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334、堂下人断案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334、堂下人断案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刑部三人组还真破局了。

理论上说朱厚照罚胡世宁天经地义,可这不是有刑部办案的借口嘛,也算了给了台阶,朱厚照顺从了。

胡纯也是用力过猛,他跑到刑部找李承勋,将胡世宁被罚一事说得十万火急,想让三位叔父出面劝服老爹。

可李承勋多了个心眼,与另两位老铁一议,结合自身体会,均觉说服为下策。

魏校还当即断定:“不行,以永清兄的性子,说不通,以师叔的脾气,没余地。”

他又想起了那天被绑起来的光景,再看看胡纯,摇摇头。

那天还有几个小的讨喜,今天这事就是小的引发的,那怎么缓?

余祐一听来龙去脉就觉得要糟;“师父也没科举啊,大师兄这是怎么啦?糊涂啊,以这个借口说事,还不把那位小师叔气得跳起来!”

余祐不由自主地打了个颤栗,此路不通啊!

李承勋倒是猜到了胡世宁的心思,又向胡纯确认了一遍:“永清兄是只拿胡继说事还是连带世侄一并论?”

胡纯回想了下,露出苦脸:“父亲说要让侄儿二人参考科试,倒并未谈及其余,不过小侄的师父并不排斥举业……”

胡纯也想到了,问题出在胡继身上,说不下去了。

李承勋说了出来:“唤,世兄表面上是谈举业,其实是不愿继儿以武职出身,这不是去捅那位师叔的心窝窝嘛。”

胡继得宠,打过交道的都知道,那是冲着王守仁的衣钵传人、下一代的大明军神去培养的,进进出出朱厚照都带着呢,明眼人都猜得到。

几人顿时意识到不是劝解胡世宁困境的问题了,得从根子动手。

还好李承勋有急智,马上想到了私事公办这招。

南京刑部现在没尚书也没待郎,就是李承勋这个郎中说了算。

朱厚照让胡纯来,打的就是家事放明面,搞个判例的心思。

也是对刑部三人组的测试,李承勋看出来了。

于是胡氏父子三人就得对薄公堂了,还多了个事主,不传自到,当今天子正德陛下是也。

还有一批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由杨慎和康海分头组织而来,地黄阁与文渊阁体系取得共识,联袂压阵。

就连王阁老也着人送来名刺,要求刑部禀公法断。

这该怎么判?

李承勋连惊堂木都拍得有气无力,生怕一个不好自己就成了惊堂木。

也不是腰骨软,而是次次撞上那位令人头疼的小师叔,他小人家都占理,没天理了!

得,咬着牙审吧!

“堂下之人所诉何事?”

自有胡纯出列:“学生诉家父忤逆悖礼,不尊师不重道……”

胡纯有秀才功名,将案子说得条理分明,丝丝入扣,颇有风范。

当然是在李承勋三人精分析过的前提下。

李承勋走程序,又轻拍堂木:“胡世宁,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尽忠竭守,妄议朝廷用人之道,你可知罪?”

胡世宁被胡继抡了一遍,又被王鏊喷了一气,本来就打算忍了,没想到冷不丁被扣上这么大个帽子,牙都痒了。

那仨不仗义!

胡世宁切齿道:“本官未有此等行经,无从认伏。”

李承勋被撅了,口苦,他既不能顺着朱厚照的意思来审,也不能拐到胡世宁那边,只能找条中间路线,还得避开重文轻武这条死亡地带。

重文抑武可以做,但绝对不能明说。

这是大明朝,不是前宋,老朱家是打下来的江山,朱棣更是凭武力坐上去的。

虽然当前已经有文恬武嬉的迹像了,可照直了说仍然是政治不正确。

奈何胡世宁太纠结,李承勋精心挑的一条可大可小罚酒三杯的罪名他不认,这堂案有滑向失控的风险,李承勋急忙向余祐和魏校使眼色,希望二位陪审能打圆场。

朱厚照却抓住了这个契机,看来今天不仅有望在科举上开个口子,还有能于文武对立扳一局,必须不能放过。

“咳咳,作为事主,朕要向堂上官禀告,被告胡世宁确实说了看不起武职出身的话,人证物证俱在。”

一堂人皆色变,皇上要闹哪样?

朱厚照要捅破天:“请传当事者胡继和御营都督王守仁问对。”

虽然审案的是李承勋,可朱厚照发话了,他也只能捏鼻子忍。

在等传召王守仁的空当,朱厚照已经命苏进呈上了胡继的任命状,白纸黑字,还忒么是御旨。

李承勋头皮麻了,有了官身可是不能再考科举的,大明没有锁厅试!

他将物证递给余祐和魏校,两人也齐齐抽气,八月天,如寒冬,胡世宁的罪名坐实了。

朱厚照都快把主审官的位置抢了,他主动出面问王守仁话。

“王都督,堂上之人胡继你可认得。”

王守仁配合得好:“回陛下,胡继是本官弟子,现为御营将仕郎。”

刑部大堂沸腾了,虽然这是一堂闭门案,可也挤进来不少人,即便没官身也不差那点见识。

可他们的愣是猜不到朱厚照的葫芦里到底装啥。

将仕郎是正九品的文官散职,也就是预备役官员,它有个特点,可文可武,而且可由皇帝特授,还没人能说闭话。

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职务,朱厚照可以开金口,说让胡继去科举,胡继就能去考,因为这是模糊地带。

也可以直接提拔胡继的武职,那胡继就与科举无缘了。

倒是没有明文规定武职不能去考文试,而是因为明朝的武职起点都高,最低的武职都从七品了,轻易就突破了实职不可锁厅的线。

比如戚景通、威继光承袭就是从三品。

而且有明一朝,也没哪个武人有那个水准,别说进士了,举人都考不上,带个武字的进士、举人与不戴帽的差远了,云泥之别。

武人为什么被贬低,没文化呗。

胡继是个例外,他不是军户出身,属于特简,只要其不越过从七品的职衔,从文从武皆可,培养好了绝能是允文允武的大才。

就人众人惊疑不定时,朱厚照突然发问:“王伯安,你有没有信心担保胡继能入三甲?”

“臣尊旨!”应得异常爽利,王守仁已经知道师尊打算树典型了,一挺身就顶上。

【叮,颠倒举制,昏庸度 1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