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318、气理本相融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318、气理本相融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又急了,鼻音喉音呼呼作响。

可这一次朱希周学精了,没马上冒火,而是喘着大气听听朱厚照怎么说。

吴杰向朱希周展露的真相让他惊惶不已,事情远比他认为的复杂得多,也难以至信。

可吴杰都能拿出证据,朱希周不想接受也不行。

在心神受了震荡后,朱希周也变得谨慎起来。

合了朱厚照的意,他又掏出了个手抄本,放到了胡继拿出来的那沓上头。

胡继顿时像猴头一样抓耳挠腮,师公也太会吊人胃口了,有秘籍也不一次过拿出来,总是时不时地掏出一本。

手抄本,独门,想看着抢先版都不行,朱希周上手了。

是刘忠编写的“教材”,不过经朱厚照之手补充得更完备,都是后世考证过的论据,当然不怕拿来给古人挑刺。

这本《理学集成》让朱希周看得瞠目,跟他接受过的学问偏差太多,偏偏又是详实的风格,一处处都有着注释明证,驳不倒。

而且上面大喇喇的野亭先生署名也让朱希周三观尽毁。

刘忠这个老实夯连玩小手段也不会,以为用了野亭先生别人不知道,殊不知朱厚照早就在京中给他扬了名。

牟斌干的。

为了压一压刘瑾的气焰,也让一些人脸红耳热,朱厚照让京城里的天玄卫细作将刘忠写的野亭先生墓志铭传得到处都是。

朱希周离开京城时,野亭先生的盛名一时无俩。

太高杆了,将刘太监气得吐血,却奈他不何。

也帮朱希周重建了三观,既然南京大宗伯前辈刘学士都与朱厚照一样的观点,看来日月堂的底蕴很深呐。

看人看脸,看书看封面,朱厚照又一次利用了刘忠装裱门面,也让朱希周心理动摇了。

王守仁立功的机会来了,他向朱希周抱了抱拳:“懋忠师伯,不管是气学还是理学,其根基都得以实为据,不能信口狂言,如果不是被歪曲,理应殊途同归,因为道法自然和格物致知,手法有别,本源于一。”

朱希周边看边听边点头,这个道理是真知灼见。

两人其实年纪相差不大,不过朱希周是王守仁的前辈,所以称一声师伯也没让王守仁为难,朱厚照都认了,他只能做小。

这种放低了姿态的表达朱希周听得进,而且王守仁讲的也在理。

朱希周是正人,虽然梗了些,但不会狡辩,这个道理说明白,他也思索上了。

又看了看手里的书,确实啊,只要改一些要害的东西,南辕北辙是必然。

而且不用朱厚照提,朱希周自己也知道经典被改了不少,只不过以前没人给他捅破这层窗户纸,他不敢住深了想。

知道了答案找线索当然很容易,朱厚照肯定知道理学是被有心人歪曲过的,所以拿出来的东西也很稳,经得起推敲。

于是他又进了一步:“师兄,不如咱们将先皇的实录修订拿过来,就放在日月堂的理宗进行,然后借着编修实录,咱们再把架子搭起来,做一个理学的还原完善如何?”

历史上朱希周是《孝宗实录》的编撰官,与其让别有用心之人来歪曲孝宗,还不如让朱希周在自己的左右下还原真相,也能掺一些朱厚照的私货进去。

《孝宗实录》对朝政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看不见。

朱厚照提到日月堂还没有理宗这一点很及时,理论阵地就在那,不占了就被别人占了去,想正本清源,得有一支自己的人马。

朱希周眼下也不适合实务,还不如让他搞理论建设呢,朱希周也善长这个。

把理工科的哲学和理论与理学结合起来,凑出一个适合当前大明社会框架的理论体系,是朱厚照应该马上着手的事。

当前日月堂也没有人做专门的哲学和社会学研究,这可是抢占舆论高地的卡位战。

不然太多的士林杂音,朱厚照的谋划会一直受到攻击。

可朱希周还有些犹豫:“先皇实录是李阁老主笔,臣等还是赞划,贸然更易人选恐遭物议。”

朱厚照才不怕呢,不过他有说话堵别人的嘴:“此事朕会与李师傅相商,其实李师傅也没空拘于文务,编好了朕也不会没了李师傅的名望,署名不是问题,关键是朕不希望别有用心之人污了父皇的身后名。”

这个说法朱希周能接受,说到他心坎上了,连朱厚照夹带的私货也一并吞。

“好,就从皇上所言。”

成了一半。

还有一半要努力,王守仁代劳:“理宗实为日月堂之喉舌,换了他人,不管名望、学识还是身份都难以安心,师伯,您就屈就了吧。”

如果朱希周被争取过来,就是这个执喇叭的不二人选。

首先朱希周是由孝宗敲定的,史上也忠心不二,此人生性刚毅清廉,其他阵营没法收买。

刘春、费宏他们会钻科举的空子,朱希周可是宁可儿子考不上举人也不开口的。

当时的主考提调官就是朱希周的门生,主动上门问师尊该怎么出题,暗示得够明白了。

朱希周却装傻:“莫来问吾,亦莫语人。”

结果朱希周的两个儿子一直当秀才。

为了这事,御使请旨给朱希周立崇德坊以表德望,朱希周却拦下了,自己掏钱买下材料,说要盖房子用,牌坊没立成。

可朱希周家里根本没翻修,那边石料就一直放着,日晒雨淋。

也就有了后人称其“盛德为天下师表”的美誉。

但朱希周也不仅仅这些表面文章,他还有担当,大礼议时内阁诸人不想表态,朱希周闯进去逼他们展示立场,“群臣伏阙,公等能坐视乎?”

于是阁老们都被逼下了场,一齐跪在了左顺门前。

为了这个,朱希周与何孟春一同被开了。

但要说朱希周食古不化也不见得,嘉靖后来想立牌坊,很多次要起复他都被拒了,还作了《张良归山图》附诗:“袖却朝簪别汉家,赤松相侯在烟霞,而今悟得全身计,不似从前博浪沙。”

意思是说他也知道像张良一样退隐的,如果所托非人,不如归去。

所以朱希周的忠贞也是得分人看,人家并不傻。

这么一比较,朱厚照觉得孝宗还真给他留下了“真金白银”,很耐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