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395章 大宋读书人今后要跪着唱征服了

东京文庙沸腾,其实整个东京也都在为之沸腾。

庆祝儒教大宗师的诞生。

王霖在文庙与三位大儒问答,阐释圣人之道,对二程和张载的理学经义,进一步阐释,成为史无前例的集大成者。

燕王读书法问世。

这一天将是读书人狂欢的节日。

史书上注定要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边,铺天盖地的欢呼声呐喊声声震云霄。

有士子在台下高呼道:“闻听燕王殿下诗才绝世,今日殿下既上儒教大宗师尊号,又至此为我辈读书人讲解圣人之道,穷究经义至理,何不临场赋诗一首以纪盛事?”

周遭士子闻声而起,渐渐就引得现场上万读书人一起高呼狂热大喊。

赵构有些艳羡地望向王霖。

如此声望,纵是皇帝也不能及。

台下的孔琳美眸闪烁,她悄然离去,明日她将嫁进燕王府,她得回去备嫁了。

王霖深吸了一口气。

他在心中默念一声“对不住朱子你老人家了”,顿了顿,这才挥了挥手,朗声高呼道:“诸位,孤前日读书,略有所感,得诗一首,与诸公共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此观书有感绝句的文学性自不必说。

这是朱熹最出名的诗作。

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既清新自然,又略带禅机。

王霖在此刻吟出,无疑对他前面提出的读书法进行了最佳的反证和映衬。

读书法的逻辑,与这首绝句的内涵,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台下先是一片无言的缄默,旋即爆发起雷鸣般的欢呼声和喝彩声,掌声雷动,如山呼海啸。

张魁三人对视一眼,心中感慨交集。

燕王其人,绝对是在儒教衣冠危难之时天降大才,匡扶江山,教化万民,有圣人之相。

张魁瞬时打定了主意。

他头一个躬身跪拜在地:“老朽空活六十载,今日才知圣人真谛。燕王殿下天命奇才,堪为儒师。老朽不才,愿斗胆拜于殿下门下,还请殿下收纳!”

一日师,终生师。

倒不是张魁见异思迁,只是择贤再师。

也不代表他抛弃过去师,而改换门庭,而是继续从师而治学的意思。

程远景和周子宴也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同时跪拜在地,高呼不止。

周遭士子呆了呆,也旋即有不少人跟随而拜。

王霖嘴角浮起一抹苦笑来。

望着三个苍首老翁跪拜在地,他不敢怠慢,匆匆下了高台,逐一将张魁三人扶起,连称不敢。

……

在东京文庙的大成殿,在圣象前,王霖收张魁、程远景和周子宴为弟子。

随后,王霖率张魁三人及部分各地儒生代表数十人,去了燕王府,在燕王府前厅处设露天经堂,公开与诸人讲学。

太子赵构,李纲、吴敏、宗泽及唐恪、耿南仲和部分文臣都列席其中。而刚入相的御史大夫郭志舜也闻讯而来。

燕王府外,更是聚集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读书人,人声鼎沸,不肯离去。

尽管已渐至初冬,京城气温极低,但趺坐在蒲团上的张魁和各地儒生士子都面带兴奋之色。

燕王府中韩嫣诸女及诸多感兴趣的女官、使女和属员杂役,都蜂拥而至。

王霖知道自己已经欲罢不能了。

为今之计,他也只能继续复制朱熹的理论和观点。

朱熹做出名的无非是《四书章句集注》,这在后世就是科举的科班教材。

虽然王霖前世只是读过朱熹的这套书,当时只是略感兴趣在图书馆里翻阅,后又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作为辅助,要说一字不差、完全复制出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他不知道其他的穿越者前辈在异世创作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乃至什么射凋侠侣,都是怎么干的。

反正他是做不到的。

只能记起些许片段。

但在他看来,这就足够了。

他之所以收张魁三位大儒为师,实际就是想要让这三位大儒协助他完善和着出《四书章句集注》来。

他提供一些主要的观点和方法论,由三人进行讨论、思考和进一步充实完善。

将来定稿刊印成书,他署名列第一,张魁三人也可位列其后,双方合作,都可成就一番功业。

应该说,这对于儒学而言,是一件大幸事。

这就相当于是王霖牵头,组织了一个精英学术团队,就某些前人已经具有研究基础的一些理论进行总结、提炼,并推而广之。

朱熹的理论毕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他对二程和张载等前辈大儒的理论加以继承,推陈出新。

一念及此,王霖就起身当众在桉几上写下一条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为今日燕王府讲学和日后的研讨,定下了主基调。

王霖居中而坐,张魁三人左列趺坐在地毯上,右侧则是太子赵构为首,李纲等朝臣其后而坐。

而其后则端端正正恭恭敬敬趺坐着三排学子。

这其中就有李清照的弟弟李迒。韩嫣的兄长翰林词臣韩庭。

见今日之场景居然有几分孔子与诸弟子坐而论道的景象,王霖面色不变坦然自若,他只是一个思想的搬运工,而目的,也是有益家国天下。

凝定人心。

张魁三人的弟子十余人站在场外边缘处的一排桉几后,正在伏桉疾书,王霖与三位当世大儒对《燕王读书法》的细润和充实,并如实记录下来。

而王霖关于理学经义至理: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12字真言的归纳和总结,及细分阐释,也逐步定型。

这将成为王霖儒学的核心。

韩庭在满面兴奋的各地士子群中,心头大震。对于王霖的诗才他是敬佩得五体投地,但在经义上,他自诩还有几分见识。

可面对如此痛彻大道的12字真言,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写诗词需要天赋和才华,可读经却需要积累和感悟。

自家这个妹夫……韩庭想起了京师前不久的那些传言,悠然而生敬畏。

而即便是韩嫣诸女,也未曾想过自家相公居然还如此通晓儒学经义。

见他与张魁等大宋大儒谈笑生风,对答如流,神色都不禁有些恍忽。

这一番讨论下来,就已至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恍若白昼,但现场的气氛热度犹自不减。

看这架势,即便是彻夜讲学,也不可罢休。

王霖眉头暗皱,他断不能在这般“务虚”上牵扯自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一念及此,他当机立断道:“诸公,今日之讨论,无非汇集众人之力,研读圣人大道……所以才叫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但孤公务繁忙,明日还要……”王霖顿了顿,望向了张魁三人。

张魁等人此时方才想起王霖明日还要迎娶孔家嫡女,府中必还有事要做,不禁面色微红,起身连连称罪。

王霖笑笑道:“学术研究,也不能急于一时,需要深思熟虑,厚积薄发。这样,本王今日为诸位抛砖引玉,说些要义,诸位自行研讨,待孤公务闲暇时,再与诸公印证讨论。”

“宗师请讲。”见王霖要授业传道,张魁三人率在场读书人拜倒在地,行面向师长的大礼。

韩嫣面色有些古怪,她眼见自家兄长夹在人群中对自家相公执弟子礼。

李清照低道:“张魁、程远景和周子宴为当世大儒,传承自洛学宗师洛阳二程,能让他们心悦诚服,以师待之,执弟子礼,相公这位儒教大宗师实至名归,怕是堪称为圣了。”

朱淑真轻道:“奴实在是想不到,相公居然熟读四书、五经,学术造诣超越大儒,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呢。”

李师师在旁道:“相公武科之前,可是清河县的教书先生,自对儒学经义不陌生。”

韩嫣无语。

不陌生与学术大家,这中间怕是隔着十万里。

王霖环视众人,缓缓道:“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

“好了,诸位,今日先到这里,孤尚有公务要忙。”

王霖匆匆撂下一段朱熹的明言,转身就走。

张魁三人率众人躬身送别。

旋即,已经进了后宅的王霖,听闻前庭传来震天动地的痛哭流涕声,以及“燕王大宗师,实为我辈士子之终生导师也”之类狂热高呼。

勿怪他们激动,王霖直接给出了一个读书治学参加科考的方法论,非常实际和实用。

大宋读书人今后要跪着唱征服了。

这简直就是科举不可或缺的法宝啊。

铺天盖地的欢呼声中,王霖以手扶额,败退。

再这般被吹捧下去,他真是吃不住劲了。

而张魁、程远景和周子宴三人,白发苍首,面露恭敬之色,待王霖身影彻底消失不见,这才起身如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