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79、通货不太行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279、通货不太行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个不停,整条街都张灯结彩,扬州期货商社和黄崇德的扬州会所开业了。

皇帝来剪彩,全城的商家都来道喜,还有一百多席流水宴,是皇上御颁的新式淮扬菜。

就连路人都可以领两个大肉包子随喜,扬州地面许久没有过这样盛大的场面。

朱厚照的会所梦终于实现了一丢丢,可他的身边却站了个“黄脸婆”。

按说就算比不上北京万达街开街的盛况,至少也应该人潮汹涌摩肩擦肘吧。

并没有!

就连准备的大肉包子都一定能领完,因为大街上没什么人。

连年来灾害不断,对大户来说不算什么,可市井就萧条疏落,扬州这样的商都也无法幸免。

大宗的盐业交易并不能惠及民众,带不动。

朱厚照发现了这个问题,普通的老百姓消费能力约等于无,让小票额盐引的发行遇到了冷场。

这怎么行?小额盐引可是沈沉鱼在床上想出来的妙计,如果女票的热情被打击,光枕头风都能将朱厚照吹感冒,得头疼死。

王文素说老百姓手里是真没钱。

王掌柜多年营商,对民间的情状很清楚:“百姓们手里最大的收入就是粮,灾害不断,就算手里有存粮他们也不敢将粮食粜出,仅仅是维持最基本的吃穿用度,唯一不同的也就南直隶苏松两府,其他地方大抵一般模样。”

简单地说就是没内需,用不着钞票。

“可苏松两府的税赋也高,除了税赋,余粮的粜出还要被盘剥一头。”王鏊说到这就打住了。

王阁老忙完了凤阳的事,终于慢悠悠到扬州来与朱厚照汇合。

其实是看完了凤阳的热闹,终于看明白这个不省心学生到底在干什么,劝是不可能劝了,担心还在。

杨慎这会也来凑热闹,研究院有了地方,却还没人,他也袖手学着朱厚照到处玩。

给他玩出了些东西,至少了解民情:“粜米的话,会被硬压着收宝钞,擦屁股都不爽利,谁愿意要这东西。”

话是没错,但听在王鏊耳中满满的粗鄙,让王鏊狠狠地瞪了一眼朱厚照。

习惯了,王鏊也就不再执着于礼节。

他是生气朱厚照将杨慎带歪了,本来好好的一个儒门天才,现在像朱厚照一样不着调,不愧是气宗,能气人。

杨慎开了盖,赵俊也就有胆量跟着说:“不仅仅税赋之外的米粮交易,其实官吏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宝钞,这就是皇上发补贴前官吏穷的原因,许多人不得不处心积虑地捞油水,不然活不下去,贪鄙之门就堵不上了。”

王鏊来了个总结:“表面上看官吏的俸禄并不少,却因为宝钞的关系废了大头,只剩下䘵米用于开支。”

朱厚照不淡定了,虽然在史书上也看到了这一节,但文字叙述过于苍白,远远不足以表达真实的凄惨。

要不是说到了这个话题,朱厚照都没想起来大明除了铜钱银钱还是有货币的。

他还随口问了句:“宝钞发行了多少?”

“无数。”王文素这个银行掌柜可是识数的。

也不用朱厚照问谁干的了,王鏊直接给刘瑾上了眼药:“宝钞是户部承印,却由内承运库发行,多用于征收民间物资,这就是大家反对织造的原因,拿走了现货,只给宝钞。”

赵俊老实到底:“其实征发民力远不止田赋那一点,不服役的话要用钱粮抵,可服役的话除了吃不饱的口粮就只能领到宝钞,相当于白白浪费了劳力,这就是百姓们诡寄逃赋的原因。”

杨慎好不容易找到了让师尊吃瘪的机会,猛地扎:“像在淮安、凤阳那样干活领到现钱的,别的地方没有。”

到了这份上朱厚照彻底恼火了:“可报到户部、工部、兵部的劳役和内承运库的皇产都是折了钱粮支出的啊?”

王鏊没客气:“对,所以还有一批人专门做宝钞的兑付,叫钞户,中间有大利。”

抓一堆免费劳动力或者买东西给用不着的宝钞,只要是不恨钱的,都愿意干。

朱厚照不干,这又是一桩从他兜里抢钱的事,必须不能忍。

王文素还是很体恤朱厚照这个师弟兼东家的:“小票额盐引遇冷,主要还是因为户口钞盐法,每户每丁一年配盐一斤,收钞一贯。另外商户门摊课税也只收宝钞,逼着百姓和商户与钞户兑换宝钞。”

杨慎又补了一刀:“钞户都是与镇守太监有关系才能干。”

扎不着,朱厚照已经有了回旋的余地,在王文素说出户口钞盐法时,朱厚照想到了办法。

“这就是历史积欠,等于以前朝廷给百姓打了白条,所以任何与朝廷有关的通货都没了信誉。”

王鏊点头:“太宗到宣宗年间还是想过办法,但因为宝钞无根,还是止不住颓势。”

“没有准备金和担保嘛,很正常。”

朱厚照说的王鏊没听过,但他也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了。

让人拿来一些宝钞,朱厚照在研究过后发现,明朝的宝钞印制还是很精良的,有图纹有水印有灌号,可以做文章啊。

朱厚照想到的不是钞票,而是发票,那是可以抽奖的,能防止偷漏税。

“朕要回收宝钞。”

一众人都被他吓呆了,沈沉鱼终于露出了守财奴的一面:“哪来这么多钱?”

朱厚照道出了办法:“当然不是按票面来兑,而是十贯宝钞一斤盐,直接换小额盐票。”

沈沉鱼碎嘴唠叨:“那也不少。”

“不怕!”朱厚照拿出一张宝钞,指着上面的灌号:“既然是户口钞盐法,那这上面的编号就与户口相关,必然是登记过的。”

杨慎挺意外:“这样不就是给钞户送钱?”

朱厚照很有把握:“他们一个子也赚不到,赔死他们。”

“计将安出?”王文素很实干。

“一户只发一斤盐引啊。不管屯多少宝钞,一年只能换出一斤盐来。”

至于发动人来排队,有好处别人不会自己拿嘛。

“朕还会从灌号中抽出大奖,每县十户,中奖者得百斤盐引,这个就不限,十贯有一次抽奖机会,那么一年后百姓手中的宝钞就差不多收完上来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