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58、浊淖开新渠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258、浊淖开新渠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何瑭与曹凤有旧,而且他们一伙到了南京,徐祯卿把唐寅给拉了过来,一圈人谈得投机,品评天下英才,偶然间就谈到了曹凤。

唐寅也拜托何瑭想办法帮曹凤进言,还写了封信给朱厚照,大意是让他卖身没名没份的干活可以,把曹凤的事给解决了,当作投名状。

哪能反向收投名状的,但想到这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的典型作派,再加上一直嘴馋烧鸡翅,朱厚照忍了。

何瑭一提朱厚照就想起来,曹凤还会因为恶了刘瑾被扔到漕运衙门当总督,并被设计陷害,诬蔑曹凤贪赎,在任上含恨吐血病死。

对上了啊,正好可以拉过来分担张敷华的担子。

鹤是高傲的,会独处,但也可以群居,给张敷华找个帮手吧。

戴铣的临机决断让朱厚照学了个乖,现下的交通不发达,虽然可以将驿递和漕运弄成一个公司管理,但大宗物流和快件还是要分开处理。

不然消息传递过慢,会耽误大事的。

调曹凤过来,接手驿递的事务,能分担掉张敷华的重担。

也不能全都拿掉,忙惯了的人让他一下子轻松下来,什么病都来了。

保持身心愉悦才是最要紧的,最能让张敷华高兴的事莫过于一举将淮河两岸的老大难解决。

开新渠吧,清理出来的沉泥还能改造田地,马上就有沃土千里。

当着何瑭和张敷华的面,写就了圣旨,着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曹凤巡抚两淮,兼驿递事。

还给唐伯虎回了信:成交,得加价,进献烤鸡翅一顿,待朕亲临南京时兑现。

至于现在,一事不烦二主,戴铣先帮没到埠的曹凤担事吧,反正事情也是他挑起的。

然后朱厚照才从张敷华那里拿到了李东阳的奏疏,让他当场尬了,什么不提为何偏偏提书法,朱厚照瞄了一眼刚刚写好的一旨一信,假装没看到,手一滑,李东阳的信就掉进了火盘子里。

“哎呀,李阁老的信写得情真意切,朕颇为感动,一时意动就掉了。”

李东阳也不学好了,没有走传统渠道上疏,而是走了张敷华的私人途径。

估计张敷华离京后也常常给李东阳写信吧,这老头,当起了两面谍。

朱厚照都这样了,张敷华也不好意思啰嗦,而是拉来了湛若水,一起研究怎以将治河、开渠、复盐场弄到一起来。

那就得有水泥。

讲个笑话,后世的宇宙第一水泥供应商海螺的老巢没水泥。

海螺就是在现在的南直隶后世的安徽、江苏发展起来的。

可放在大明正德年间就难。

工人倒是不缺,去年淮南刚刚大灾,有一大堆逃难的流民就在淮安周边,让李良去拉来就行。

难点在于没有技术工员,开封的水泥厂刚开始建窑,气宗那几根单薄的“秧苗”既要筹措日月堂河南分舵,又要给工人们当技术指导,实在是抽不出人来了。

王瓒又去了大西北,朱厚照手里没有人了。

朱厚照只能又补了一份圣旨,让王瓒搞定西北的水泥厂赶紧回来,就让曹凤顺道拖着他走,不然杨一清估计不放人。

可眼前怎么办,等?

等不了了,湛若水咣当一下膝盖就敲到了地板上:“请老师开坛授法,广大门庭。”

这这?朱厚照犹豫不决。

湛若水早就准备好了方案:“开封设了日月堂,淮安亦可设日月堂,可请赋闲家中的德辉先生带领一批南京国子监未进举的监生前来,以德辉先生的厚望当可成事。”

原来要跟王守仁别苗头,还把王守仁的老爹给算计上了。

不过王华又背了一锅,倒是自请致仕了,眼下也确实是闲着。

朱厚照望了一眼张敷华的白头发,心里感慨,又多了只白头鹤呀。

同时他觉得有趣,历史不变的话湛若水以后会是南京国子监祭酒,想不到他早早地就将主意打到那里去了。

现在的南京国子监荒废了,早就没有了明初监生过万的盛景。

除了一批捐钱混监生资格想通过贡生出头的科举败者,其余的都是些在科举上天份不足之辈。

如果由王华出面来拉人,估计确实能拉出一批。

这些人考进士或者不行,但毅力可嘉,也通文墨,改条路,没准人一挪就活了。

可以是可以,可朱厚照还是向不避事硬挤在一旁的吴落雁抛了个眼色,朕可是昏君,哪能当教书先生呢!

吴大丫不救他,谁让照哥没有满足人家的心愿呢,活该,陪学生睡去吧!

湛若水逼得很紧:“陛下只需坐镇中枢,教材已经整理完毕,现在需要的是陛下的名望,陛下在这里,有志于此的生员必然望者景从,毕竟是天子门生,那些家境贪寒的监生还是愿意搏一搏的。”

朱厚照感觉怪怪的,自己变成了那架摩托车。

那也不好搞,当吉祥物也得摆POSE不是,不自在啊。

吴落雁也叛变了:“臣妾给皇后和满儿捎了口信,她们很快就会到淮安来,而且拿下了开封,济宁的调度作用也不大了,不如移至淮安来。”

这么说四美很快又会凑齐阵容,好像,似乎,也许……

朱厚照终于找到了昏庸的借口,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但有条件:“朕不上课,顶多是课业优秀的朕给他们解解惑划划重点什么。”

那就不得了,何瑭都有些心动了,要不专精医学的同时也涉猎一些?

张敷华也心动了,一同致仕的杨守随没留京,回了鄞州老家。

张敷华想着杨守随才干也有,只是为人有些迂拙,只要解除其对朱厚照的误会,出来做点事发挥余热也不错。

于是张敷华就替杨守随求情了。

朱厚照无所谓,翻了翻史书,发现杨守随风评还不错,而且杨家的家境比较好,属于那种家里有钱不需要贪的,便也允了。

可这样就牵扯到了杨守随的从兄杨守阯。

杨守阯是曾经的南京吏部待郎,南京御使案之后他上疏请致仕,不等批复直接挂冠归去。

他的女婿陆偁有一个好友杨贵,也是杨家人,曾经跟着张缙做吏属,应该了解内幕。

此人本应被人暗害削首,却因为张缙更早事发而躲过去。

朱厚照不小心接触到了江南的一张大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