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32、蛟龙出渊窟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232、蛟龙出渊窟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一通猛造,吃了个爽,朱厚照这才发现自己还是昏庸了,便假假地圣明了一回:“士卒们的饭食都安排好了?”

张永应景:“还像在神机营时一样,咱们吃什么士卒们就吃什么,海鲜、驴肉营里都备了的,超标的部分奴才垫上,好不容易到了登州,咱也给弟兄们接接风,咱家也是神机营出来的嘛。”

还不忘跟汪鋐和戚景通交待:“登州营和水师与神机营、碣石营联欢,咱家这个登州镇守太监不白当。”

行吧,张永也算是穷人咋富,报复性消费,就让他任性一回。

其实是张永觉得不能给黄伟比下去,上次在长芦盐场黄伟的手笔不小,张永都觉得自己成了大头娃。

可沈沉鱼一下子将他的分红结出来后,张永又挺阔了,怪不得小气吧啦的黄伟都大喘气了,原来是发啦。

张永也大约知道这一回是怎么发的,那还怕个啥,捧了个金饭碗,怎么也得豆汁喝一碗倒一碗不是。

更何况皇上身边的圈子也是张永的圈子,把这个圈子巴结好了,以后岂不是更好过?

所以远超规格的接风宴就出来了。

京中的李东阳最近总觉得乍暖还寒不适应,冷不丁的打哆嗦。

想起不知浪到了哪的朱厚照,李东阳提笔,正正经经地给朱厚照写了封奏疏。

也没说啥,就劝勉陛下多练字,以前挺正的馆阁体拉下了,变得潦草不合章法。

朱厚照的圣旨京里收到了,毕享已经出发,朝臣中又有许多请了病假,李东阳养好了病,已经开始出来视事。

奏疏潮李阁老没凑热闹,而是冷眼旁观,他从外家那里看明白了许多,想着安慰夫人,结果李夫人朱大小姐给了李东阳亮了个折子。

“太皇太后拉了妾身入股,这月结了一万多两的分红,听说许多老姐妹也参了份子。”

李东阳沉默了,回想了一遍刚写好的奏疏,只是劝陛下练书法,没啥不好意思的。

就是嗓子有点干,想喝两盅,却被李夫人夺了酒壶:“吴大人不在京中……”

那就算了吧,最近坐得身心舒泰,就别找事了。

王守仁收了两个小弟,当然要显摆,宴后,他们凑了个小局,茶水上好,有些烫,戚景通等不及。

“王大人,到底怎样才能不耽误练兵又挣钱,卑下不贪财,可皇上说不会挣钱就把卑下的职事给撸了。”

汪鋐没出声,却出动了眼神,锁定了王守仁。

也许是洗尘宴吃撑了,王守仁嘴瓢了:“很简单,吃兵卒的红利。”

戚景通和汪鋐一个嘴巴两个大,确定这是王伯安?不是被某个奸臣夺了舍?

王守仁自顾滔滔不绝:“师尊说这叫劳动力红利,将训练与劳动结合起来,通过劳动锻炼士卒的配合和令行禁止,同时将劳动与训练大纲结合起来,让兵士们干活,揽工程,不论修桥铺路筑城建舍均可。”

戚景通眼里已经有了浓浓的质疑,汪鋐更是差一点骂出了口。

可王守仁竟然没有意识到,还一脸自傲:“神机营在军中特训时,平均一个士卒每个月可以为自己赚十两多银子,还比京营的支费省了近三成,我们就修房子、打井、建窖口,反正有什么活接什么活。”

“那训练不全荒废了吗?”戚景道终于还是憋不住了。

“哪能呢?你说堆一口石灰窖跟建一个坞堡有区别吗?挖一口井跟练习攻城地道又有什么不同?再说营房也得修,把活练好了,给百姓们修房子收便宜些是不是两头都合算?”

汪鋐不骂了,陷入沉思。

可王守仁就拿他当突破口:“宣之兄,吾有一事不明,水师平时海训跟渔民打渔有何不同?”

汪鋐还仔细想了想才答:“除了操炮和跳帮接战,大体相当。”

王守仁拍手掌:“对啊,水师的兵卒也多从渔民中来,何不把训练和渔事结合起来,如此便两不相误了,不训练他们也是晒太阳喝酒赌钱打屁,有些干脆就溜出去打短工,可挣到的工钱还没咱们给的有良心呢,钱都被那些拉头挣了去,京营也这样,所以师尊才将京营给废了。”

王守仁说起来都气哼哼。

汪鋐也作难:“打渔也没地方卖,不值钱。”

王守仁拍胸膛:“交给我啊,杨慎会制冰,新鲜的渔获马上放入冰碴就能拉远路,十几天都行,师尊说这叫冰鲜,运到内陆能卖上价钱,百姓们还多了一味肉食,都有好处,老吴说海鲜有营养,想生孩子就得多吃。”

说着王守仁还看了一眼戚景通,嘿嘿直笑。

没让戚景通发作,立即站队:“别生气,吾跟戚指挥一个毛病,结婚十几年了,到现在都没继上蒸尝,不过最近感觉身子好多了,应该这趟回江南就能补上。”

好好的楼还是让王守仁给起歪了,下面聊的东西不足为外人道也。

次日,朱厚照在张永的带引下视察了一遍登州造船场,仔细地确认了造船的流程之后,朱厚照下了结论。

“张伴伴,造船场的路子走歪了,怪不得造不出好船呢。”

这番话被一旁的老船工听了起,老头一个冷哼:“黄口小儿,大言不惭,老头造了一辈子的船还不敢这么说,你这毛都没长齐就在方家面前放肆,你家大人没教你礼数吗?”

朱厚照不生气,还笑得灿烂,向老人家施了个礼:“老丈请了。”

得了应有的尊重,老船工脸色和缓了些:“张太监虽然不懂造船,可他敬重场子里的师傅,大家也跟张太监掏心掏肺,绝对不会糊弄他。”

原来是这么回事,朱厚照放心了,登州造船场不是不用心,而是没用对办法。

有了明悟,朱厚照就有了入手的点。

他又向老船工打了打拱手,没法子,有本事的人就是有脾气,得包容,这是朱厚照从王钟英身上学会的。

后世生产技术那么发达,老技工仍然是无价宝,况大明朝乎。

这些老技工都是打江山的看家宝定海针,怎么尊敬都不为过。

但话得说明白:“老丈,造船场就是蛟龙窟,这蛟龙是一窝窝生好,还是一条一条生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