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627章 东京乱,赵佶复辟(4)

时光飞逝,大燕复兴三年的上元节已至。韪

上元即正月十五。唐宋以来,上元节除了吃元宵、放爆竹之外,还有各种体育活动,其中舞龙灯、玩狮子最为流行,其次有相扑、踢弄、步打球和杂技表演,十分热闹。

自正月初十开始,燕京城内外就变成了灯与花的海洋,宵禁解除,夜夜笙歌,成了一座不夜城。

皇宫、街道、寺院、民宅张灯结彩,搭起灯楼、灯轮、灯树以及龙凤虎豹腾跃之状的灯笼,把燕京装点的火树银花、金碧辉煌,城中寺庙也陈列灯烛以及宗教故事的灯笼,明亮如昼、通宵达旦。

其实自岁前冬至后,顺天府就开始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

游人夜游御街。

朱雀大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宣德楼大街搭起看棚。歌舞百戏,锣鼓喧天。韪

表演的项目有“击丸、蹴鞠、踏索上竿……张九歌吞铁剑,李外宁乐法傀儡……苏十、孟宣筑球”。

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皇帝率后宫诸妃与满朝文武登临皇城宣德门城楼,观灯、饮宴,兼与民同乐。

王霖站在城楼上,眺望着眼前盛景,心神震撼。

实话实说,对于他来说,在当下这个没有电力、照明非常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到处是火树银花、亮如白昼的场景,对他的视觉冲击力还是蛮大的。

他旋即皱了皱眉。

过节他不反对,但这样子过节,欢乐倒是欢乐了,可要花多少钱?

日后大燕还需与金国作战,暂时的和平需要尽可能的积累国库,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去,像今日这般搞这种排场……实在是没有必要。韪

李纲率三品以上重臣列队过来,正意欲朝拜皇帝,为皇帝、皇后和诸宫妃恭贺上元佳节。

见皇帝眉头紧蹙,微微一怔。

李纲身后的郭志舜马上醒悟和反应过来。

郭志舜立时出列躬身道:“陛下,上元节靡费虽多,但资财多为民间和商贾自筹,户部所出寥寥无几。而皇宫之内的装扮靡费,多是西夏大商贾李家捐赠。还请陛下悉知。”

王霖嘴角一抽,心中却知今日过节不可扫了众人的兴头,便微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事就算是揭了过去,但他心里却打定了主意,自明年开始,绝不可再弄这么铺张。

纵是民间,这般奢靡之风也不可涨。

李纲便率众臣拜倒在地,行三拜九叩之礼,然后恭贺道:“臣等恭祝陛下及诸位娘娘,上元节幸福康宁!”韪

王霖朗声一笑,颔首道:“诸位爱卿平身,朕在此,也祝愿诸位爱卿阖家幸福,恭祝我大燕国泰民安!”

君臣一番互相恭贺,君臣相得,便各自归宴。

皇帝今夜的上元节宴有意设在宣德门城楼上,寓意与民同乐之意。

可今日御宴,菜式酒水却颇简单。

只有一样肉食,两样菜蔬,一样点心,一样果子,再就是一壶皇帝自酿的高度烈酒。

王霖环视众臣道:“诸位爱卿莫要嫌弃菜肴简陋,朕在宫里与诸位后妃,也不过如此简单饮食,朕觉得,在这些事上靡费过多,于民生负担,于国长奢靡,不妥。但粗茶淡饭足矣,你我君臣相聚宣德门城楼之上,与民同乐,足矣!”

李纲起身代表群臣表态道:“陛下节俭,忧国忧民,天下臣民皆知,臣等自当以陛下为表率,在朝中大兴俭朴之风。”韪

王霖呵呵一笑:“那倒也是不必,诸位俸禄优厚,大可享受生活,不必刻意节俭。只要不浪费、不过渡奢侈即可。”

……

君臣饮宴观灯笑谈生风,酒过三巡,御史大夫邓品忠突然出班躬身道:“陛下,如此上元佳节,岂能无诗词助兴,臣素闻陛下与李朱两位娘娘有词中龙凤之美誉,诗词功夫冠绝天下,不如请陛下临场赐诗词一首,以表陛下和朝廷与万民同乐之兴。”

李纲、吴敏、宗泽、郭志舜、黄岐善及六部主官张浚等人纷纷开口附和。

王霖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他回头望向身后的李清照和朱淑真,笑道:“清照,淑真,你们诗词之名名动天下,号称北李南朱,代表着我大燕诗词的最高水准,如今正值上元佳节,你们若有佳作不妨当众吟出,也算是我们与民同乐,与群臣同乐。”

李清照微微一笑,她盈盈起身,落落大方面向群臣道:“诸位大人,清照并无旧作,不过,清照想起当年在青州,也正是上元佳节之夜,清照与陛下的初次相见,陛下的一阙词,并未广为流传,一直珍藏在清照心中。韪

今夜,清照便吟诵此词,与诸君共享。”

王霖微微一怔,旋即明白,李清照说的应是那首青玉案元夕了。

他认真思量了一下,据他所知,李清照关于上元节的词出名的只有一首。

名唤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作品中较为水准很高的名作之一。

但这首词写自李清照凄凉的晚年。韪

当时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汴京遭到洗劫,康王赵构在稳定了南宋政权后,大量北方民众涌入临安,李清照也是其中之一。

丈夫的去世、财产的流失、改嫁的不幸,让这位本来幸福无比的女人,变成了一个晚年凄凉的老妇。

这首《永遇乐》就是在描写李清照晚年临安的一段生活。

宋金两国已经处于稳定的停战期,南宋都城临安中充满了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遇到元宵节这样的盛大节日,更是热闹无比。

可是悲凉的李清照,却在这繁华中,看到了自己凄凉的遭遇,以及家国兴衰的无限慨叹,她在这首词中,毫无隐藏地表现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