归国,称王夺位?”念及于此,立即付诸行动,于是连夜拔营,兼道而进,渡汉水而归,对诸将诈称道:“我兄阖闾兵败于秦,不知所往,或许死于乱军之中。国不可一日无君,我当次立!”遂自称吴王。部众皆敬主将英勇无敌,在灭楚之战中功劳最巨,且是吴王胞弟,自然没有话说。夫概恐兄长阖闾自后赶来,乃使其子扶臧悉其部众,据住淮水,以遏吴王之归路,自引前军来抢姑苏。吴世子波与专毅闻变,登城守御,不纳夫概进城。夫概虽勇,但部下仅有五千兵,又分四千与扶臧断后,自是无力攻城。思来想去,乃出昏招,竟遣使由三江往结越国,说越王允常进兵夹攻吴国,许以事成割让五城为谢。

再说阖闾正与秦兵相持,忽公子山派人来报:“夫概忽引本部兵渡过汉水,私回吴国!”吴王闻报大惊。伍员奏道:“夫概此行,必是反京夺位。其一勇之夫,本不足虑,所虑者越人闻变而动也,王宜速归,先靖内乱。”阖闾信以为然,于是留便孙武、子胥殿后,以拒秦、楚联军,自与伯嚭返吴,率舟师顺流而下。刚渡过汉水,太子波告急信使迎至,言夫概造反称王,又结连越兵入寇,吴都危在旦夕。阖闾大惊道:“皆不出子胥所料!”遂命星夜驰归,军士只在船上休息,又令发檄传谕夫概部下将士:“去夫概来归者,既往不咎,并复其本职。随其造反者族,后到者诛。”淮上之兵闻说吴王未死,皆都倒戈来归。扶臧见部众皆散,单身奔回谷阳;吴中百姓闻说吴王尚在,俱都走匿,夫概只得独率本部迎战。

两军相遇,阖闾亲出阵前,问其弟道:“我以手足相托,弟何故反叛?”夫概无言以对,乃强辞夺理道:“汝弑兄长王僚自立,非反叛耶?”阖闾大怒,便教伯嚭出战。夫概笑道:“你这个毛虫,竟敢与我放对!”挺戟迎上,当心便刺。伯嚭以戈相迎,有退有进,竟战数合不败。夫概失惊道:“这个东西,原来竟藏而不露!”话音未落,吴王阖闾下令击鼓,麾军直进,围裹上来。夫概虽勇,手下只有一千兵马,如何对敌?于是众寡不敌,大败而走。逃至汉江南岸,世子扶臧已经具舟以待,于是父子两个得渡,逃奔宋国。其后未久,夫概复又奔楚,楚王不计前嫌,封其父子于棠溪,自此号为棠溪氏。夫概结果如此,按下不提。

阖闾平定夫概叛乱,由此抚定居民,回至吴都姑苏。太子波迎接入城,打点拒越之策。未过十数日,孙武及伍子胥率全军以归,吴王亲接出城,贺道:“归师得全,二公真乃将军也。”孙武请罪道:“败军之将,何劳主公如此谬赞?”吴王道:“不然。夫以三万之众,长驱入楚,败其二十万大军,焚其宗庙,堕其社稷,鞭死者之尸,处生者之室,自古未之有也。秦兵虽败我军,于我未有大损。二位将军大功,由此可彪炳青史矣。”二人逊谢。

大军还都,犒赏已毕,伍子胥奏道:“楚王西迁新郢,必衔深恨,与我为仇。今趁机惶惧,不如将公孙胜遣回,使封于楚土。若有一日得为楚君,则必感我收留扶养之恩,唯吴国之命是从也。”吴王闻而准奏。伍员遂致书于申包胥道:“当年兄与弟相约,弟能覆楚以报父仇,兄必复楚以报君恩,今斯言皆都验矣。非弟不念故国,惟平王逐无罪之子,杀无罪之臣,某实不胜其愤,以至于此。昔齐桓公存邢立卫,秦穆公三置晋君,不贪其土,传诵至今。弟窃闻兹义,故劝吴王引军离郢,以全楚祚。昔太子建因奸贼费无极献谄枉死,楚人无不悯之。其子芈胜,糊口于吴,寄人篱下近二十年矣,未有寸土之封。楚若能允公孙胜归国,使奉故太子之祀,弟必劝吴王与楚化敌为好,以成吾子存楚之志。”申包胥请示令尹子西,请其定夺。子西道:“封故太子之子,楚人之意也!”即遣使迎芈胜归,封以大邑。

只说伍员大仇得报,遂向吴王请假两月,载金银财帛满车,往当年逃亡来路而行,寻找故人,欲报旧恩。先至历阳山中,欲求东皋公报之,见止存其庐舍,家人俱不知所往。于寻至龙洞山问皇甫讷,亦无踪迹。伍员叹道:“真当世高士,我不如也!”就其地再拜,立碑为志而去。复过溧阳濑水之上,见曾留题之石宛在,浣纱之女却已杳如黄鹤。乃据当年所许之愿,命侍从投千金于濑水之中,说道:“女子如泉下有知,可知吾不相负之意也!”此后其水便名为投金濑。后世皆称未出嫁少女为“千金小姐”,其典故便缘来于此也。

复说越王允常,得夫概之书,本已发兵。及至边境,及闻孙武、伍员等引大兵回国,料难取胜,便即班师而回,再等良机。阖闾亦闻越国发兵之事,乃愤恨说道:“早晚之间,我必灭越国!”因大战方过,只得隐忍,暂息兵戈。遂叙论破楚之功,以孙武为首,欲分茅裂土以封之。孙武心悔在郢都时杀人父母,***女,发人棺冢,鞭人尸骸诸般恶举,惧遭天谴,于是不愿居官,固请还山隐居。吴王再三劝之不从,遂使伍员挽留,孙武愈加不从,反私劝伍员道:“子乃智谋之士,岂不知天道乎?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三十年河东,复三十年便转河西也。王恃其强,骄乐必生,夫功成不退,将有后患,我兄详之!”伍员正当扬眉吐气之时,岂肯听他?乃不以为然。孙武叹道:“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子不听我,亦休劝我也。”遂飘然而去,其后不知其所终。然诸子百家中兵家一派,自此而兴。

周敬王十五年,楚昭王十一年,公元前505年。楚昭王遣王孙熊繇在梅子(今梅溪乡)筑东麋城,迁其国遗民于此。糜国,祁姓,子爵,建国于商,春秋时被楚国所灭。糜国王族后裔及其国民中,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糜氏或麋氏,后统一为糜氏,世代相传至今。后又在今岳阳一带筑城,驻军监视。楚国虽经吴国沉重军事打击,但本国发展未受太大影响,反而在令尹子西治理之下稳步发展,直至达到繁盛顶点。因改革政治体制,旧县由大化小,并已在全境范围内普遍设立新县,边境设郡,完善官职爵秩,经济快速发展。楚文明一如江河出峡,以奔腾万里之势飞速发展,终致盛极一时。贤哉子西,其为相也。

时过三载,乃是鲁定公八年。孔子在鲁,时年五十岁,自称“五十不惑”。阳虎势力渐大,于是勾结季桓子弟季寤,复与公鉏及等联手,背叛季桓子,欲取而代之。因谋事不密,反被季桓子与孟孙氏合力打败,逃往齐国,史称阳货之乱。阳虎字货,乃鲁大夫季平子家臣也。季氏数世掌握鲁国朝政,而阳货复又掌握季氏家政。在阳货叛乱中,季桓子家臣公山弗扰亦叛于费邑,命召孔子参与谋划。孔子当时正准备出仕做官,于是便欲应公山弗扰之召。子路闻而不悦道:“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孔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于是听从弟子劝告,婉拒公山弗扰之聘。

此时伍员已为吴国之相,吴王尊呼为子胥而不名。伯嚭为太宰,同预国政,更名阊门曰破楚门,复垒石于南界,留门使兵守之,以拒越人,号曰石门关。范蠡至越,以满腹学问打动越王允常,封为上大夫。乃命师妹越盈训越军击剑之法,三年之内,越国士卒为诸侯列国之冠。为备吴国,范蠡亦筑城于浙江之口,号曰固陵,言其可固守之意也。又楚国之君昭王迁鄀之后,以子西为令尹,子期为左尹,申包胥乞师功大,欲拜为右尹。申包胥固辞不受,昭王强之,包胥乃挈其妻子而逃。妻问其故,乃曰:“吾为朋友之义,不泄子胥之谋,使其引吴兵破楚,郢都被毁,国人死难,大夫家室遭辱,平王之墓发掘,鞭尸弃骨,皆吾之罪也;以罪而冒功,吾实耻之!”遂逃入深山,终身不出。昭王乃旌表其闾,名曰忠臣之门。

复以王孙繇曾在江上舟中替己受戈,封为右尹,沈诸梁、锺建、宋木、斗辛、斗巢、薳延等,俱都进爵加邑。亦召斗怀,使为大夫。子西不解,问道:“当大王亡郧之时,斗怀欲行弑逆,幸被其兄斗辛阻止,复逼我等奔随,受尽颠簸磨难。不罪之可矣,因何反得封赏耶?”昭王答道:“想当初也,因我父王偏信费无极谮言,冤杀其父。彼欲为父报仇,乃孝子也;且听其兄劝而止,复曰悌弟也。既如此孝悌,何难为乎忠臣?”子西叹服。

此年中秋,楚昭王置酒新宫,与群臣大会。乐师扈子恐昭王安今之乐,忘昔之苦,复蹈平王故辙,乃趁昭王命操琴之阳,鼓《穷衄》之曲,音甚凄怨,词兼悲切。其词曰: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任用无极多所杀,诛夷忠孝大纲绝。

二子东奔适吴越,吴王哀痛助忉怛。垂涕举兵将西伐,子胥、伯嚭、孙武决。

五战破郢王奔发,留兵纵骑虏荆阙。先王骸骨遭发掘,鞭辱腐尸耻难雪。

几危宗庙社稷灭,君王逃死多跋涉。卿士凄怆民泣血,吴军虽去怖不歇。

愿王更事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

昭王闻其琴曲,垂涕不已,深感曲中之意。自此早朝晏罢,勤于国政,省刑薄敛,养士训武,修复关隘,严兵固守。芈胜既归楚国,楚昭王封为白公,使居巢邑,人称白公胜,筑城名白公城。遂以白为氏,聚其本族而居。楚昭王十一年自随返国,生聚教训十载,直至二十年,方才对外用兵。出师便即灭顿,掳顿子牂;次年灭胡,掳胡子豹,报其从晋侵楚之仇;再次年围蔡,问其从吴入郢之罪。蔡昭侯请降,楚昭王迁其国于江、汝之间。

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弟子冉鲁字子鲁,鲁国人;曹坅字子循,蔡国人;伯虔子析,鲁国人;颜高字子骄,鲁国人;叔仲会字子期,鲁国人。先后于此同年而生。当年弟子燕伋学业成就,载咏回归乡里,设教渔阳,聚徒传道授业,十有八春。期间因思师心切,乃撮土筑台望鲁,常于携秦酒登台而饮。

公元前500年,乃是周敬王二十年。此时距周平王迁都洛邑,已二百七十一年。在此二百余年中,诸侯间战争连绵不断,相互争霸兼并,中华大地原有三百余诸侯,至此已减少到不足二十个。这时周天子只是名义上天下共主,仅余洛阳附近残留领地;就连朝拜形式及定期贡献,也一并断绝。在此时期,中原地区各种思想出现,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盛况空前,称为“百家争鸣”。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此期参与争鸣者有名者共有一百一十九家,发表著作七千三百二十四篇。其后《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影响较大,可被称为“学派”者,不过十二家而已。

究其诸子百家出现缘由,是因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结果。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科技上,天文、医学科技取得较大进步;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思想流派。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学在官府局面,使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士人阶层出现,私学勃兴。由于此时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还未形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就为诸子百家争鸣出现创造出有利条件。当时各阶层思想家都能够自由著书立说,四处奔走,宣传自己思想主张,并不受统治阶级排挤束缚。而一旦封建大一统国家形成,此种盛况便即不再矣。

则何为“士”?其实便是官吏之代称也。原来早在夏商周三代之时,史官既是官吏,又是学校老师,史称“学在官府”。卿大夫子弟若要求学,便须以官吏为师。周平王东迁之后,天子地位衰微,礼坏乐崩,一些王官便散入诸侯,或流落民间,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人办学兴起。孔子所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只要学生送予束修以为学费,则就可以。因而学者谓士,成分复杂,分属各个阶级。学成之后,则可经人推荐而担任官职。各诸侯大夫为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因此纷纷养士,形成风气。齐国田常杀牛,自己仅取一豆肉,其余都用以供士。魏文侯草贤礼士,齐威王设谡下学宫。又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皆都养士多达数千。则春秋之末,百家争鸣主要基地何在?是为稷下学宫。正是:最高学府名稷下,齐鲁学风实堪夸!欲知百家争鸣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