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225章 王霖:若要杀一儆百,那就选秦桧

群臣声讨,一时群情激奋,延福宫大殿上乱成了一锅粥。

尤其是那群早就有备而来的科道言官,翰林出身的清流文臣,将这寒窗苦读积累练就的精美文笔,都用在了对太子赵桓的口诛笔伐上。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朝臣跳出来了。

剩余那些持中立姿态的,以及归属于太子党的人,其实也被顾大川突如其来抛出的铁证给惊呆了,暂时没有任何应对之策。

赵桓面色狰狞。

他没想到赵楷这两年暗中串联的力量竟如此汹涌。

实际不光赵桓,赵佶都陡然震动。

这个他一向偏爱的皇三子,竟如此可怕!难怪当年他还下场参加科考,拿到了事实上的一科状元!

而所谓法不责众,即便赵桓今日熬过这一劫,也很难对这些站在公义立场上的言官进行报复,否则他的道德瑕疵就会被无限放大,为天下人所唾骂。

赵佶心急如焚,他下意识扭头望向殿后。

他不知道王霖为何迟迟不予发动。

王霖的后招呢?

他的随机应变和力挽狂澜的本事呢?

实际王霖凝立在赵佶龙椅后的屏风之侧,也多少有些错愕。

他真没想到赵佶居然会出了这么一记损招,关键赵佶并没有老实交代,让他压根没有思想准备。

王霖深沉的目光投向李纲、张叔夜和吴敏三人身上。

他在旁观,这三人到底有多大的概率会因见大势已去而半路转变立场,毕竟,如此一个被彻底抹黑了的储君,似乎已经失去了支持的价值。

他心里更清楚,这仨人之所以坚定支持赵桓,不在于赵桓多么英明神武,主要是他们的政见和未来想要施行的大政国策,得到了赵桓的首肯。

尤其是李纲,他与吕颐浩政见分歧之大,还掺杂了很多党争的派系色彩,毫无融合的可能。

而一旦让吕颐浩支持的赵楷登位,对于李纲、吴敏而言,基本上等于宣布了政治生命的终结。

然而目下的局面……似已不可挽回了。

李纲苍首颤抖,心底哇凉。

这些日子,他自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苦口婆心的大夫,想要给病入膏肓的大宋开出一剂剂勐药,试图将日渐穷途末路的宋廷从一条糜烂透顶的不归路上拉回来。

可人算不如天算。

凭空就冒出一个恽王来。

一个过去好几年朝野上下都不曾关注过的沉寂皇子。

在恽王的长袖善舞下,赵桓步步溃败。

以权谋、心智、才学等等各方面来说,赵桓比赵楷都相去甚远。

李纲长叹一声,他的这声无奈的叹息很快就淹没在群臣的沸反盈天之中,无人关注。

张叔夜与吴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眸中看到了某种悲凉和决绝。

此时突听李纲舌绽春雷道:“臣启官家!”

李纲怒发冲冠,白首昂扬,轰然跪倒在丹墀之下。

赵佶望向李纲,正在竞相上奏的人不得不暂退避三舍。

“今我大宋,国力羸弱,国运艰难。内有天灾频发,河北、河南、淮南、江南、剑南均有民乱兹起,外有强敌环伺,契丹亡我之心始终不死,西夏心怀鬼胎,金人虎视眈眈,正在窥我虚实!燕云故地,落入辽人手上百年不得收回……今,民生凋敝,军备废弛,官场昏暗,国将不国!”

“至此国难当头,亡国灭种的危机触目可及,可我宋廷上下,此时此刻非但不思君臣一心,奋发图强,抚民生治经济强军备,富国强兵以抗外敌,反而在朝堂内外频发内讧,党同伐异,祸延宫墙!”

“储君扛鼎已有数载,可如今却竟出夺位之争!此乱一开,大宋江山社稷必更处风雨飘摇之中,而宫乱起则殃及天下,民更不聊生、军更加怠战,若外敌趁势而起,长驱直入,大宋数百年江山必将毁于一旦!”

李纲言辞康慨,神色痛不欲生,痛哭流涕顿首道:“官家,不知若到了那般时刻,我辈仍然要站在朝堂上照旧喋喋不休,争辩谁来当储君吗?覆巢之下无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宋若亡,储君何来?!”

“是故,请官家乾坤定鼎,平息内乱,佑我大宋!臣李纲,冒死上奏,以死谏之!”

李纲以头叩地,发出砰砰之声,而再次抬起头来时,这位老臣额上鲜血迸流,苍首颤抖,老泪纵横。

不少朝臣为之动容。

王霖在殿后也暗暗点头。

果然是忠肝义胆的当世名臣,心怀国事。

李纲不是没有私心,但相对来说,李纲的私心算是很轻的了。至少与吕颐浩相比是如此。

而且他也不是没有脑子的死谏,政治智慧极高。

他这番义正辞严和层层叠进的建言,实际是走了曲线救国的策略。

他没有直接去与吕颐浩这些人死扛,为赵桓做无谓的辩解,而是另起刀枪,直捣黄龙!

意思很明确,大宋现在不能乱,也乱不得!为了大局,还是请皇帝你站出来一言定鼎,平息这场争端,也彻底浇灭一些人的非分之心!

而很显然,李纲的死谏达到了一定效果,也动摇了一些人,其实大宋如今的现状,朝堂衮衮诸公基本都洞彻心胸,只是各怀有私心罢了。

吕颐浩见势不妙,立时也出班跪拜道:“官家,李纲狂言妄议,诋毁朝廷和官家,口口声声大宋将亡,如此妖言惑众,动摇军心民心,真乃诛心之罪,当杀之,以正朝纲!”

很快就有白世忠这些人跳出来高声附和。

仿佛一时间诋毁攻击赵桓的目标转移到了李纲身上。

李纲怒形于色,突然站起身来,一把揪住吕颐浩,兜头就是一拳,口中怒斥道:“吕元直,你这奸佞以私心代国事,蛊惑皇子夺嫡争位,罪该万死!”

李纲这一拳就将吕颐浩打得鼻青脸肿。

若非后面张邦昌和张叔夜这两人赶紧上前将两人扯开,估计吕颐浩会被盛怒之下的李纲打个半死。

吕颐浩冠带散乱,面色惶怒,扬手指着李纲大叫道:“李纲,你这老贼,好生狂悖无礼!官家,此老贼目无朝纲,当殿殴打阁臣,当诛杀之!”

赵佶嘴角一抽,却一言不发。

此时秦桧站了出来。

此人是新科状元出身,虽然品阶不算高,但在翰林文臣中素有名声。

秦桧向李纲拱手一礼,尔后微微一笑道:“李相何必危言耸听?又何必气急败坏、失了阁老的体面?哪里来的外敌环伺?西夏臣服大宋数十年,早就罢了刀兵。辽人虽窃取燕云,但此刻正被金人掠地,根本无力南下!至于金人,与我大宋即将与金订立盟约,永为兄弟之邦!”

“而即便契丹贼心不死,但李相似乎忘了,我西军五十万将士枕戈待旦,可不是摆设!况还有河北的小种相公二十万雄兵据守真、定、雄,我大宋边防固若金汤,何来的灭国危机?”

“况,一国储君,私通宫闱,实乃背德忘仪、数典忘祖、目无君父、混乱朝纲的大逆恶行!如此之人,若继续雀占东宫,沐猴而冠,那才真正是我大宋的亡国之兆!”

“李纲,你不思忠君体国,不为官家分忧,助纣为虐,为数典忘祖大逆不道之人张目,与国贼何异?!”

秦桧最后这段突然怒吼起来。

他眉清目秀的脸上写满了义愤填膺之色,扬手指着李纲就是一顿痛骂。

而他这番话真是把赵桓死死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

赵桓咬紧牙关,心中暴怒,嘴唇都咬破了。

他恨不能拔剑而起,一剑将秦桧脑袋砍下来。

即便是赵佶都皱紧了眉头。

无他,秦桧口中这些负面的词汇用在赵桓身上,一个还并未被废黜的太子身上,也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由此可见,今儿个本来就是你死我活,毫无回旋余地。

恽王党人不但要夺去东宫之位,还要让赵桓万劫不复,死后都不得入赵宋宗庙!

“你这黄口孺子!”李纲本就情绪激动,此刻被秦桧这番咄咄逼人的话气得浑身颤抖,他忍不住仰面喷出一口鲜血!

“你这皓首匹夫!咆孝朝堂,混淆视听,蛊惑君父,欺君罔上,按律当诛!”秦桧目眦欲裂,针锋相对。

王霖知道自己该出场了。

他本来想再看一看,看看恽王这边到底还有什么倚仗和最后的底牌,结果半路杀出个秦桧来。

这个时候的秦桧当然并非后来的秦桧,暂时还不到卖国贼和民族败类的程度,最多就是个跳梁小丑而已。

可他这番话就算是受赵楷指使,也实在是太过恶毒,王霖情知若再让他巧舌如黄下去,恽王会得到越来越多朝臣的支持。

王霖眸中掠过一丝杀机。

若今日一定要杀一儆百,血溅大殿,那就选秦桧吧。

早死早超生,免得他将来再祸国殃民。

秦桧将李纲骂得吐血,面上就略浮起一丝得色。

李纲何许人,当朝阁相,能被他驳得掩口无言,自今日起,他必会将名动天下。

他作为新晋的恽王党羽,凭这份才学和口才已经得到了主子的认可,很显然,只要恽王登基称帝,他至少可穿上紫袍!

甚至入阁为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