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326、不堪儒学敌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326、不堪儒学敌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朱厚照午饭的胃口败坏了,今天特意让御厨特制的文思豆腐入口也不滑嫩了,干涩。

推开碗,招了招手,苏进嗖一声蹿过来。

“干了,肯定是芡汁的问题。”

“哎,小的这就去查。”

赵满儿心善,尝了一口,抿了抿小嘴:“不用去了,照哥怕是上火了,口干。”

没直说这是找茬是情商高留了情面,吴落雁那头已经白眼伺候了。

唉,没法谈,冤有头债有主,找杨慎去。

乾清门正对着的谨身殿就是地黄阁的临时办公地点,杨慎死皮赖脸地占了。

按照内阁大学士的排位,谨身殿要高于文渊阁。

天文地理,被文渊阁压了一头,杨慎就想通过地利占回来。

杨慎果然在,正捏着个肉包子跟文牍搏命。

朱厚照懒得偷看,示意苏进送上食盒。

杨慎习以为常,打开一看是他最爱的文思豆腐,不由得啧起了嘴,馋了。

“给你润滑一下文思。”

顺便再洗洗脑!不过这句是腹诽。

等杨慎打了一碗吸上了,朱厚照才开口:“地黄阁的搞法会引来大部分儒生的敌意,搞不好砸了地黄阁都有可能。”

“咳咳”,杨慎果然呛着了,一报还一报,朱厚照故意挑这个时机下嘴,谁让杨慎败了他的胃口。

收到昏庸度朱厚照就想到杨慎将临时敷衍的过墙梯给发挥了,搭到了天上去。

猴头捅破了天就得用五指山镇压,但朱厚照舍不得,毕竟是大明第一才子,还是从小一起玩大的。

昏君,不可以道理计,当然任人唯亲。

但新技能包让朱厚照有了全盘的大局观,明白杨慎的做法是作死。

杨慎受了传统观念影响,将学术之争拉到了抢资源抢位子的老套路里去。

他断断是不服的:“为什么?又没挖他们的祖坟,为什么要砸咱们的场?”

“挖了,这是零和博弈,真的干起来,比党争祸烈百倍。”

朱厚照也没把握立即挑起学争,百家争鸣说得好听,就是一场血淋淋的争夺。

杨慎低估了学争的后果,就像他在大礼议中忘记了皇权从来都不讲理一样。

这是儒家教育落下来的病根,局限性从儒学诞生就带着了。

杨慎依然没意识到,撇嘴:“挖着哪条龙脉?”

酸了吧唧,阴阳怪气。

朱厚照难得正经了一回:“儒家一开始不是现在这样,打败了诸如法家、名家等门派,再将对方的观点拿过来改头换面吃了进去,你想想是不是。”

杨慎沉思,朱厚照又加了一条:“九字真言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后来却成了释家的东西,连手印都没换。”

杨慎讥笑:“三教九流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个大概率的事,王伯安的心学也受了道释的影响,披着儒学外皮的唯心论。如果不是师尊传了他心理学,心学立不稳。”

朱厚照更严肃了:“封建统治从来都是外王内法。”

王是指王道。

真理是唯一性的,非此即彼,不可能包容,只有王道这种政治性的东西才会变来变去。

杨慎的脸色也变了。

再次重击:“百家争鸣争来争去争的都不是学问,而是学术关联着的权柄——王道。”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像街上的帮派火拼,看谁的嗓音大谁的拳头硬,而不是看谁的学问扎实。

权柄没有是非对错,谁抓在手里,谁就可以拿它当刀剑砍人。

胜者掌握学术话语权,对败者生杀掳掠。

从这一点看,儒学不是纯粹的学问,而是治人之术,通俗的说就是拉拢人的手腕。

为什么会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朱厚照又举了个例子:“就好像将咸豆腐脑定为御缮,甜豆腐脑就会被鄙为异端。”

杨慎死鸭子嘴硬:“这从逻辑上讲不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朱厚照讲的是大俗话,你是都是我的,万一别人不受怎么办?打到你服为止。

可要是握刀枪的人也不接受呢?这时候就需要一门思想来占据刀枪的的脑子。

儒术认为将一个人的思想占据了,就能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王道与儒术合流了,孔夫子说仁者无敌。

它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聪明如杨慎当然能想到这些,只剩下苦关:“不合王道都要消灭,百工为什么被压制,即便是八杆子打不着。”

朱厚照像点师父样了:“打得着的,比如种田的技术,如果一种作物盛产,老百姓吃饱饭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不会感念士绅,会认是作物的功劳,跟屁股后头讲大道理的儒生无关。”

杨慎的思绪里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于是这种作物就成了异端,新事物在王道的社会框架里没有存身之地。”

朱厚照重锤敲下:“所有的荣耀归于王道,这就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儒家就依附在王道上,一切削弱王道的事物都必须打下去,至于败者冤不冤枉,他们管不着。

《论语》对樊迟的评价就体现这一点,樊迟去问孔子怎么样种田,被骂小人,脑子不开窍,重要的是种田吗?重要的是掌控种田的人。

科学技术讲求的是效率,而儒学强调的是安全可控,它们本来就不是一码子事,不能放在一起对比。

甚至社会哲学也不一样,社会哲学依然讲求效率,而儒学的出发点是儒学做主才有效率。

关键在于谁做主,不在于效率,甚至为了主导权可以牺牲效率,参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杨慎已经事实上脱离了儒,却不自知,这是朱厚照的锅,忽悠很成功。

拜了朱厚照这个皇帝为师,杨慎照着儒家的惯性思维以为自己就代表正确,也依此行事。

殊不知当前大明派的“龙哥”并没有坐稳位子,在这条“街”上说了还不算。

真正统治大明的还是“王道”,谁能掌握王道,谁就是大明的主人。

朱厚照不能跟王道作对,他只能偷偷地将屋里的梁柱换了,替上自己的材料,久而久之,这座大厦就易主了。

符合昏君的生存之道,差点误了弟子。

说过要授业解惑的,得点到:“偷梁换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