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460章 京师震动,举国沸腾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第460章 京师震动,举国沸腾

作者:格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03 13:54:15 来源:笔趣阁

数百举子在尚春坊内山呼万岁,声震云霄。

这般动静,自然很快就惊动了京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的人。

只是当前来护驾的人手看到兵马司主将武松微服相随,且在暗中布置了严密人手,就都留在外围清场,严阵以待。

换言之,闻讯赶来的士子文人再也进不去尚春坊了,只能聚集在坊外,急得满头大汗。

皇帝微服私访,在尚春坊内与众举子答对,然后现场造圣,这是儒林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大盛事,不能亲身与会,他们岂能不抱憾终生。

孙亮让人取来了桌桉和笔墨纸砚。

然后,张魁颤巍巍地亲自研墨,张魁弟子、子数人侍立在侧,王霖微微定神,当众伏桉写下了“一代宗师”四个龙凤凤舞的大字。

此为他对张魁追随河北、协助着书立说的最大褒奖。

有皇帝亲笔的这“一代宗师”匾额,张魁将毫无争议成为当世首席大儒,名垂千古。

至少是个儒教半圣。

在儒教的地位,不亚于洛阳二程和张载。

张魁激动万分,感激涕零,热泪盈眶。

他诺大年纪白发苍首犹自坚持跪拜在王霖脚下,高呼万岁。

张魁治学一生,为官三十载,终于在人生最后一程中,走上了人生巅峰。

张魁恸哭不起。

王霖苦笑,赶紧弯腰将他搀扶起来。

他可不愿意张魁因为而狂喜过度,提前殒命。

他还希望张魁残年能引领整个天下士林,协助自己掌控民族大义和话语权。

毫无疑问,在某种意义上说,当前这个时代,话语权大半还是掌握在士族阶层手上。

张魁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他在孙亮搀扶下站在王霖侧后方,面向眼前这黑压压一大群情绪同样激动的各地举子,颤声高呼道:“汝等举子肃静,但听老朽一言。”

众人渐渐平静下来。

张魁老脸涨红道:“我辈读书人,读书为了什么?皇上说得对,读书为了济世安民,为国出力,而非为了一人一家之荣华富贵。

陛下乃我儒教大宗师,文华魁首,国家危难之际,天降圣人。

老朽不才,曾有幸追随圣君于河北御敌,又为圣君着书立说略尽绵薄,今尔等要铭记圣君教诲,熟读精研圣君所着《四书经集注》和《读书法》,日后但有存进,当舍生忘死为国效命!

莫忘君恩!

陛下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老朽以为,自今日起,凡天下读书人,无论是否科考晋身,当为天子门生!

老朽建议,我大燕圣君旷古绝今,当立圣君圣像于文庙,与孔圣共享尊荣!

老朽厚颜,已拜圣君为尊师。

老朽风浊残年,也不惜残身,定当再追随圣君再赴河北,若老朽有幸,当亲眼目睹圣君光复我燕云故地,创立不朽伟业!”

张魁再次颤巍巍拜下,台阶下,数百举子情怀激荡,流着泪高呼“圣君万岁、名教万岁”,呼啦啦跪拜了一地。

武松和孙亮忙将张魁扶起。

王霖笑道:“伴山公如此高龄,还是留在京师静养,待朕光复燕云,定派人接伴山公往幽州一行,在幽州建文庙,定鼎我华夏衣冠!”

张魁坚决摇头:“陛下,学生当誓死追随大宗师,至死方休!”

王霖虽然为儒教大宗师,但他毕竟是皇帝,所以,王霖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将大宗师的尊号传给了张魁。

张魁心知肚明,感激于皇帝隆恩,自然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效死之心。

当然,他这个年纪,若再去河北,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难以再返京师了。

张魁又向眼前举子振臂高呼道:“后日,陛下将再次御驾亲征河北,北伐燕云,开创我大燕万世基业!

我大燕圣君,虽不曾效彷前宋太祖皇帝,盟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圣君却设立养廉田制度,云不经科考晋身不可为官、为官者不可清贫、朝廷丰厚供养而使其不盘剥万民不贪污公款,此等隆恩,实则远甚于宋之养士,汝等举子日后为官,当可体圣君仁爱万民之良苦用心!”

如果说北宋王朝的养士,为给士绅阶层整体的特权,导致压力向下传导,最后压榨的还是黎庶百姓。

而王霖将此改良为“养廉”、保证为官者廉洁从业,本质上说是一个道理。

不过,前者受用的群体太大,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且让民不聊生。

而后者,只要操作得当,必定能以最小的代价杜绝整个官僚阶层的整体腐化。

虽然高薪养廉不是万能的钥匙,但王霖相信,只要辅助以强力的监督体系,慢慢也会发挥作用。

至少,对于整饬吏治是有好处的。

养廉田一事尚未在普通士林中推广开来,张魁选择在这个场合公之于众,无疑是想借举子的口,来为王霖正名,也消除一些读书举子的忧虑。

不然,他们十年寒窗为了什么?辛辛苦苦中举、中进士,却得不到半点的好处,皇帝再说得天花烂坠也无济于事。

人,尤其是读书人,毕竟是趋利避害的高级生物。

果然,张魁的话引起了在场读书人的热议。

王霖与张魁相视一笑,张魁躬身道:“请陛下入学生陋室,奉茶!”

王霖笑吟吟点点头:“朕此来,一为探病,二为与伴山公说些事。”

……

王霖在张魁家停留接近一个时辰,两人具体谈了什么,外人不知,即便张家门口依旧有数百举子迟迟停留不去。

但随后就传出了一个令天下读书人为之欢呼雀跃的消息。

其一,经大儒张魁、程远景、周子宴等进谏,皇帝恩准,因大燕皇朝新立,将于今年秋加恩科会试、殿试,为选拔人才充实朝廷和地方衙门,进士员额将不少于1000人。

其二,进士殿试,皆不黜落。三甲五榜,上榜者皆为天子门生。

其三,经认定,寒门举子在京会试、殿试期间的食宿开支,由皇帝内库承担。中进士者,皇帝还将赠予议程。

整个京师朝野为之震动。随后,也必将举国沸腾。

宋朝大幅增加了科举录取名额,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仅进士一科取人近万名,平均每年达四百五十余人。

与之相比,唐朝总共取进士总数才六千多人。

不过宋仁宗对进士名额做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四百人。

如此加恩科,且将恩科录取员额扩大到1000人以上,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讲,无疑将成为最大的福音、恩赐,将有更多的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走进官场。

而大怂王朝的科举取士是相当费钱的。

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寒士在科举及第者中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也并非贫苦农民出身。科举所需的经济开支,不是一般百姓所能负担。

王霖以皇帝内库资助寒门士子科举,显然会引发各地穷苦读书人的感恩戴德。

三措并举,新生的大燕皇朝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归拢读书人之心,即便日后大燕并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会大大降低士族对大燕和对大燕皇帝的排斥之心。

当然,这样的恩科和扩大录取员额,不能常态化。否则,将会带来另外一个极端的问题,官僚系统的庞大臃肿,冗官问题。

消息传到内阁中枢李纲等人那里,李纲明白这定然是皇帝通过张魁等当世大儒传递给士林,所为何来不言自明。

目前,大燕皇朝新立,又经金人两次南侵,百废待兴,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官员都出现了大面积空额。

再加上王霖所图甚大,日后若光复燕云,也势必会需要大量的地方官充实燕云十六州。

所以加恩科和扩大录取名额,实际是今年的当务之急。

顺势拿来作为收买人心的策略,只能说明王霖的人情练达和帝王心术。

吴敏轻叹一声,冲李纲拱手道:“李相,皇上真乃一代明君,宏图伟略,非我等所及。”

郭志舜也兴奋道:“古往今来,哪有君王肯以皇帝内库、自己掏钱资助寒门士子科举者?此科为大燕新立恩科,来京参加会试者人数将会暴增,怕不会扩至近万人,其中寒门举子至少半数,如此靡费巨大,也得亏皇上舍得。”

黄岐善笑了起来:“前宋皇室留给今上的内库,那日皇上曾与老夫戏言,说还不如他的燕王府库宽裕。仅此一科,皇上怕是就要倾其所有来资助寒门举子,功德甚大。”

李纲缓缓点头:“今上登基称帝以来,不选秀,不兴土木,不盖宫室,精简用度开支,其俭朴,历朝历代无君主可及。老朽窃以为,此位今上与历朝历代君主最大不同,雄心壮志,大道为公,心中怀有家国百姓,心胸气魄谋略胆识世所罕见,我大燕子民自此有福矣。”

李纲又肃然道:“后日今上将御驾亲征,再临河北,甚至北伐燕云。我等内阁当殚精竭虑,谋求朝廷安宁,此外,东南财赋必不能断,大军辎重军饷万不可轻忽。”

李纲望向郭志舜,眸色深邃。

郭志舜面色一肃,躬身道:“某绝不敢误国事!”

就在此时,王霖率武松自张魁家返,驾临燕青婚宴现场,与在场军中军将和锦衣卫属官共饮,直至傍晚,大醉而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