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371章 将江南捆绑在战车上的关键一刀

郭志舜大喜,起身大礼参拜。

王霖也起身让了半礼,毕竟他是郭媛的父亲,他多少要给自己的女人一点面子。

现在大宋朝廷的政事堂以李纲、吴敏、宗泽为主,如果再加上郭志舜,其实就是一个宰相班子。

在王霖的引导下,这其实是经过了局部改良的一种新体制。

有总牵头如李纲,但宰相们又各分工配合。

王霖笑道:“郭相,我意,让郭相负责东南财赋粮米和全国经济之事。”

郭志舜大喜,这可是一项肥得不能再肥的肥缺了。

但他还没来得及起身拜谢,又听王霖道:“国难当头,朝廷兵马后勤辎重,战备给养,一概依赖于东南财赋。此外河北河南山东各地农耕经济也为重中之重。”

“郭相,这是一场持久战。若战备跟不上,大宋必败。而若我兵败,你我均沦为亡国之奴,一切再也休谈。”

王霖言尽于此。

对聪明人说话就说半截,点到为止。

郭志舜自然明白王霖是在郑重警告和敲打自己,个人之利或谋,但要有底线,不可因私废公。

否则,大家一起玩完。

或者说,若被王霖发现,绝不会手下留情。

郭志舜面色微红,起身行礼慨然道:“请王爷放心,郭某不敢误国,更不敢辜负王爷厚望!”

郭志舜焉能不明白这是王霖的巨大信任,把大军的后勤命脉交给他了呀。

若是助王霖成就千古霸业,那么郭家,日后必定荣华尊崇。

王霖缓缓点头:“郭相老成谋国,朝中有口皆碑。我是信得过的。”

王霖顿了顿,又道:“媛儿明日抵京,可回家小住几日。”

郭志舜心神激荡,却是无言,只躬身一揖。

王霖这是在告诉他,将来他女儿郭媛会有妥善安排。

又与郭志舜谈了一会,尽欢而散。

郭志舜走后,王霖揉了揉眉心,觉得好生头疼。

他终归是一个懒人,可到了他现在的份上,已经很难再当甩手掌柜的了。

兵权他牢牢掌握在手,可现在后方的财赋政事,百姓民生,他一样都不能放松,也需要交给信任的人去做。

郭志舜便是他考察了许久的一个人选。

而郭志舜的副手,便是他在两浙路巡查时有过交集的杭州知府顾庆川。

估计此刻擢升他为两浙路转运使兼东南财赋督办大使的诏命,已经早到杭州了。

至于两浙路转运使杜朴,王霖的建议是荐拔入朝,担任户部尚书。

而在王霖给李纲的推荐大名单上,还有江南各大士族高门的很多嫡系子弟,这些都是通过虎神卫杭州分部汇总提报给王霖的,相对来说有些能力的年轻子弟,还未通过科举晋身。

王霖准备让赵佶赐这批人同进士出身,国难当头一切可从权,尔后让他们充实到河北、河南和山东各地任地方官。

一则是真缺人。

尤其河北各州县,地方官衙几乎全空了。

二则,江南世家子弟在江北为官,也可增强东南财赋上缴的源动力。

何乐而不为?

这是将江南捆绑在战车上的关键一刀。

当然,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

王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诗,估计同时传播到了江南去: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音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事实上,此刻,原两浙路学政、后继任两浙路转运使的杜朴,已经在入京任职的官船上,沿河而下,眼看就要进入山东地界。

在他的官船上,除了他的家卷之外,还有江南各大世家子弟。

如他的儿子杜成。

再如顾氏顾一帆、郑氏郑通志。

江南各大世家,几乎每家都有子弟在王霖的举荐大名单上,都被官家赵佶赐了同进士出身,此刻正兴高采烈地与杜朴同船北上,准备入朝拜谒皇帝。

作为世家子弟,他们锦衣玉食,缺的就是建功立业。

而此番王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已经在江南传为佳话,人人以名列其中而为荣。

清风徐来,杜成在最高处的船舱中设宴与顾一帆等人小酌赏景。

杜成眸光热切道:“眼看就要入京,听闻齐王会在京师设宴,为我等江南士子接风洗尘,而过不几日,我等便要奔赴各地任职,据说最差的都是知县。”

顾一帆举杯一饮而尽,轻道:“好个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齐王真乃千古奇人也,竟然想出这般选拔人才革新官场的办法来,以至于让我辈不至因科举而晋身无门,酬我毕生壮志凌云。”

郑通志笑:“老顾,你这厮是真赚了便宜的。就你这懒散的性子,又不喜读四书经义,就是二十年都考不得进士出身,如今好了,官家给了!”

杜成又道:“国难当头,齐王率军与金人死战,如今连战连捷,我辈读书之人,手无缚鸡之力,无能从军报国,但若是能在后方营运粮草,为国出一份力,也算没白在人世间走这一遭!”

顾一帆拍桉而起:“入京之后,某当求见齐王,以七尺之躯,当投笔从戎,去河北一线!”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顾一帆轻轻吟诵,杜成和郑通志缓缓起身站在了他的身后,三人一并凝望着船外运河两岸与江南迥异的北国风光,心生康慨悲壮之情。

……

就在江南士子北上京师时,其实早有山东、河北、河南及东南、蜀中等地士子也渐往东京而来。

所谓读书人拍桉而起,誓与国同生,投笔从戎,奔赴国难。

三国曹植有《白马篇》云:“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王霖的《关于抗金救国告全体大宋同胞书》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其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激荡人心,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强烈共鸣。

当然,更重要的是还王霖率军数战数捷,斩敌数万,极大鼓舞了宋人的战斗意志。

午后,当打着齐王大旗的两艘大船缓缓抵达京师水德门外的码头,同时靠岸的还有其他几艘满载各地士子的船只。

而京师中消息也早传开,王霖家卷今日抵京,所以码头就拥挤来了不少人来欢迎,多是读书人。

韩嫣率王府诸内卷准备下船,而王霖已经亲率两千虎神卫赶来迎接护卫,但却有黑压压一大群士子围拢上来,高呼着求见齐王的口号,将码头围了个水泄不通。

韩嫣诸女只得暂时返回船舱之中,静静等候。

潘金莲挺着大肚子,她的产期也快临近了。

韩嫣走到她身侧轻柔道:“金莲姐姐,你莫要焦躁,耐心等候,一会便可下船。”

潘金莲有些晕船。

潘金莲面色微微苍白,轻笑摇头:“我没事的。”

花芯虽也挺着肚子,但她有武功在身,身子之强自非潘金莲能比。

赵福金趴着舱口的窗户,皱眉道:“我们来东京,并未大张旗鼓,连青来都没有多少人知晓,怎么反倒是东京闹得动静这么大?”

李师师和张贞娘却都静静望着舱外,神色微微感慨。

她们都是东京人,离开东京数年,没想到还有重归故里的一日。

而再归来,她们已是王府的贵人了。

两女相视一笑。

至于站在她们身侧的韦莹、朱涟、郭媛等女,心情就更加复杂,难以一一尽表。

扈三娘和梁红玉披甲跳上了舢板,突然听到身后也传来声响,扭头见居然是一身劲装更显火爆身材的完颜什离,也跳了出来,她居然一手握刀,一手抱着她刚产下的儿子破虏。

扈三娘顿吓一跳:“我的姑奶奶,破虏才多大一点,别让受了风!快回船舱去!”

完颜什离爽朗一笑,不以为意道:“在船舱里闷,我出来透透气!”

梁红玉苦笑,忙劝着完颜什离又转回船舱去。

李清照和朱淑真静静站在船舱中,往外望去,见外头人头攒动,满满全是穿着儒衫的读书士子,人声鼎沸。

朱淑真柳眉紧蹙道:“这些读书人聚集在码头上,要寻相公的麻烦吗?不该啊?”

李清照也有些迟疑。

她倒是知道王霖因为杀文臣、言官而导致与文臣士族的关系不是很“融洽”,但王霖的诗词名动天下,如今又有抗击金人的盖世功业,当不至于被读书人围攻吧?

此时,船舱之外突然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燕王万胜”。

韩嫣诸女这才松了一口气,却又心中有些奇怪,燕王?

她们此时还不知王霖已被改封燕王。

远处,太子赵构、赵玉盘和驸马曾夤站在那,眼看王霖家卷的船只停靠在码头上,而王霖本人被至少千余读书人团团包围在码头中,面色都有些古怪和复杂。

读书人都如此狂热,足见当前王霖在大宋的声望。

这样的人,对大宋社稷是好事,但对大宋皇族可不见得是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