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82、皇室有宝藏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282、皇室有宝藏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在朱厚照动身前往南京时,在凤阳的黄伟也终于按照朱厚照的指示散布谣言。

回收宝钞的行径有个大漏洞,一不小心圣明了,朱厚照肉疼。

他想到了补救措施,利用民族资产的桥段,让黄伟到处放风,就说宝钞里藏着建文宝藏的线索。

剧本好编,当年建文帝发现形势不利,将大内金库的大批财货藏了起来,又将藏宝图拆开来印到了一批宝钞上。

只要收集大批量的宝钞,拼出完整的藏宝图,就能开启建文宝藏。

当年从太宗到宣宗都在积极的回收宝钞,但因为内府不足所以没有成功。

朱厚照到凤阳祭祖时得到了太宗密缄知晓了内幕,仗着食盐增产,终于忍不住动手了。

很熟吧,这个桥段放后世还能骗不少人呢,用在大明朝,不用说会有相当多的簇拥。

谣言控制在宗室和勋贵间流传,他们有这个财力来与朱厚照竞争。

真正按十贯一斤盐来算其实并不贵,而且宗室手中已经有一批小额盐票了,正好能花出去,促进市场流通。

如此在回收宝钞的过程中能防止这帮家伙从中渔利,再反手坑一把,让他们屯钞捂钞。

虽然朱厚照已经有了第一年增产食盐都搭进去的思想准备,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拿来喂这些肥猪不值当。

同时有人跟自己抢,也能刺激百姓拿出家里垫箱底的宝钞来,万一那些宗室或勋贵利益熏心给得更多呢。

完整回收宝钞估计得占用上百万石食盐,让这些地主老财跟朱厚照分担一把压力是再好不过。

做戏做全套,朱厚照让杨源根据天玄册来解读出了一份所谓藏宝图,真就往里面埋了一批“宝藏”。

到了南京之后网罗一些印刷业的技师,将文集书册做一次大出版,让这些“宝藏”重见天日,不虞再像后世那样失传。

因为南京有传说中无所不包神秘莫测的《永乐大典》。

说来也怪,《永乐大典》的正本不在北京,其原稿和正本都在南京,原稿在正统初年间亡于大火,现在只剩下正本一套,急需保护性发掘。

历史上嘉靖也曾运至北京重抄了一套,完成后正本又送回了南京文渊阁。

后来南京的正本就毁在了又一次大火中,而嘉靖的抄本也散俟了,有人怀疑陪葬进了嘉靖的陵墓。

那些散抄的副本传到了清朝,又被毁弃了许多,特别是关于自然科学的部分。

眼下有原本的《永乐大典》,当然能令朱厚照咽口水。

朱厚照不打算抄了,直接印,上活字印刷铜版,印它几百几千套,广传天下,让它烧不绝,那就万事大吉了。

为什么对《永乐大典》起念想,后世它的知名度大是一方面,另外还受了王鏊的影响。

王师傅到了扬州后朱厚照跟他请教守溪笔记的内容从哪打听来的。

也不敢直接说“朕看过王师傅写的守溪笔记”,那样搞不好王鏊会直接脑溢血,朱厚照是借着跟王鏊谈论开封的见闻旁敲侧击试探出来的。

朱厚照每说一件与王彰相关的事情,王鏊便不由自主地续上了。

问王师傅从哪打听来这些的,王鏊抚须微笑:“老臣曾进了南京文渊阁呆了数月之久。”

一下子把朱厚照对南京的企盼拉满了,这些秘辛永乐大典里也有?

“永乐大典包含了从大明建国之初到永乐年间的实录,还是未编辑过的原稿。”

卧槽马,可以刨祖坟了,没准郑三宝的航海日志里头也有。

王鏊还给证实了:“其实三宝太监所著水文图志在大典里也有的,皇上之前对刘大夏藏了水文图志咬牙切齿,大可不必,大明有足够的器量。”

朱厚照在心里腹诽,那是你用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再怎么物华天宝,也经不经这帮蛀虫挖。

还用出了闲置许久的无辜眼,看得王鏊败逃,连劝告都忘了。

很快朱厚照也像王鏊一样想吐血,他将文献当宝,刘瑾却拿这些当草。

即便是刘瑾按照朱厚照的预料将一批官员罢绌到南京,但仍然使人郁闷,因为刘瑾的动作过大,安抚起来成本就高。

用的理由就是编书谬误。

这部《历代通鉴纂要》丛书共六十册,是李东阳主编,刘机、刘春、费宏、朱希周、张元澄等人协从,翰林院和国子监的文胆全都出动了,自孝宗年间搞到现在,差不多十年,相当于大明朝的《资治通鉴》。

刘瑾让张文冕在书中找出了几个错别字。

古文嘛,通假字特别多,非要生搬硬套扭一边去,再歪着解读,大不敬都算轻的。

让刘瑾抓住了把柄可不得了,李东阳首先上疏请罪,那些翰林们没办法,也只能跟了。

李东阳是坐镇中枢的定海针,刘瑾不敢拿他怎么样,也就申饬了一下。

剩下的人就惨了,七月初一的朝会上,礼部尚书刘机免职致仕,他就只能帮朱厚照顶到这里,要去西北投奔杨一清了。

翰林院掌院学士刘春、太常寺少卿费宏以下,全数三十六人一体贬蹿。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南党,王鏊出了京,刘瑾就专冲南党下手,比历史上还用力,损失惨重。

刘春是三甲,费宏和朱希周更是状元,就这么轻飘飘地被刘瑾扔出了京城。

朱厚照又可以捡宝了。

里面还真全都是宝,哪怕是最不显眼的监生张元澄,只是个举人,因楷书极佳而被荐入中书科办事。

他只负责抄写,而且是照着别人拟好的稿抄写,照样被丢了出来。

其实是因为刘瑾曾经听说张元澄的字太好,让张文冕上门索要,因为张元澄也是松江人,是张文冕的老乡。

张元澄不给面子,刘瑾就记下了,这一次借题发挥。

朱厚照用得着啊,周瑛还跟朱厚照提过张元澄呢,说他的字能当印刷体了,一处谬误都难找。

正好要印书,就给朱厚照送来模板,这样的好事哪找去。

【叮,私好废公,昏庸度 10】

对了,已经被朱厚照表面上贬绌的王瓒这一次也没逃过,因为参与了编修,罢为平民,永不叙用。

王瓒可以一心一意做泥石流了。

可收买这些人的代价高,刘瑾这股泥石流是要让朱厚照也大出血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