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金圣祖 > 第四百一十章西夏中央军

金圣祖 第四百一十章西夏中央军

作者:北宫释藏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16:58 来源:笔趣阁

而夏国除了上述五十万地方军外,亦有十多万由李氏皇族所掌握的中央军。

其中央军分别有铁鹞子、卫戍军(质子军)、擒生军、泼喜军、强弩兵、以及山讹兵此六兵种所组成。

其中铁鹞子也称之为“铁林”,这是夏国历史上非常闻名,极具神秘色彩的骑兵军种。

李元昊统治时期,这支形如闪电的骑兵数量装备约有三千人。

铁鹞子,一共划分为十组,各组有长,一组长官皆一时之悍将所担任。

可以说,这是一支装备精良,极具杀伤力的军队。

铁鹞子除了平时负责皇帝安全护卫之外,还在战争时期运用其独特的闪电战术率先发起第一轮骑兵冲锋,也称之为“前锋军”。

史料记载:“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骑士以索贯穿于马上,虽死不坠。”

水浒传中呼延灼的铁锁连环马,就是施耐庵根据夏军铁鹞子为原型所改编。

第二兵种擒生兵也称之为“擒生”,这个兵种是一支非一线作战军种军种。

战争爆发时其主要的目标就是抢掠敌方阵营中的家禽,和俘虏战俘为主要职责,全军共有十万人,正兵三万,负担七万。

卫戍军亦称之为质子军,这个兵种是采用党项宗族子弟作为入选标准,属于皇室贵族兵种。

从其中遴选善于骑射、勇勐善战的贵族子弟组建的一支军事力量。

卫戍兵种其主要担负的职责就是担任皇室成员的警卫工作,卫戍兵的数量约五千人左右。

史料记载:选豪族善弓马500人,担任皇宫内室六班轮值,分三组护卫。

泼喜军是夏军的炮兵部队,人数大致在两百人左右。

史料记载:陟立旋风炮于骆驼鞍,纵石如拳。

强弩兵这是夏军一支专门为了防御敌军骑兵而新组建的一个兵种。

《宋史》记载:始纵铁骑冲我军,继以步奚挽强注射,锋不可当。

山讹兵,称之为横山羌兵,此兵种在夏国所有兵种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个兵种人人勇勐善战,悍不畏死,是夏国国内唯一一支保持旧俗,在原时空能与蒙古骑兵当面抗衡的军队。

说是夏军第一军也不为过!

横山羌就是居住于陕西横山一带党项羌部落。所指西夏军中的横山羌兵,称“山讹”,人马劲悍,每战必为前锋。

“若战倚山讹,山讹者,横山羌,平夏兵不及也。”

山讹军人数约在四万人左右。

此六兵种便组成了夏国的中央核心兵力。

夏国有着人数高达六十多万的总兵力,但其实除了十多万中央军之外,剩下的也就是十二监军司的十多万党项氏族兵了。

也就是说夏军真正的主力在二十万左右。

而这二十万主力之中除了十多万中央军,剩下的便是夏军的河曲兵与河西兵(河西走廊)了。

河曲亦为河套,属河曲两监军司所辖,人数大致在七万左右。

河曲两监军司与中央六军,共同组建成了夏国首都附近的驻防军事力量。

河曲兵在夏国的地位就相当于清朝时通州大营对北京一样重要,属于皇权保障,国家基石,是不能随便动的。

否则一旦出现意外,会对兴庆府造成严重的危险,所以这也是李纯佑等人不赞同嵬名令公调动河曲兵的原因。

毕竟夏国还没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夏国高层可不敢放松兴庆府周边的安全。

要是河曲兵调走了,北方没挡住金军,或者金军突然突破夏国的外围防线抵达河套平原,那对夏国来说会是一场天大的灾难。

没了河曲兵在兴庆府周围守着,让金军在夏国再来一场靖康之变的翻版,那李纯佑都能哭晕在厕所里。

所以任凭嵬名令公说破天,只要不到亡国的边缘,李纯佑是绝对不会同意让河曲兵离开河套地区的。

只有河曲兵在,哪怕金军打到河套了,李纯佑依旧有信心坚守住兴庆府。

若没了河曲兵,夏国兴庆府的三角战略防线就会缺少一环,如此兴庆府的安全就没了保证。

首先夏国的兵力总体布局便是以京师兴庆府为核心,四面设防、抵御邻邦。

这其中最重要就是兴庆府周边的三角防线,分别以河曲兵以及中央六军分成三个角,拱卫兴庆府的安全。

何为三角防线?

三角防线就是在围绕兴庆府为核心点,以西至北到贺兰山地区。

以南到灵州,军力部署为十五万到十七万人不等,这个核心战略部署是西夏兵力的重点,也是夏国一支重装机动力量。

这十七万以中央军六军以及河曲兵的整体军事部署,由此构建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三角形战略防线。

其中贺兰山兵力部署五万左右,灵州部署兵力五万左右,兴庆府七万左右,从而形成了一条三角线的防御。

此三角防线说是兴庆府的三道大门也不为过。

除了兴庆府周边的三角防线之外,夏国还在四方边疆,分别设有四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属于北疆防线,夏军在黄河以北至午腊蒻地区部署兵力六万防御金国。

第二条防线属于南疆防线、夏军在黄河以南洪州(陕西省靖边)白豹、安州(西安州)、盐州、罗落、天都山、惟精山等边境沿线部署兵力五万有余,时刻防御东南方面的金军。

第三条属于东疆防线、是在左厢宥州路部署兵力五万,防御金国山西、漠南以及陕北方面的金军。

第四条属于西疆防线、是在右厢甘州路部署兵力三万人,防御吐蕃、回鹘等敌。

因而夏国的兵力部署亦可称之为“内三,外四”,内三角,外四边。

夏国在外设十二监军司,逐个统驭,重兵驻守防守险关要地,作为外围的地方防御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夏军将军事机动部队的重点布防区域设置在了贺兰山地区、灵州地区、兴庆府地区这个三角型的区域。

这个军事部署即能同时辐射于其周围的边境线,又能卫护于夏国心脏首府所在,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战略。

依次部署,这是一种同时即能进可攻、又能退可守的一种灵活性战术。

更能环绕卫护河东与河西地区,又增强了卫戍边防的力量,可以称之为内外兼顾,调度运筹亦可兼顾左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