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592章 郭志舜负荆请罪,大义灭亲

于忠朝案发,堪称是自前宋立国至今,数百年间出现的最大的贪腐案,其人伪装成千古清廉名臣招摇过市,几十年间遭受朝野上下和士林的一致敬仰。

而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这无疑给很多朝臣和整个大燕的士林阶层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知道有多少人感觉难堪。

一时间,于忠朝成为朝野的热议话题。

而诸多附着于于忠朝其人的讨论甚嚣尘上。

燕京书院的学子联名给皇帝上表,发布讨于忠朝之流伪善者檄文,强烈要求朝廷彻底清除于忠朝的余党,深挖诸多如于忠朝之类的善于欺世盗名的官员,明清廉而实贪腐。

于忠朝管理下的御史台和谏官系统也群情汹涌,几乎所有的言官和谏官都在弹劾于忠朝,发誓要与其划清界限,彻底铲除朝中这等败类。

一连数日,关于于忠朝的话题热度都丝毫不减,这在大燕朝堂上,还是首次。

有人痛骂伪善之人必有恶相。

指摘于忠朝眼睛浑浊,呆而深邃,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气场阴冷,有鹰钩鼻。

云自古以来,有这种“鼻型”的人,多半性情阴冷,内心诡计多端。

还例举了两个特别明显的例子,一个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一个是三国时期的司马懿。

前者,卧薪尝胆多年,最后干掉了吴国,斩草除根。

同时,勾践还把知道他卑微经历的大臣统统杀掉,比如文种,都免不了自刎而死的下场。

后者,隐忍几十年,熬死了曹操、曹丕以及曹叡三代人,在反复无常的过程当中夺取了曹魏的江山,最后把曹家斩杀殆尽。

民间有这么一个说法,鼻如鹰嘴,啄人心髓。

所以,整个朝堂上爆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鹰钩鼻自检运动”,但凡长着与于忠朝一样鹰钩鼻的朝臣,旋即成为被众人怀疑的对象。

关于这些,皇帝听闻,不过是一笑置之。

这种当然是胡扯淡的事了,不过,任由他们折腾一阵,也就过去了这阵风,没什么大不了的。

况且,皇帝的目的本来就是要让朝堂上那些固有的小团体内部产生猜忌和分裂,不至于形成铁板一块,从而朝臣结党,对抗皇权。

更重要的是,于忠朝到底勾结了哪些朝臣和地方官,诸多线索和实证都掌握在皇帝和锦衣卫手中,这就像是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高高悬在一些人的头顶上,让某些人惴惴不安。

所以,不少朝臣纷纷上表,要求锦衣卫将此案移交三法司署理。

皇帝不准。

奏表依旧潮水般向皇帝的御书房涌来。

最后,连内阁五位老臣都扛不住这等无形的压力,主动进攻求见皇帝,恳请皇帝将本案移交朝廷。

实际这就是一个由头,因为毕竟连李纲都不确定皇帝要查办此案查到一个什么程度……内阁阁相集体进宫,无非还是试探皇帝的态度。

李纲尴尬清了清嗓子,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于忠朝此案,若是牵连甚广,怕是要朝廷动荡,于社稷江山不利,且此人素来为朝中清流党魁,此番他栽落马下,整个御史台和谏院无人主持,还请陛下尽快裁定人选为好。”

王霖淡然一笑,又扫了吴敏宗泽黄岐善郭志舜四人一眼,“你们呐?可还有话说?”

吴敏定了定神道:“陛下,老臣倒是觉得借于忠朝一案对朝堂进行整肃清理,将一些隐藏得极好的害群之马清除出去,对大燕是一件好事。

但事关朝廷重臣,此案是否应该交由三法司来署理?”

黄岐善拱手道:“臣附议!”

宗泽也闷声道:“臣附议!”

唯有郭志舜沉默不语,静静站在李纲四人身后。

王霖深望着郭志舜,突然道:“郭相以为如何?也与李相等人一般,要求朕将此案交给三法司吗?”

郭志舜嘴角一抽,缓缓道:“陛下,臣……以为,既然此案由陛下亲自主持,当继续以陛下为主,查明真相,尽快了解此案,避免朝堂动荡。”

王霖心中大笑,心说郭志舜也算是一个真正的老狐狸。

他不像李纲这四人一样一心为公,郭某人心里还是有些个人利益的打算。

他毕竟是郭媛的父亲,算是皇亲国戚。

无论如何,他必须要与皇帝站在同样的立场上,不然,他自觉郭家的地位不保。

所以,郭志舜很少在事关皇帝态度的问题上表态。

而李纲四人也知道他的难处,很多时候就故作不知,不捅破这层窗户纸。

今日若非皇帝当面追问,郭志舜无论如何都是不会表态的。

但郭志舜的理财能力天下第一,无人可及。

有他掌控户部和工部,大燕商业繁荣,百业兴旺,蒸蒸日上,国库再无空虚之虞。

而且郭志舜头脑非常清醒。

他从未染指过公孥。

不是说他半点贪婪之心都没有,而是他与皇帝保持着默契和平衡。

皇帝不断通过郭媛给郭家输送利益。

皇帝各种形式的赐予,已经足以让郭家及其后人衣食无忧几辈子,郭志舜知道问题的轻重,自不会在根本原则上去触怒皇帝,动摇郭家立足的根基。

郭志舜本身的恪尽职守,也监督和带动了整个户部财税系统的清廉。

王霖轻轻一笑:“诸位爱卿,其实你们不说,朕也想将此案移交出去。不瞒你们说,小乙刚走,小乙再三请求,锦衣卫主动要将所有的案件卷宗和物证人证移交大理寺。

但是朕,反复衡量,没有同意,你们可知道为何?”

李纲等人拱手道:“请陛下明示。”

王霖笑笑:“其实,所谓于忠朝伪善之名,隐藏数十年、欺瞒天下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于忠朝此案,关联朝臣数十人、地方官员百余人,于家在地方飞扬跋扈,欺行霸市,在他的故里,在他担任过地方官的各地,百姓都深知他的伪善之名。

锦衣卫侦缉得知,这些年状告于家把持商贾贸易的诉状不计其数,无非都被各地官府压制下来罢了。

所以,于忠朝的清名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朝堂上不少人都知道其人的真面目,瞒住的,其实不过是朕一人尔!

当然,或许还有你们这几位内阁老臣!”

李纲等人面面相觑,面色尴尬。

“所以,朕才犹豫,若是将此案交给三法司来署理,那就真正会炮制成惊天动地的大案,事关朝廷国法威严,锦衣卫侦缉在侧,朕想,三法司的官员不敢在这个时候徇私。

但若在朕和锦衣卫的手上,则后果可控……尔等懂朕的意思么?”

李纲深吸了一口气,他听懂皇帝的意图了。

也就是说,本案办到一个什么程度,皇帝自有主张。

当然还要看事态的发展。

换言之,皇帝想要办的人,一定会涉案,而皇帝不愿意动的人,估计这一次也就终归会过关。

李纲和吴敏对视一眼,他们就担心皇帝会揪住不放,大刀阔斧趁机清洗朝堂,既然皇帝“有的放矢”,李纲就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李纲等人告退,但郭志舜却被皇帝留住了:“郭相,媛儿这几日身子有些不适,你不如去她的宫苑探视一番。”

郭志舜微微愕然,旋即躬身道:“臣领旨!”

……

郭媛的宫苑清幽,种植着诸多翠竹。

竹海掩映之中,郭媛一袭粉色宫裙,面上不施粉黛,却也清丽非常。

她端坐在亭台之中,正在低头读着皇帝的文集,突听女官来报,老父来访,不由有些意外和惊喜。

到了如今郭志舜这般权重的位置,他已经非常避讳很多事了。

他很少进宫探视郭媛,甚至不允许郭媛无事常回娘家。

权臣与后妃之间,往来密切,这足以能引起皇帝的猜疑了。

但今日却是皇帝主动开口让郭志舜来,其实郭志舜心里比女儿郭媛更惊讶。

“臣郭志舜,拜见娘娘!”

“女儿见过父亲。”

父女俩一番客套寒暄,见郭媛姿容秀美眉眼间满是幸福的滋润之色,郭志舜心头起了一丝暖意。

当日他主动献女给当时的齐王,本意是一种晋身之阶。但从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说,寡居的女儿能嫁给王霖这种人物,是她的幸事。

而且皇帝待郭媛甚好。

这让郭志舜心底的愧疚感渐渐消散一空。

“父亲多时不曾进宫探视女儿,今日为何……”

郭志舜也眉头略蹙道:“陛下方才说你身体不适,让我来探视一番,为父这心里也有些不踏实,难道是你这边……”

正说话间,女官上官清盈盈走近,笑道:“下官见过娘娘,郭相。”

上官清虽然品阶只有四品上,但她是皇帝身边的女官之首,相当于内务大总管,皇帝对上官清非常倚重。

所以即便地位悬殊,郭志舜也不敢自大,起身微微笑道:“上官女官何来?”

郭媛也对上官清微微颔首。

上官清笑道:“郭相,陛下让下官来郭妃娘娘这边,给娘娘送些东西。”

上官清说着将手中的一封信函递了过去。

然后就施礼退去。

郭媛拆开信函,见是皇帝的亲笔。

而她匆匆扫完信函上的内容,俏脸大变,肩头都在轻轻颤抖。

郭志舜心头起了一抹不详的预感。

他急急道:“女儿,陛下说了何事?”

郭媛面色苍白,缓缓将手中的信函交给了父亲。

郭志舜接过看去,面色骤变。

他气得浑身颤抖,当场就痛骂出声:“郭亮这个畜生,孽障,他这是要害死我们郭家!”

郭亮是郭志舜的次子。

郭志舜的长子郭鹏温文尔雅,进士出身,如今在江南任地方官,将来历练上三五年,回京必能迁转部堂高官。

次子郭亮,不喜读书,是京师纨绔公子哥中的蛮有份量的一个。

无非是呼朋唤友,狎妓喝酒,花天酒地,无事生非。

但他又不会作出太大的恶事来,所以郭志舜平时也懒得管他。

但锦衣卫却查明,郭亮居然是于家商行中重点攀交的人物之一,每年都从于家获取财物不少于十万贯钱。

郭志舜面色阴沉得可怕,因为他知道,单是这事,就足以毁了郭家。

要是曝光出去,他这个内阁大臣就不用干了。

光是天下人的唾骂口水,就能淹死他。

而这事可大可小,皇帝若是借此动刀,郭家……

郭志舜面色煞白,满头大汗。

他起身躬身道:“娘娘,还请娘娘在陛下面前说说情,郭亮与于忠朝案牵连,为父是真的不知,这个孽障,为父这就将他扭送至锦衣卫大狱,为父决不允许这个畜生毁了咱们郭家……”

这个时候,郭媛其实已经慢慢平静了下去,郭志舜也是关心则乱。

郭媛幽幽道:“父亲,二兄平素胡作非为,父亲疏于管教,导致此祸。但陛下此举,显然是让你我父女商议出一个对策来,然后……陛下应是有保全我们郭家的意思。”

郭志舜深吸了一口气:“都仰仗娘娘了。”

很显然,皇帝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而是悄然命郭家父女相见,这是为了保全郭家。

而皇帝的看顾,无疑是看在郭媛的面上。

不愿意自己的女眷娘家家破人亡,声名扫地。

郭媛叹息道:“父亲,陛下既然说二兄涉案罪证确凿,怕是已经难逃裁处,此番,不知父亲做何打算?”

郭志舜面色变幻,青红不定。

做稳妥的办法当然是皇帝命锦衣卫压住此事,对郭亮既往不咎,当什么事都没有。

但郭志舜深知皇帝的为人,他断然不可能因私而废公。

能让自己父女先行见面,会商对策,已经算是皇帝的恩赐了。

郭志舜良久才暗暗咬牙轻道:“女儿,为父知道如何做了。要保全郭家,唯有为父大义灭亲,将郭亮亲自押往锦衣卫大狱,明正典刑,才能挽回影响,否则,我们郭家必定会牵连进这场大案之中,为父,还有你大兄,轻则官职不保,重则家私性命难存。”

郭媛流泪满面,抽泣不止。

但她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

皇帝提前通气,无非是希望郭志舜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但虎毒不食子,郭亮再不成器,那也是郭家的血脉,让郭志舜如何能下得了手?

但郭亮不死,郭家就完。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

而若非郭志舜这等善于决断的政治家,常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的。

……

郭志舜出宫而去。消息传回御书房,王霖叹了口气,他希望郭志舜能作出正确决定,不但要决断快,行动也要快。

不然,等案发之后,郭家就会陷于朝野上下口诛笔伐的滔天巨浪之中,再无翻身的余地。

王霖本心里是要保全郭志舜的。

目前而言,无人比郭志舜更适合执掌大燕财政。

而且他毕竟是郭媛的父亲。

太过徇私枉法的事王霖做不出来,但作为皇帝,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女人因为家事而伤心欲绝。

况且,锦衣卫早已侦缉清楚,郭家只有郭亮被于家人引诱上了贼船,郭家上下并无涉案。

这是个例。

而实际上,被于家拉下水的京师高官子弟中,还有陈梓宣等六部主官的子嗣。

只是这些人,王霖懒得去管就是了。

很难想象,于忠朝在这数十年官场浮沉中,通过大把大把的金钱开道,到底腐蚀了多少朝中官员。

郭志舜回到自己府上,杀气腾腾直奔此子郭亮所在的独院。

郭亮昨夜与一群狐朋狗友狎妓吟花酒到了后半夜,如今还在高睡不起,突然听到门被踹开,他皱着眉头睁开惺忪的睡眼,刚要痛斥谩骂下人不懂事,突见父亲郭志舜手持宝剑,面色不善。

郭亮陡然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赤着身子一股脑从床榻上翻滚起来,一把用外袍遮挡着自己的不便处,一边大叫道:“父亲,你这是作甚?你要杀儿子吗?”

郭志舜重重一剑斩在了旁边的案几上。

他怒吼道:“来人,将这个孽障给老夫抓住,跪下!”

……

郭亮披衣魂不守舍被郭府下人死死控制跪在地上,老老实实交代了他与于家人私下往来,并在这三五年间收了于家多少银钱的好处。

前前后后,于家人向他利益输送不低于十万贯钱,除此之外,还有城外一座农庄,两名美貌姬妾。

郭志舜面色阴沉,冷漠追问郭亮这些年到底为于家做了什么。

果然不出郭志舜所料,于家所图的并不是郭亮一个纨绔子能干什么,而是他这个掌控户部和天下贸易的阁臣,毫无疑问,于家一定在背后打着他的旗号干了不少强买强卖的事。

让锦衣卫顺藤摸瓜揪出来,郭亮就是死路一条。

郭志舜仰天长叹。

他心中那个恨啊。

他恨不能一剑砍了这个孽障儿子。

郭家缺这十万贯钱吗?

区区十万贯钱,对于他一个财相来说,对于皇亲国戚的郭家来说,算得了什么?

郭志舜咬牙切齿道:“将郭亮房中所有浮财银钱全部装载成车,将这孽障捆绑起来,老夫亲自押往锦衣卫大狱,交由圣上裁处!”

……

不多时,郭志舜去了官袍,只着便服,背负着一捆荆棘,面色惨淡跪拜在了朝天门外。

而其子郭亮,早在一盏茶时间之前,被他亲手鞭笞得遍体鳞伤,送入了锦衣卫大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