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586章 以退为进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第586章 以退为进

作者:格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22 19:29:47 来源:笔趣阁

果然不出王霖所料,圣旨明发中外,消息遍传天下,让不少异族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鎣

一日之间,竟然有半数以上的朝臣上表反对此事。

反对的理由林林总总,但内阁却保持着异样的沉默,五位阁相集体失语了。

但反对者虽然甚众,其中也有少数人上表支持选拔异族人入朝为官。

这其中领头的,就是前不久被降职的原六部主官那敏和孙志良。

这两人过去一为刑部尚书,一为户部尚书。

被皇帝借口降为两部侍郎才没几天。

两人的继任者户部尚书宫超和刑部尚书蒋万海,因为程远景的事触怒皇帝,遭受了廷杖和罚俸的处罚,明显在皇帝心里失分,这又让那敏和孙志良看到了复出的希望。鎣

当然,他们之所以支持,因素之一是因为内阁老臣支持,所以他们就是内阁的传声筒,之二的因素便是他们认为让异族人入朝为官,增添新鲜血液,有利于朝堂之上的更新换代,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连日来,对于反对潮水一般的反对之声,皇帝一概置之不理。

为此,王霖甚至罢了两次朝会。

但到了第三次朝会,在李纲等内阁老臣的再三强烈反对下,皇帝最终还是出席朝会,他也知道,有些矛盾一味回避也不是办法。

皇帝做了最大的思想准备。

丹墀之上,他端坐在龙椅上,待群臣朝贺已毕,这才环视群臣,目光主要聚集在陈梓宣等六部尚书身上。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六人显然是吃一堑长一智了,虽然六人也都上了表表示反对,但在当面的朝会上,他们并未出面上奏建言。鎣

这几人不动弹,王霖倒是不好借故发难了。

反倒是六部及三法司一些中下层官员开始梗着脖子,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纷纷跳出来建言献策,挑起了一场几乎无休止的华夷之辩。

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里,众人吵吵嚷嚷,争论不休。

不过与反对者潮水般汹涌相比,那敏、孙志良为首的少数支持者实在是形单影只,力量相差太过悬殊。

反对者坚持华夷不两立,让异族人为官有辱国体,动摇汉人统治的根基。

听着这些盲目自大的所谓天朝上邦的固有言辞,那敏忍不住冷笑出声道:“异族为官,汉唐皆有之。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认为,自古以来华夏领土尊汉族,贱异族,他却将他们一视同仁。

《春秋》所云,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为圣贤之语。鎣

如今我大燕开疆辟土,正是用人之际,当海纳百川,吸引天下之才为我大燕所用,才是强国之道。

尔等所大言不惭在此蛊惑的华夷之别,实在是不符潮流,荒诞可笑至极。”

孙志良也昂昂然道:“如今陛下一代雄主,开疆辟土,大燕版图在短短数载中陡然暴增。

这么大的疆土,需要大量的人才治理,才能确保大燕江山永固。

而在蛮夷之地,也唯有异族之人才通晓本族之情,其代表朝廷施政地方,远比汉人官员更加可靠。

更重要的是,你们所谓的异族,无论是西夏,蒙古,高昌,高丽,契丹,如今要么是我大燕的子民,要么是大燕的藩属之国民!

陛下说过,于大燕而言,不论何等种族、出身,只要是大燕子民,凡效忠于朝廷者,必须一视同仁!鎣

未来,我大燕将复汉唐盛况,疆域无比辽阔,我大燕国土之内,在这片国土上,生存繁衍者可不光是我汉民一个种族,难道那些异族之人,不是大燕之民,反不能效忠家国天下?

以陛下海纳百川之胸怀,才有了今日大燕之百年难遇之盛世!尔等为了反对而反对,实在是居心叵测!”

此言一出,言之凿凿,理直气壮。

连王霖都忍不住鼓掌喝彩道:“说得好!对于朕来说,不管是汉民,还是蒙古人,回鹘人,西夏或吐蕃人,乃至高丽人,等等一切皆在大燕朝廷管制下的各族之民,都为朕之子民,朕不但要一视同仁,还要给予他们报效家国的机会!

这天下之大,何其幅员辽阔。光指望汉民官员去治理,我们大燕便只能蜗于中原一隅,当一个蝇头小国。

史上,异族做高官最早的记载,可以算是汉朝时的匈奴王子金日(jīn

mìdī)了。

他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后来率整个部落投汉。鎣

武帝临死之前将他封为车骑将军,将其视为托孤重臣。

至于唐时,异族为官者,位居高位者数不胜数,还需要朕来一一例举么?

正如那敏与孙志良所言,若我等连这点胸怀都没有,谈何复汉唐盛况,创万世之丰功伟业?”

皇帝与那敏孙志良三人的言辞慷慨,说得一干反对者哑口无言,渐渐沉默下去。

沉默了一阵,突然在人群中传来一个颤巍巍的声音:“陛下,老臣有几句话说,不知可否?”

皇帝和众臣望去,见居然是多时称病不上朝的御史大夫于忠朝了。

王霖嘴角一抽,心头立时充满了警惕之心。鎣

此人此时站出来,到底想要干什么?

但在面上,王霖却微微一笑道:“于爱卿,有话请讲,今日朝会上,你我君臣,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切都为了国家大事,非个人私心之争。”

于忠朝深吸了一口气,躬身拜了一拜道:“陛下,老臣以为,吸纳异族人为官,动摇国本,绝不可行!”

王霖神色微变,却淡然道:“怎么说?”

“老臣刚才听陛下与那大人、孙大人所言虽然貌似有理,但实则有本末倒置之嫌。

何为国本?我大燕为汉人王朝,以亿万汉民为立国之根基。那么,异族为何?异族为我大燕征服之族,理当世代臣服归顺,他们虽也为民,但民分数等,区区异族蛮夷,岂能与我华夏苗裔相提并论?

如辽人如此,金人也如此。这天下之大,各国莫不以本国根本之民为统治之族。鎣

况且,陛下自己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陛下此番却要以异族入朝为官,岂非本末倒置,岂非前后矛盾否?”

王霖闻言面色立时冷漠了下去。

张浚、马扩、韩庭、顾庆川、刘琦、岳飞等人先后出班怒斥道:“放肆!于忠朝,汝竟敢当众诋毁圣躬?”

于忠朝凛然不惧,淡然道:“老夫一腔热血,对陛下一腔忠诚,何谈诋毁圣躬?

难道此话,不是陛下当日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的么?难道是老夫杜撰?”

王霖心中冷笑,这老贼偷换概念,这分明是故意想要触怒于他……分明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到底想要作甚?

王霖深望着貌似颤颤巍巍弱不禁风的于忠朝,眸中掠过一丝鄙夷,如此种种,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老贼八成是要借此故意触怒皇帝,然后顺势乞骸骨,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鎣

既达到了退隐归山享受荣华富贵的目的,又在朝野上下留下了清清白白和刚正不阿的大好名望,可谓是怎么算怎么不吃亏。

见皇帝面色不变,无动于衷的样子,于忠朝眸光一闪,他陡然又慨然道:“陛下,老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异族入朝为官绝不可行!

我等读书之人寒窗十年苦读还未必能科举晋身,这些化外异族凭什么不劳而获,占我大燕朝堂职位?还请陛下莫要寒了天下汉民读书人的心!”

这话显然有些过重了。

还带有一丝丝要挟的味道。

李纲等人面色大变,宗泽更是忍不住出班斥责道:“于忠朝,放肆!”

王霖摆了摆手,冷淡道:“于忠朝,你是在指责朕吗?”鎣

“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又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于忠朝决定最后再加一把火。

他自忖在这种朝堂争辩中顶撞皇帝,风险极小。皇帝最大的可能就是准他辞官。

王霖纵声大笑,声音却是清冷无比。

众臣鸦雀无声噤若寒蝉,他们都意识到今日这华与夷之辩已经变味了。

见皇帝发怒,于忠朝顺势拜倒在地:“陛下,老臣年迈,又病体缠身,今因直言触怒陛下,臣当自请罪。

还请陛下准臣乞骸骨!”

于忠朝颤巍巍摘下头上的官帽,摆在了自己身边。鎣

王霖沉默了下去。

众人都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盯着伏地不起的于忠朝。

李纲等人也非常震惊,今日于忠朝变现得一反常态,而且居然以告老还乡为幌子来要挟皇帝让步?

李纲这些人哪里知道,于忠朝分明就是真心归隐。

王霖深沉的眸光投射在于忠朝身上。

良久,他突然朗声一笑:“言者无罪。朕与于爱卿观点不同,自有争辩,无伤大雅。爱卿为国之干臣,岂能致仕。朕不准,好了,既然爱卿病体缠身,还是暂且回府歇息养病去吧。”

王霖话音一落,不由于忠朝分说,值殿的御林军指挥使杨沂中已经挥挥手命宫禁宿卫上前来,架起于忠朝来,往殿外就走。鎣

于忠朝拼命挣扎着,高呼道:“陛下,请准老臣乞骸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