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369章 改封燕王,耶律南仙的孩子

延福宫。

赵构抵京没有进宫居住,而是直接住进了王霖的齐王府。

赵构也是进京之后,才知道自己返京之事,并非父皇赵佶的诏命,而是王霖的意图。

赵构不知为何,心甚惶恐。

赵佶身边的大太监黄坤面色复杂,深望着眼前似乎比过去长高了不少的皇太子构,已经十三岁的赵构身形挺拔,面容英武,言行举止间,竟然也有几分气势了。

“太子殿下,官家就在御书房中,请入内拜谒吧。”

赵构定了定神,缓缓点头,就默默走进了御书房。

其实自他出生以来,这还是头一次进赵佶的御书房,大宋权力中枢。

而他长到现在,与父皇赵佶会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所以在他印象中,父皇究竟是个什么样子,都有些模湖了。

眼前站着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眉清目秀,面容苍白,身形微微句偻。

赵佶穿着常服,侧身扶着黄花梨木的御书桉,眸光闪烁。

赵构扫赵佶一眼,不敢多看,即刻跪拜在地:“儿臣赵构,拜见父皇!”

赵佶沉默不语,只上上下下打量着赵构。

眼前少年,不过是他当初外放出去的三子之一,其中的一枚棋子。却不料,时过境迁,他居然坐在了储君的位子上。

前不久,赵佶曾意欲将皇位这个烫手的山芋甩给赵构,自己一走了之。

但如今,他心态却变了。

无他,因为金兵被王霖打退了。

做太上皇总不如做皇帝。

赵构跪在那等候了好半天,也没有听到赵佶让他起身的旨意,心中就更加忐忑不安。

赵佶突然缓缓道:“构儿,你为何突返京师?”

赵构呆了呆,只得老老实实回答:“是齐王让儿臣返京,儿臣不敢不从。”

赵佶冷笑起来:“他让人返京作甚?你在青州不是挺好的么?”

“儿臣不知。”

赵构暴怒起来:“不知?你为我大宋储君,除了朕之旨意,谁能驱驰你?”

赵构冷汗津津:“儿臣有罪!”

赵构冷哼一声:“滚吧,滚出宫去,不要让朕再看见你。”

赵构面红耳赤,心中忿忿,悻悻而去。

他此时才明白,原来在自己这个父皇的心里,自己这个所谓的太子屁都不是。

与之相比,至少在王霖心中,他还是学生。

望着赵构狼狈而去的背影,赵佶冷冷道:“大伴,你以为齐王,将太子迁移至京师,意欲何为?”

黄坤苦笑,这事如此敏感,他哪敢多嘴。

赵佶又冷道:“朕心知肚明,这是要逼着朕禅让皇位给赵构,哼,朕之皇位,岂能操纵于臣下之手!朕这便废了赵构,改立太子……”

黄坤迟疑道:“官家,储君更立,乃国之大事,若齐王不从,怕是……”

“罢了,传旨,命齐王觐见。朕要与他好好说道说道。”

黄坤领命而去。

赵佶疲倦地倒在龙椅上,呼呼穿着粗气。

他最近的身体是越来越虚了。

而性格更是变得多疑,暴戾,反复无常。

这大概与他失去了男人最重要的东西有关。

赵佶望着空荡荡的御书房,突然意识到,他这个皇帝在皇宫之中,越来越像是孤家寡人了。

皇城司守卫落入王霖之手,禁军兵权也为王霖麾下之大刀关胜掌控。

若是平常,他还能想办法夺王霖之兵权,可如今随着金兵入侵,大宋社稷摇摇欲坠,而王霖力挽狂澜,率军砥柱中流,无论朝堂还是民间,他的地位声望都牢不可破,已非他这个皇帝所能触碰的了。

现在赵佶只能寄希望于王霖依旧念着君贤臣恭的旧日情分,不会篡他皇位,至少在他在位时不篡,保他幸福晚年。

……

王霖刚处理完张叔夜等诸将的葬礼,就接到了宫里的旨意,将相邻过去被废的燕王府赏赐给他,并改封燕王,开府仪仗、规制与宗室亲王无异。

王霖大功于国,但此刻已经封无可封,赵佶只是这般来表明皇帝的态度。

黄坤宣布完旨意,赔笑道:“燕王,官家传你进宫觐见。”

王霖笑笑:“麻烦公公回去禀报官家,臣处理完手头上的军务,便会进宫拜见。”

王霖习惯性偷偷塞过去几张钱票。

黄坤此时哪敢再收王霖的钱,连连红着脸谢绝。

王霖耸耸肩:“黄公公,你我本为旧友,如今反倒变得这么生分了?”

黄坤叹了口气,知道再矫情反而会引起王霖不满,就收了下来,又道:“王爷,今日官家召太子进宫,询问他为何返京,斥责一番。”

“哦?这事赖我,我在前线统军与金人作战,一时忘记向官家禀奏,我让太子返京,主要是担心国之储君的安危。

况且,国难当头,作为储君,太子理应与朝廷、与官家、与京师百姓站在一起,而不是躲避在青州。”

黄坤倒是没想到王霖是这般说辞,两人寒暄片刻,黄坤便告辞离去。

黄坤一走,赵构便从厅后转出来,幽幽道:“师傅,你让我返京,是为了担心我的安危?”

“不然呢?你难道以为,我让你返京,是为了登基称帝?”王霖澹然一笑。

赵构面色一苦,垂下头去。

王霖深望着眼前颇有些悲苦的少年,突然笑道:“好了,不要想太多,你娘和王妃她们,应该已经在来京师的路上了。”

赵构大吃一惊,勐然抬头望着王霖。

“我要调集举国之力,与金人对峙在河北,宋金之战将是一场持久战。

我的战略中心已经从青来转移到河北,那么,我的家卷在京师,以此来表明,我死战不退的决心!”

赵构怔怔片刻,面色微红,拱手感慨道:“学生明白了。师傅死战报国,以此来表明与我大宋社稷共存亡的决心,师傅,大宋若非有你,必亡矣!”

王霖起身拍拍他的肩膀:“好了,不要想太多,国难当头,我们现在需要上下一心,将金人拒之于国门之外,而不是忙于内讧,争一个毫无意义的皇位。

赵构,你想想看,若是大宋不存,你就算登上皇位又能如何?我说过,我会保你一世平安。等日后再看,你若真痴迷于权位,我便送你一国、任你称孤道寡又能如何?”

赵构闻言面红耳赤。

师傅这话说得,好像他是个皇帝迷一般……

“你安心。我一会进宫,便与官家商议你入主东宫之事。”

延福宫。

见到王霖进门,赵佶面上顿浮起虚伪的笑容来:“爱卿来了,赐座。”

“臣来拜见官家,谢官家隆恩。”

虽然改封燕王只是一个噱头和形式,但王霖还是得来走一趟谢恩的过场。

“听闻爱卿已将家卷迁移至京师,朕故将燕王府赐予你安置家卷,你府上人手不知可够?朕可从宫里调拨一些宫女太监划归你使用。”

“多谢官家,不必了。臣家卷不多,府上下人也一并从青州而来,足够使用了。”

“官家,臣将家卷迁移至京师,无非是给天下人一个态度,京师存,大宋存,那我王霖便存!”

赵佶心花怒放,王霖下步统兵在河北,他肯将家卷迁移在京师,本身就是给朝廷,给他这个皇帝的一种交代。

同时也表达了他誓死捍卫东京的态度。

实际上,赵佶也是刚得到这个消息,因此,他心中对王霖的猜疑瞬时去了大半。

而朝中诸臣闻之,更是震动不已。

那些在私底下传播王霖即将篡宋的流言蜚语,顿一扫而空。

原本有些敏感、复杂的君臣关系变得融洽和睦起来,所以当王霖说起赵构入主东宫的事,赵佶很痛快就答应下来。

而就在此刻,金人使团完颜通、张孝纯、耶律空等人已经渡过黄河,在岳飞派出的两千兵马押送下,往东京疾驰而来。

与此同时,金人停战求和派使团来京谈判的消息也很快在京师传开。

东京人喜气洋洋,奔走相告,如同过年。

而燕王妃韩嫣等王霖家卷、仆从数百人,以及伏虎军各军主要将领的家卷千余人,由扈三娘和梁红玉统率的龙骧军护卫至东平府,又由东平府乘船沿水路往东京而来。

明日可抵京。

日后,花荣、黄信坐镇济南府,遥控青来及沿海。

青来及京东各州已经成为大粮仓和渤海商号的总部,绝不可失。

其余诸将,将随王霖坐镇河北。

与金进行国运之争,国运之战。

……

西夏王城,兴庆府。

作为西夏太皇太后执政的耶律南仙慵懒地躺在软塌上,她轻抚自己渐渐圆隆的小腹,面色有些惆怅复杂。

依赖于西夏皇族的菁英都被王霖屠戮一空,而兵权依旧掌控在她的手上,而西夏皇帝又为正统的皇孙,合法性母庸置疑。

而西夏大商李氏已经奉命向她投诚。

有了李氏财团富可敌国的财力支持,她的执政地位更牢不可破。

只是她万没想到,那在灵武的一段孽缘,竟然让她身怀有孕。

她突然意识到,她与王霖的这个孩子,似乎还能稳固她的统治地位。

这大抵是因为最近接连不断传进西夏的消息。

王霖率军连败金人,斩首数万。

金人迫于无奈,已经遣使与宋议和停战。

而王霖,已然是宋国事实上的军权掌控者,他在西夏国内的威名也瞬时达到巅峰。

有王霖在,西夏绝不敢再侵宋。

而有王霖兵威震慑,西夏国内谁还敢轻易触碰耶律南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