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351、开炉定炎色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351、开炉定炎色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朱厚照耳边仿佛响起银子碰撞的妙韵,眼前也恍惚看到工业时代来临的大潮。

技术、工艺、人手都有了,应该干什么?

开炉!

这一回不炼丹了,改炼器。

朱厚照要烧制一炉骨瓷出来,震一震这些合作小伙们和徒子徒孙们。

高岭土中加入动物骨粉,制胚锻烧后就能得到像玉一样的骨瓷。

透亮,华丽,润泽,它的坚韧度比一般的陶瓷高,可以制得十分轻薄,质感一流。

可大批量生产骨瓷得有天量的骨粉,在这个大部分人一年到头吃不上两顿肉的年代,不可能收集如此多的动物骨骼。

还好,朱厚照有招,找来石灰岩就好。

高温锻烧石灰石便可获得骨粉,因为骨粉就是氧化钙。

石灰石是碳酸钙,经过一千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锻烧,排出二氧化碳,剩下的生石灰就是氧化钙。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里的化学内容,在几百年后不起眼,可这招在大明是“仙法”。

这个锻烧的工艺不仅仅能制造骨瓷通过海贸刮钱,也能用于升级印刷业。

在同等的温度条件下,急促烘焙高岭土和“骨粉”的混合物,得到的粉末制浆均匀涂抹到纸上,烘干后就得到了光滑韧质且易于印刷的铜版纸。

铜版纸不仅易印刷省油墨,还耐贮存不易蛀,因为表层的釉质不招蠹虫。

在电器时代来临前,掌握了纸张和印刷,就掌握了这个时代的知识传播途径。

所以攻关这一道工艺,能解决好几个行业的大问题,关联着文明的跃进。

而跳跃这一步的基础,就是对温度的掌握。

薪火相传,可不就是传承发扬烧火的技术吗?

别说在明朝,哪怕迈入了核能时代,能源的获得方式依然是烧开水,区别只在于用什么烧以及用什么技术来烧。

为什么朱厚照对金沙僧那么重视,因为金沙僧是这个时代玩火的顶尖高手。

烧制紫砂陶需要比制造普通陶瓷更高的温度。

普通的陶瓷有八百摄氏度炉温即可,紫砂陶则需要长时间过千度的高温涅槃。

高温能让陶土烧结融化,形成一道流釉,让紫砂耐热、隔水,强度更高,手感和感观更好。

因此紫砂不易带上普通陶器烧灼之后的火焦味,且不易被茶水渗透。

这样泡起茶来就不会串味,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茶叶的清香和水质的甘甜。

这小小的烧开水技巧,决定着文明的高度,也是朱厚照给弟子们上的一堂课。

“老禅师用精炭获得高温,方法很妙,然后我们就该想一想,为什么木炭比木柴燃烧温度高?”

题目出得太难,一下子冷场了。

不要紧,朱老师善于启发:“火焰是分层的,最外面的看不到,无色,中间由深红色过渡过浅黄色,内里是淡蓝色,色彩分层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氧气的浓度不一,燃烧的程度也不一样,外面最热,中间次之,焰心因为供氧不足所在燃烧不完全。”

杨慎抢了个头彩,气宗已经做过燃烧和分离氧气的实验,有这个认识也不奇怪。

有了这个答案,那么最初的答案就很明显了:“就是燃烧程度的问题,同样的氧气供输,精炭燃烧时能吸收更多氧气参与反应,因为精炭含的杂质少,而木柴有大量的杂质和水份。”

一众弟子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最先悟到的杨慎被朱厚照反手丢了个任务:“很好!用修深得为师真传,工春的基础课就由你来补。”

王廷相不但没笑破肚皮,反而有此郁闷,这个小师弟别不是又被杨用修抢了去。

当师父的装作没看见,继续装……上课:“那么这个办法能不能用在其它更易获得的燃料上?”

王廷相忘了苦闷,他炼过钢,受到了启发:“石炭,将石炭像木柴一样焦化,石炭易得,比木柴更便宜。”

朱厚照鼓掌:“好,焦炭就由子衡来负责,焦炭的燃烧值比精炭更高,得到的温度也更高。”

王尚絧也找到了表现机会:“师尊,窑体应重新没计,除了鼓风灌入氧化,窑体的结构和气流应该也有文章可做。”

手在空中划了个太极阴阳鱼:“在高温下,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是会对流的,二者比重不一样,如果改变窑体的结构能方便氧气的流通,燃烧就会更充分,锦夫开窍了,就由你设计新窑体。”

还给了王廷相点好处:“子衡,这个窑体就是个典型的燃烧室啊,想想热动机该怎么弄?”

王廷相由席地据坐骨碌一个侧滚制起身:“师尊,热流推动活塞连杆,像水力机一般?”

朱厚照怡然点头:“不错,想到点子上了。”

又鄙视了王廷相一眼,怪不得小师弟们都不喜欢他,脏兮兮的不上相啊!白瞎了廷相之名。

工春却没有嫌弃王廷相邋遢,而是很殷勤地上前帮他拍打袍服。

一边拍还一边举一反三:“师尊,按这么说通过观察火焰的色彩也能判定……那个温度?”

朱厚照不能再满意了,给了工春一个嘉许的目光:“说得对,肯于开动脑筋扩展思想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但最重要的还是实验,去着手吧!”

弟子们动力满满,当师尊的可翘足而待。

只是一炉小窑,弄起来也快,朱厚照也只在和尚庙里憋屈了两天,

毕竟是儒士弄出来的家庙,说是苦读,居所也是精舍,只是没了依红偎翠罢了。

当然也跟着金沙僧一起吃斋,有味精的斋宴味道也差不到哪,就当清肠胃。

但长期的和尚当不得,上火。

这也是炉火点燃后金沙老禅师的看法。

“陛下果然学究天人,所用火法,炉温高过老衲所行之术不少。”

老禅师也不好意思称贫了,老倒是真老,不断地揉摸头上的戒疤。

疤痕上重新长出来的皮肤比较嫩,对温度十分敏感,炉温高了一大截,金沙僧不好受。

年纪不大的朱厚照被带歪了,也负手摆起了老学究架子,一边看温度计一边掐手指。

算数呢,辐射温度也可以推导热源温度的:“高了大约八百度,这一炉应该能出宝器,子衡,退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