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53、赶场和辞官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253、赶场和辞官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刘吉想岔了,其实压根就不是小气的事,更不怕影响,宁王想通过钦宴试探一下江西官场众人的心思,唯恐场面小了。

而且还得快,宁王又添了一道:“就明天吧,对了,交待清楚下面,贺礼一概敬退,还得加一份谢仪。”

这回刘吉是真担心钱了,这样搞,没有几万两下不来,近百人,一人送一百两谢仪就是一万两,少于一百两送得出手吗?

不过宁王已经说了这是长久之计,那刘吉也只能勉为其难,闭口不提,领命而出。

刘吉此刻脑子里盘旋着的是让他联络的几路山贼来一起担着。

鄱阳湖里长江水道上的水贼、去往广东方向的山寨、还在出江西去往南直隶、湖广的几个交通要道暗桩,盘踞着的贼寇全在宁王府的庇护之下。

宁王府帮这些山贼或者打通官府蒙混,或者通风报信、销脏转嫁。

这是宁王府主要的银钱来路,也是宁王府被其它宗室看不起的原因。

都干到打劫行商这么没技术含量的营生了,还有什么值得高看的,下作。

其实宁王府遍邀宗室私下通气就是为了这个,加大打劫力度得先知会各路强龙,不然惹到了不该惹的人,局面难收拾。

而且谈好了宁王府还可以收一成押运护送的保护费,很划算。

连当保镖也干了,宁王也太没出息了吧?

吃相难看是因为宁王府被盯着,从朱棣那会就一直移来移去,防着他们生事。

所以宁王府一直没有捞到什么好的进项,更是许久不得近兵事,也就是迁到了江西这些年才好转了些。

周王府可以小看宁王府,那是他们的底蕴和老巢一直没动,占了天大的便宜。

根基不好,所以宁王府不下力气又不行,宁王心有大志,那就得花大价钱,不然去京中送礼打通关节的钱哪来?

甚至为将校们通关节也与此有关,宁王想拉着护卫营的将校们入伙一起干,换身衣裳就由官兵变成了强盗。

可这是掉脑袋买卖,没有足够的价钱收买不到人心。

所以宁王府就走上了恶性循环,没钱了得去抢,想抢就得有武力,聚武力得花钱,出不来了。

复卫,是宁王府盼着许久的曙光,更何谈能将这支名义上的武力掌控在手中,宁王高兴得没样也就正常了。

刘吉又没走成,宁王高兴过头,想一出是一出:“回来,还有一事,让赴宴的官员着礼服。”

刘吉快要不能呼吸了,他知道宁王有想法,也想拉主子的衣尾鸡犬升天,可这不是还没准备好嘛,宁府的实力不到哇。

幸亏宁王还没冲昏头脑,他补了个理由:“太后的圣寿节快到了,以感圣母恩德,祈福相祝为名。”

总算是没有红果果,虽然这个理由牵强到没人信。

江西提学副使蔡清就不信,请帖满城飞,是个人都知道宁王啥心思,这个宴,不能赴。

不仅不能去,蔡清还给宁王写了个便帖请宁王打消念头取消宴会。

蔡清的为人就是这么耿直,在他看来江西官场中着急准备礼服的人个个都是插标卖首,逾制到没边了。

不当朝官,很多人的礼服都没带来,因为平时用不着,只能现做,那徨急的样看着可笑。

可这话跟宁王说不通,他就是打算通过逾制来摸清江西官场上上下下的心思,怎么能听蔡清的。

而且蔡清也早就跟宁王有牙齿印了,蔡清刚到南昌时,没有依例拜见宁王,而是先拜谒孔庙。

这也是小事,但蔡清跟三司官属说了,圣人大于王爷,改规矩,以后都先拜孔圣人,再厄见宁王。

宁王听说了之后气得摔碎了一桌的瓷器。

后来蔡清到王府拜望时宁王故意挑了个很生僻的韵让蔡清赋诗,十息不到就呛声:“提学使连诗文都做不出来,如何提携后进?”

蔡清当场拂袖而去,从此与宁王不相往来。

所以蔡清的劝谏不但没起作用,还反推了宁王一把。

朱宸濠让人传出口信,谁要不来,就是不给面子,他会向刘太监和皇上弹劾不来的人对圣母不敬。

拧上了。

蔡清自己也是个拧吧的,四处去拜访上官司属,也去找相识的官员,可大伙都来了个闭门不见,推三托四,总之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

官场上就是跟红顶白,林俊去职,新的巡抚到了,谁还认识蔡清是谁。

蔡清跟前江西巡抚林俊是密友,同为福建老乡,还是一榜举人,经常同塌酣眠。

蔡清很清高,但也确实是个大才。

他考上了举人不考进士,耽搁了六年,被老母亲逼着考上了进士,也不做官,请病回家做学问,与湛水若差不多样,后来也是个教育家,破家四处办学。

而前江西巡抚林俊也是一样两袖清风,所以林俊一向视蔡清为知己,林俊还当江西巡抚时有什么事都与蔡清商议,蔡清就相当于半个巡抚。

这也是蔡清跟宁王打对垒的原因,江西最高长官的面子谁敢不给。

不久还是口热灶,门庭若市,转眼间门前冷落鞍马稀。

也就一个多月前,林俊的老母病逝,林俊回家守制,风向转了。

也让蔡清看清楚了形势,林俊在时有人挡风雨,这回没了大伞,蔡清有点冷。

林俊跟宁王牙齿印也很深。

宁王府要加征䘵米,都没向上请旨就被林俊打了回去,巡抚不附签,奏疏送不上去。

林俊还向上请奏削减宁王府的定制,将宁王府殿堂改琉璃瓦逾制的事捅上了去,在奏章里向朱厚照劝谏:“勿涉叔段京鄙之求。”

翻译一下,就是劝告朱厚照不要学段伯纵容宗室为恶,也暗示宁王有叔段的野望,不要到时没个好下场。

这是半年前的事,那时朱厚照还没穿呢,哪里愿意顾这些。

林俊走了,蔡清发现自己会变成宁王泄愤的工具。

看样子宁王是走通了刘瑾的路子,这会风头正旺,很难撄其锋。

那还留恋什么?这官,不做也罢!

蔡清也不管了,提笔写就辞官的奏疏,直接就挂冠而去。

他是提学副使,就是闲人一个,没有什么可交接的,也沾不到钱权,等闲是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