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都市大仙君 > 第一千零四十章:创造一个奇迹(求订阅!)

第一千零四十章:创造一个奇迹(求订阅!)

外界的声音如何的尖锐激烈徐应龙并不在意,如今的他静下心来安心拍戏。对于徐应龙来说拍戏是一种历练,让他可以通过演绎剧本中的人物来体会他们的人生沉浮。

当然了,徐应龙拍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拍出好的作品,吸引更多的粉丝,聚拢更多的人气,然后得到更多的信仰之力。

地球上的信仰之力在徐应龙看来相当于游戏中的bug,是法则不全的产物。如果换个地方,尤其是在九天仙界这种法则完整的位面,每一个信仰那都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没有人可以轻轻松松的就能得到其他人的崇拜和信奉。

但是地球不一样,这里经过无数年的演变,修炼一道基本上已经没落了,人们很少去信奉神仙或者是魔鬼,因为这在国家机器的宣传里面属于封建迷信,是不予支持的。再加上人们对于娱乐越来越看重,于是乎就多了明星艺人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

原本徐应龙还真没有意识到当明星竟然也能赚到信仰之力,但是当他成了明星之后却发现了这个“漏洞”,现在的徐应龙就像是发现了游戏漏洞的发烧友,正在疯狂的利用这个漏洞提升自己的等级和装备,为以后的打怪升级积蓄力量。

既然如此,那徐应龙就希望自己的任何一个作品都要精益求精,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反正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赚口碑赚信仰。

拍戏对于徐应龙来说不难,几乎是本色出演,尽管他的这个本子写的并不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这个人徐应龙也认识,几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那样的自然,把握的入豪入微。

原本许士安和张强都担心徐应龙的演技,毕竟他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群演脱颖而出的艺人,但是当他们看过徐应龙正式表演之后都惊呆了。他们从艺术的角度看。没有人比徐应龙演的更自然了,他仿佛就是剧本中的那个人。该狂傲的时候目中无人,该当孙子的时候绝不抬头,但是不管经历的事情如何的艰难曲折。但是依然不忘初心。

真正让许士安等人惊讶的是徐应龙和紫怡之间的打斗戏,原本他已经给他们设计好了套路,武术指导也为他们讲解了,结果却被他们拒绝了。

当时徐应龙的原话是:“我本身就是学武的,而且功底不浅。紫怡是我徒弟,也和我学过一段时间的武术,我们之间拍打戏很有默契,不需要事先设定套路。”

许士安当时听了这话有心发火,徐应龙这话要是用在电影上那是大错特错了,不是所有的学武的人都能拍好武打戏的。拍戏是表演,是给别人看的,武术不是用来表演的,是用来攻击或者是自卫的,所以很多时候两者是不统一的。

如果所有的武打明星都要是和徐应龙一样想的话。拍出来的东西绝对没有多少观赏性。更何况该怎么拍是他导演的事情,演员只需要按照导演的安排表演就行了。

不过当他看过徐应龙和紫怡的即时表演之后整个人惊呆了,那种大开大合的表演简直就是艺术。与事先制定的套路表演不一样,那样的表演看起来颇为生硬,违和感很强。但是这两人之间却没有这种情况,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且一些动作的夸张程度不亚于用特效。

这下可把许士安乐坏了,当即同意让他们自行发挥。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士安对于徐应龙和紫怡越来越满意,用许士安的话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有表演天赋的演员。

由于两人对于人物的把握都比较精准,再加上表演的也比较到位,所以整个拍摄过程很顺利,进度也出奇的快。几乎90%的镜头都是一遍过,即便是重新拍摄那也是别人的原因,和这两位主演没有任何的关系。

整部电影徐应龙有578场镜头要拍摄,按照正常的进度一天最多拍5到10场,近六百场按照保守估计也得两个半月,甚至于三个月。然而让许士安没想到的是。现在时间只过了5天而已,就拍摄了近200场,平均下来每天40场,是平时的4到8倍。

除了需要流量之外,紫怡的进度也是出乎意料的惊人,虽然没有徐应龙那么吓人,但是5天也完成了180场。

这下许士安就不仅仅是高兴了,而是变成了狂喜。剧本好、制作费高,再加上演员也给力,到时候只要把后期的特效弄好,那结果肯定差不了。现在他也隐隐有点期待徐应龙之前说过的那个票房期待了,30亿外加华语电影历年票房总冠军。

说实话,当时徐应龙说出这个票房期待的时候许士安打心眼里是不相信的,在他看来20亿已经是很惊人的了,说这话的时候他未尝没有炒作的意思。

作为一个名导演,他很清楚炒作对于一部电影的意义。尽管炒作炒作一词是贬义的,概括一下就是媒体用捏造、夸大、推测等非正常报道手段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报道。炒作的目的是制造噱头,吸引读者的关注,最终提高报纸的发行量或网站的点击率。而炒作的窍门是充分利用人们的窥私欲、揭阴欲,发挥作者的制造力和想象力,置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于脑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炒作如果操作得当的话,那好处可是多多的。作为一个大牌的导演,许士安在娱乐圈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见过的炒作事件多如牛毛,在他看来炒作本质就是一种独特的营销手段。具体说来就是利用网络这个传播媒体,通过网络推手或者幕后人,对某个人物或者公司、或者机构进行两个方面的评论,一个方面是正面效应,另一方面是反面效应。

如此明显的反差自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然后利用这种方式引起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来增加人气,当人气一定的时候,这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机构就会被网络关注,从而把这个人或者公司机构进行炒红。

在很多人看来现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经济时代,但是在媒体人看来说的还不是很明确很详细,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对于那些不知名的品牌或者是人物,要想迅速成名,必须去借助社会热点事件,形成人们和媒体关注的“社会话题”。只要适时地抓住那些广受社会关注的时事新闻事件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结合企业和产品在传播上的最终目的就可以策划出创造性的活动和事件。

所以许士安并不排斥炒作,所以当媒体询问他的时候他随口就说了个20亿的数字,尽管他当时心里却是希望这部电影的票房能达到这个值,但是最后能不能达到他心没有底,没有底气的事情拿出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炒作。

正因为如此,当时徐应龙说他期待《逆凡尘》的票房能达到30亿华夏币,而且还希望这部电影能一举问鼎华语电影票房总冠军,当时许士安只不过是笑笑而已,心里完全没有在意。甚至于当时他心里还在笑徐应龙,这位徐大老板为了自己的公司可是不遗余力,什么话都敢说。

但是随着这段时间的拍摄,尤其是两位主演的给力表演,许士安真心觉得这部电影要是就这么拍下去的话或许真的可以创造华语电影的一个奇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