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141章 东京危在旦夕!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第141章 东京危在旦夕!

作者:格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7:56:59 来源:笔趣阁

东京城里人心惶惶。

十里御街,店铺关门,行人绝迹。

全副武装的禁军军卒列队飞奔而过,这一部禁军的调动显然是拱卫皇城的。

皇帝突然临时召集大朝会,在京师九品以上官员悉数都要出席,就连很少上朝的王霖也被皇帝专旨强调入朝。

延福宫正殿拥挤着黑压压的文武朝臣,分班列队,将整个大殿挤得水泄不通。

王霖眉头紧蹙,他暗暗向凝立在丹墀之上的太子赵桓投过问询一瞥,赵桓回以稍安勿躁的眼神。

不多时,内侍黄门尖细的嗓音传过:“官家上朝,诸位臣工仪礼拜见!”

众臣乱哄哄得山呼万岁,赵佶一脸惊慌大步走进殿来。

赵佶刚坐上龙椅,就急吼吼道:“诸相何在?太尉何在?”

吕颐浩、李纲、吴敏、张叔夜四人匆匆出班,躬身见驾。

赵佶惶然道:“吕相,到底军报情况如何,速报于朕及诸位臣工知晓。”

吕颐浩满面羞惭跪倒在地,高呼道:“臣启官家,臣罪该万死!”

赵桓忍不住插话道:“好了,吕相,此刻不是追究干罪的时候,国难当头,速将战报通传给众臣!”

吕颐浩大声道:“蔡京女婿、原大名府留守使梁世杰率大名府五万兵马并纠集河北各州兵马共计十万,起兵反叛投辽,归降辽帝次子晋王耶律熬卢斡。旋引辽军南侵,辽军以副都统耶律余睹为主将,两军合计二十万人,目下已经渡过黄河,距东京不足百里!”

吕颐浩此言一出,殿中群臣震惊失色,群情沸腾,声音鼎沸,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就连王霖都大惊。

梁世杰是蔡京的女婿,蔡京伏诛,梁世杰不甘心被朝廷问罪,起兵谋反也算正常,而这个,他之前还专门提醒过张叔夜和太子赵桓了,要加以防备。

然而,似乎吕颐浩没有当回事。

梁世杰什么时候勾搭上辽人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引辽人南侵,这说明他的谋逆之心早就包藏,与辽人的暗通款曲也有些时日了。

王霖此刻并不知,梁世杰与辽人的勾结与辽国当下的内乱密不可分。

辽帝耶律延禧昏庸无道,性情暴虐。

女真完颜阿骨打称帝后,金人不断与辽人作战,从天庆七年开始,辽军屡战屡败。就在不久前,金攻克上京,留守降。

契丹国势江河日下,大片国土沦入金人之手,内部对天祚帝的不满日益加深。

兵马副总管耶律余睹试图废黜辽帝、拥立辽帝次子耶律熬卢斡为帝,结果事败,耶律余睹便与耶律熬卢斡合兵一处,退往宋国境内。

辽人与梁世杰一拍即合。

梁辽合兵,以闪电不及掩耳之势,夺取河北南下各州县,旋即渡过黄河,只取东京。

梁世杰投辽反叛是为了保命,耶律熬卢斡南侵同样也是为了自保,两相聚集大军号称二十万人,分两路直扑东京,可谓是望风披靡,京师四周州县官员纷纷弃城而逃。

大宋的各级官僚系统、军事防卫系统腐烂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等消息报进内阁时,辽人与梁世杰叛军已经逼近东京!

大殿中各级官僚吵吵嚷嚷,王霖顿觉无语。

二十万大军行动何等轰轰烈烈,河北大半沦陷,居然消息传递得这么慢,大怂王朝真是也倒了该灭亡的时刻了。

李纲面向群臣,舌战春雷道:“闭嘴!大殿之上,岂容你们呱躁!”

众臣这才慢慢消停起来。

李纲这才躬身冲赵佶一礼:“臣奏官家,梁世杰聚集大名府兵马反叛,勾连辽人南侵,既然以至京师,这说明定州、真定、易州一线已为辽人所夺。我大宋对辽人的门户大开,辽人随时都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南侵!我大宋危在旦夕,东京危在旦夕,还请官家早做定夺!”

李纲说得没错。

河北定州是防御辽国的重镇。

既然辽人长驱直入,说明定州的防线垮了。

李纲又愤怒道:“我大宋在定州一线部署重兵防御契丹,各军州辎重粮草甚众,如今居然悄无声息被辽人所夺,各州主官、守将真乃罪该万死!”

吴敏也怒道:“河北各州防御不力,消息通传如此之慢,怕是也有勾连辽人之嫌疑。官家,应速下诏,通报天下,号令勤王!”

吴敏又冷扫吕颐浩一眼道:“再者,官家,朝廷对河北叛乱毫无防备,梁世杰能轻易举兵,吕相公难辞其咎!”

吕颐浩羞惭无地,又是痛恨之极,此刻也顾不上与吴敏李纲互攻,直接大呼道:“官家,时间紧迫,应立即号令天下各镇勤王,着张太尉即刻组织东京防御!”

赵佶早就慌了神了,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他望着殿中群臣那一张张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叹息道:“贼人与辽兵逼近东京,竟有二十万兵马之众,东京只有三万禁军,还十余年不曾打仗,如何能抵得过如狼似虎的契丹狼骑?”

一个四旬清瘦男子出班奏道:“官家,臣中书侍郎张邦昌,臣以为,贼兵与辽人来势汹汹,难以力敌,而东京孤城又很难抵御大军进攻,不如请官家和朝廷速速移驾南京,以防万一……”

此人便是张邦昌?!

王霖深望张邦昌一眼,心里冷笑,果然是着名的投降派,大汉奸。

这还没怎么地了,他就想跑了。

张邦昌此言一出,赵佶明显有点动心。

此时又有两人站了出来。

将作监汪伯彦。

户部侍郎黄潜善。

两人接连附和张邦昌的意思,口口声声为官家赵佶的安危考虑,反正就是一个字,逃!

两人喋喋不休劝皇帝抓紧逃,逃往南京应天府。

这两大奸臣,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以后都当了宰相。汪伯彦还是秦桧的老师,主和派(投降派)的重要人物。

至于这黄潜善,更是奸佞中的奸佞。

靖康初年,康王赵构开大元帅府,黄潜善任副元帅,南宋建立之后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时杀太学生陈东、欧阳澈,贬逐与己政见不同的张所、李纲等人,与汪伯彦狼狈为奸,把持朝政,一味屈膝投降,为军民所痛恨。

金军南下时,唆使宋高宗南逃扬州。

关键这黄潜善还是一个超级大贪官,祸国殃民,比蔡京也不逊色多少。

当然,此时两人还没占据高位,没有操纵朝政的能量。

王霖都没想到这两人会在此时跳出来,若非如此,他还真没意识到,朝中还藏着三员大奸。

王霖沉默不语,他知道自有李纲和吕颐浩出来痛斥。

果然,李纲怒不可遏扬手指着张邦昌、汪伯彦和黄潜善三人怒道:“尔等奸贼,竟敢撺掇官家南迁!东京乃我大宋帝都,国运根基之所在,岂能弃之不顾!况且东京百万百姓,若让贼兵辽人夺了城去,百姓性命必将不保!”

吕颐浩也怒形于色道:“东京距南京应天府也不过数百里之遥,东京若失,南京又岂能保住!官家,张邦昌三人居心叵测,试图毁我大宋根基,应即刻推出去斩之!”

张邦昌三人诚惶诚恐拜下:“官家,臣不过是一片为朝廷和官家考虑的拳拳之心,绝无投降卖国之意,请官家恕罪啊!”

“好了,别吵了。”

赵佶不耐烦地挥挥手,他举目四顾没有发现王霖,不由大呼道:“王霖何在?”

王霖这才从人群中出列:“臣在!”

“大军压境,孤城难守,卿意下如何?”赵佶苦笑道。

众臣都聚精会神望向王霖。

王霖在赵佶心目中的地位甚高,他的话皇帝会听的。

就连吕颐浩和李纲张叔夜等人都将目光落在王霖身上。

王霖朗声道:“臣以为,吕相公与李相公所言甚是!东京乃我大宋之根基,岂能说弃便弃之!况且,若东京失陷,南京也必不保!若任由辽人长驱直入,我大宋亡国之日不远矣!”

“官家,东京城池高大,易守难攻。城中禁军尚有三万,据城而守,坚壁清野,坚持几个月不成问题。目前之际,应立即号令天下各镇勤王,一方面,命种老相公率西军精锐东进河北,力争夺回定州一线边防,断了辽人后路。另一方面,当遣使东平、兖州,召京东铁甲军、龙骧军兵马火速驰援东京!”

赵桓突然插话道:“父皇,此刻号令勤王,怕是远水难救近火,不过王少师所言,召京东铁甲军和龙骧军两军从速驰援京师,倒为可行!”

赵佶沉吟不语。

黄潜善突然又跳了出来:“官家,臣冒死再奏,号令勤王也好,去京东召两军来援也罢,怕是都来不及。兖州东平距京师八百里之遥,就算是快马加鞭前往两地调兵,也至少需十余日方能抵达。而随后,军马调动非一日之功,大军行进缓慢,从京东再往京师,这一来二去最快也得一月。到那时,臣就怕东京保不住啊……”

“臣等效死以报国,可官家关乎我大宋国本,岂能立于危墙之下!臣建议,请官家和朝廷速移驾南京,再请太子监国,张太尉率军坚守东京,以待来援。”

黄潜善痛哭流涕,叩头不止。

黄潜善这话不但赵佶真的动心了,就连朝中不少文臣也都心思活络起来,便纷纷跪倒了数十人,连声赞同。

死道友不死贫道,反正就是。

赵桓脸色一变。

这黄潜善真是该死,竟然要留他镇守东京,让官家和众臣逃跑,居心何等险恶!

但赵桓此刻却只能一言不发。

他不能说什么,作为太子,他代替皇帝监国理所应当,他若不肯留在东京镇守,皇帝那边也说不过去。恐怕还会让皇帝猜忌。

王霖勃然大怒,他冷视着黄潜善和这一群贪生怕死的朝臣,再也按捺不住,上前去一脚就将黄潜善踹了个跟头。

同时大骂道:“好狗贼,好歹毒的居心!官家与朝廷若离开东京,东京人心军心必定大乱,如何能与辽兵狼骑抗衡?”

“东京城一旦守不住,辽人和叛军便可长驱直入,再有金人趁势南侵,我大宋亡国灭种指日可待!”

黄潜善被王霖这一脚踹得冷汗直流,他愤怒道:“朝堂之上,当着官家的面,王霖,你竟敢殴打大臣!”

王霖一口唾沫啐在黄潜善身上,怒斥道:“你这祸国殃民的狗贼,再敢哔哔半句,我便一刀砍下你的脑袋,挂在东京城门上示众!”

王霖转身冲赵佶拱手凛然道:“官家,国难当头,关乎大宋社稷江山,若谁蛊惑君心再敢言逃跑者,当杀无赦以安军心民心!”

吕颐浩、李纲、吴敏和张叔夜四位大臣立即躬身拜下:“官家,臣等附议!”

赵佶嘴角一抽,犹豫一会,终还是苦笑起来:“既然如此,那便准备守城吧。李相深谙兵法,当与张太尉携手调度,务必要保住东京和朝廷周全。”

“臣等遵命!”李纲和张叔夜一起躬身领命。

王霖这才松了一口气。

有李纲和张叔夜联手,东京必定能守得住。

毕竟李纲组织的开封保卫战史书上赫赫有名。

张叔夜文武双全,一代名将,抗击外敌之心甚是坚固,有这两人维持东京防卫,定能无虞。

而至于内政,吕颐浩和吴敏联手,足以压制住张邦昌这几个朝中的跳梁小丑。

赵佶突然举目四顾,忧心忡忡道:“那么,去京东两府调兵之事,该派何人去宣诏呢?”

众臣皆沉默下去。

王霖环视众人,一步踏出躬身道:“臣愿前往!”

王霖旋即慨然道:“臣愿将妻室、家卷留在东京,孤身前往东平兖州宣诏调兵,事不宜迟,还请官家速速拟旨!”

王霖这番话说得吕颐浩等人暗暗点头,就连赵佶都有些感动。

果然是朕之门生,对朕忠心耿耿,远胜吕颐浩这些人!

赵桓心中也颇多感慨。数以百计的朝中大臣,食君俸禄,但真到了关键时刻,能为皇家解忧的,却只有王霖这寥寥数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