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走出大山的云 > 463探索之路

走出大山的云 463探索之路

作者:山谷村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5:19:34 来源:笔趣阁

并不是每一次的尝试,都有好的结果,人生本来充满风风雨雨,创业的路,也不是一马平川的。

清明过后,连续一个月没有有效降雨,导致尚云种的300亩茵陈因为干旱贴地而生,根本无法收割。偶尔有长的高一点的,但由于太少,收割成本高,导致无法集中收割。

茵陈最好的收购期是在立夏之前的古历三月,尚云等到立夏,发现自己种的300亩茵陈虽然密密麻麻,但还是长得太小,并不能带来想要的收益。

到了立夏时,已经错过了紫苏和大秋作物的种植时间,尚云望着这300亩茵陈,在考虑着要不要翻了种植红小豆。

起初尚云打算,在立夏前完成茵陈的收割,然后在300亩地上种植红小豆,这样就可以实现茵陈和红小豆的连种,让土地实现最大的效益,如今茵陈收割后没有收益,如果继续等下去,只会让一部分长的高的茵陈变成柴。

虽然只有300亩,但这次的实验是失败的,除过天没有有效降雨外,没有合适的茵陈收割机器,劳动成本高,也导致了尚云种植茵陈的失败。

这次试种茵陈的失败,也让个别人开始笑尚云,笑尚云脑子有病,怎么能够想到把山里的蒿子种到地里去,这样做不失败才怪呢。

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面对个别人的讥笑,尚云并不会在乎,他在乎的怎么把这失败的事变成成功的事。

“三月茵陈四月蒿”,这是名医华佗经过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三月阳气上升,刚露出地面的黄蒿头子能够治疗黄疸病,到了四月,便失去了药效,变成了柴。

每年春天耕地上出来的茵陈,不是人们故意种的,都是风吹到地面上,春天大地解冻后,籽种沾地而生来的。

想到这里,尚云恍然大悟,如果能够在秋末冬初,把黄蒿籽种到地里,那么初春一定会沾地而生。

对,应该就是这个理,这次种植茵陈的失败,除过天气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种植的太迟了。

尚云想到这里,露出了笑容,再等六个月,等紫苏收购后,就大面积种植茵陈,这期间要做的事情就是联系厂家打造出适应茵陈收割的机器。

尚云在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终于翻了300亩没有效益的茵陈。虽然在这次种植茵陈中,尚云前前后后损失了十多万,但尚云并不后悔。

如果探索之路不准失败,就不能放开手脚去探索。只有放开手脚,才能够真正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探索之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不断的探索,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探索帮助了布拉格,探索改变了布拉格的命运,如果布拉格甘于平凡,不去探索,他永远都是一个生活在贫穷中的平凡人。

布拉格说过,他曾经经历过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贫穷中不知道自强自立,不知道去探索。

布拉格的努力,让他完成了在剑桥三一学院的学习,学习武装了头脑,知识改变了布拉格的思维,思维改变了布拉格的命运。

布拉格在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及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大学教授期间,不断地对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不断的探索,他终于在该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命运从来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探索的人,锲而不舍的探索,让布拉格和他的儿子W.L.布拉格分享了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父子俩人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一件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条探索之路上,他们父子俩人在漫长而又孤独的路上,是怎么行走的,他们一定在相互支持相互安慰,最终拿到了荣誉之花,回到了家。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同样也需要走一条探索之路。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种植。农业和农村要有所发展,必须要走一条新型的发展之路。

前不久,尚云去附近几个省市参观了几家农业示范园,他对示范园引进的滴灌技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滴灌与其他灌水技术相比,能够利用较少的水达到浇灌的目的,是解决靠天吃饭农田的一种很好的灌溉方式。

既然滴灌有如此多的好处,为什么不在旱做农田上进行实施和推广呢?这得从成本上来说这件事情。

由于我国对滴灌技术的引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实验阶段,由于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灌溉成本比较高,只要一提起滴灌,人们很容易想起那是高端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才能够消耗起的,是昂贵的代名词。

随着滴灌技术的日渐成熟,成本越来越低,滴灌已经从实验园走向了大田。

前不久,尚云去过几个大型农场参观过,对农田引用的滴灌有非常深的影响。

在靠天吃饭的西原市,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依赖老天爷,老天爷不下雨,或者下的雨不及时,都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如果能够把滴灌技术引进来,一定会解决农作物的缺水问题。便民农业服务公司是一家服务农业的公司,必须要想方设法解决农业发展中缺水的问题。

每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在推广的初期,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阻力,人们要么抗拒,要么观望,至于配合的人,寥寥无几。

为了在西原市推广滴灌技术,尚云决定把翻耕了的300亩茵陈田作为滴灌技术试验田。

考虑到红小豆个子低,对水分要求不高,产量低,收益低,如果引用滴灌技术,收益并不怎么好。

尚云决定放弃对红小豆的种植,改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其它作物。

该种植什么呢?尚云想来想去,决定种植蔬菜。浮桥旁边二百亩城乡共种实验菜园已经获得了成功,供不应求。

本来尚云想扩大蔬菜种植,但苦于没有水,现在想起滴灌技术,尚云决定把远离河源的300亩耕地种植上蔬菜,利用滴灌技术解决缺水的问题。

虽然已经立夏,但种植蔬菜并不迟,像大白菜、青头萝卜,种植还有点早。

想到这里,尚云下定了决心,准备在种植茵陈失败的300亩耕地上种植蔬菜,利用滴灌技术解决缺水问题,让这300亩蔬菜园变成西原市的滴灌实验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