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走出大山的云 > 368农场

走出大山的云 368农场

作者:山谷村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5:19:34 来源:笔趣阁

冰莲花带尚云参观的第一个农场主,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大学毕业生。

小伙子大学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经营了一个农场。如今,在农场里已经干了五年,已经有了一个漂亮的妻子,还有一个一岁的孩子。

小伙子的农场主要种玉米和一些牧草,养了一百多头牛。他的牛都没有缰绳,自由散漫的在草地上吃着草。

听说尚云要去看他的农场,小伙子用铁叉车带着一个草垛,开着铁叉车来到牛场,把草垛放在喂食器里面,很快围过来了一群牛,牛用嘴开始撕吃草垛。

在小伙子的牛场,喂牛的草经过打捆机变成了草垛,喂牛时,只需要将草垛用叉车送到牛场放进喂食器就可以了。

草不用去铡就能喂,比起尚家河村的喂牛户,就这个环节,就可约了许多的劳动。

就现在的尚家河村,许多村民还需要把苜蓿用镰刀一镰刀接着一镰刀收割下来,然后背回家。

苜蓿草被人背回来后,还需要一个人蹲在镰刀前面递草,另一个人用铡刀进行铡,需要的人力成本是非常大的。

最近五六年,随着电进村入户,尚家河人开始用电力铡草机,但许多地方电照明可以,却带不起铡草机。

最近几年,尚家河村民有了三轮车,开始用人用三轮车拉草。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老家种地的许多人就不会开三轮车,所以牧草割下来后,依然得用脊背往回背,当然也有用毛驴或者骡马驮草的。

就在尚云想着尚家河村落后的牧草运输和铡草方式时,小伙子已经开着叉车来来回回从三里外的家运送来了三个草垛,前后不到二十五分钟。

每个草垛周围围着二三十头牛,有的牛在用嘴撕草吃,有的在用头抵草垛,还有的在相互抵着头,有的依然在自由自在地散着步。

一头名字叫“小可爱的”牛娃在小伙子和众人说话时,跑过来用头抵着小伙子,表情特别萌。

小伙子摸着“小可爱”的头,告诉冰莲花,比起在城里生活,他更喜欢在农场干活。因为这里空气好,生活节奏慢,压力也少。

小伙子说,机械化的劳动,让劳动的强度明显减弱,一个人养一百多头牛种一二百英亩地,是很简单的事。

尚云不知道农场是如何去锄草的,小伙子说,用无人机打除草剂,一天就可以泼洒五六百英亩。

无人机喷撒农药和除草剂,机械化耕种,机械化收割,一切效率都是机械带来的。

冰莲花带尚云去参观的第二家农场,是一对老夫妇经营的农场,老夫妇特别热情,见了尚云和冰莲花,拿出家里的蜂蜜来招待尚云和冰莲花。

老夫妇两个人经营着300英亩耕地,重要种植小麦,还养了五十多窝蜜蜂。

“经营如此多的土地,您们会不会累?”冰莲花问道。

老爷爷说道:“不累,许多时间都是在看书看电视中度过,用在土地上的时间和平时散步的时间差不多。”

当冰莲花把老爷爷的话翻译给尚云时,尚云大惊失色,种那么多地,竟然如此轻松,把种地比喻成散步,锻炼身体。

在尚家河村,以前也有种一百来亩地的,一家七八口人一起种,星星没有落就起床干活,星星上了天很久还不回家,干一天农活,累的就浑身酸痛,难以言说。

种地累,种地苦,种地没有收益,才导致大量的尚家河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国内许多农村,也和尚家河村差不多,正在变成一个个“空壳村”,人们正在逃离土地,正在远离生他们的农村。

由于是初春,农场的小麦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老奶奶打开手机,里面有她录的一段收割小麦的视频。

通过视频,尚云看到黄灿灿的麦田里面,一台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收割机经过的地方,大约有两米左右的小麦被收割。

和收割机并行往前走的是一台工程车,工程车正在把收割机收到的小麦装在仓里。

老奶奶说:“收割机一小时能收割15亩左右的小麦,遇到地形宽阔的,一小时可以收割20亩左右。”

尚云想起去年夏天由于收小麦,他的伤腿发生了二次骨折,那个疼,可以用千万只虫子在啃骨头发出来的疼是一样的。

可怜的尚家河村民,这些年来,依然用镰刀在收割小麦,匍匐在地上,拿着镰刀,用汗水和力气在收割小麦。

去年,在外打工的牛晓东从网上邮回来一台人背的收割机,收割机加的是汽油和机油,人背在脊背上面,就可以收割。

人背收割机,把人从地面上解放了出来,人终于不用跪在地上去收割庄稼了,可以站起来收割了。

人背式收割机的进村给尚家河村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尚家河村民在收割庄稼时,终于可以从爬行到站立起来了。

这是一次巨大的改变,人背式收割机不但可以在地势相对陡峭的地面收割牧草,而且也可以在地势平坦的耕地收割小麦、荞麦。

对于谷子和糜子这些易落颗粒的庄稼作物,人背式收割机由于震动过大,还是不适应用来收割的。

人背收割机的效率也比镰刀要快,一天到晚一个人背着人力收割机收小麦,可以收8亩到15亩左右。

人背收割机虽然非常好,但如果和机械收割机比起来,简直就没有可比性,机械收割机不但把小麦收了下来,而且把颗粒也进行了脱粒处理。

通过机械收割机收小麦,农户就等的装小麦颗粒就行了,不像镰刀和人背收割机,还需要把小麦挽成一个个小麦捆,然后把一个个小麦捆子拉回到土场。

拉回土场的小麦,由于夏季人们特别忙和小麦还没有自然风干的原因,还得堆成一个个小麦垛。

农村人在这个夏天都很忙,许多尚家河村民,把小麦垛放到了冬天,才会套着牛驴或者骡马去碾场,通过牲口拉着石辊子让小麦脱穗。

这些年,有了三轮车,村民开始用三轮车代替牲口去碾场,小麦拉回土场后,也不用等到冬天了,村民们会选择在夏天碾场。

毕竟小麦垛堆放在土场,要淋雨,特别是秋天多雨,前些年,堆放在土场上的小麦垛,一部分到了冬天要么小麦出了芽,要么有的连麦草也发霉了。

落后的生产方式,大大加强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农业要发展,必须要从改变劳动工具开始。

随着国内大量的耕地变成平地,机械化耕种已经具备了条件。

冰莲花带尚云参观的第三个农场主是一个中年妇女,中年妇女大学毕业后,一直和丈夫经营农场,后来丈夫出了车祸,意外死亡。

中年妇女在自己的农场上面重要种植花卉,向城里人送花卉赚钱。除了花卉,中年妇女还种蔬菜,向城里人卖蔬菜。

中年妇女说,城里人需要什么,她就种什么。城里有钱没有土地,农场有土地,农场主种地就是为了赚城里人的钱。

除了进城送花卉和蔬菜外,多一半的花卉和蔬菜是城里人来到中年妇女的农场自己采摘带走的。

尚云和冰莲花去参观时,就有百来个城里人在自由地采摘着他们需要的蔬菜。

菜园有三十多样菜,城里人需要什么就去采摘什么,出菜园时,再进行结账。

中年妇女的菜园就像一个大型的蔬菜超市,不过这里的蔬菜长在泥土上面,不用在蔬菜上面打保鲜剂和防腐剂,只需要你动手去采摘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