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206、文华宴埋谗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206、文华宴埋谗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刘瑾担心文臣不听话找麻烦,十条玉带一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伸手不打笑脸人,刚得了玉带,这些人不管在哪一个阵营,都不好意思马上找苗头。

如此确实可以换来一段安稳日子。

关键是颁玉带的成本低,与朱厚照到处送人的蠎玉腰牌一个样,还真的是趋之若鹜,连刘瑾自己也将那块青龙玉牌别在腰间,引以自傲。

而且玉带是以朝廷的名义发,人情是自己领,皇上也得了脸面,大家都好。

刘瑾还能好上加好:“干脆做大一些,赐了玉带之后,设文华宴,大力宣扬,着为成例,那以后所有大臣都会引为钜望,后来者便会因为玉带而倾心掏腹。”

他打的是用这个拉拢人的主意,前面得了玉带的人也可以排挤出去嘛,再换上自己的人,这样就可以在人心方面玩弄操纵了。

果然,什么东西有了榜就会引发众人的竞争,前面的朋比榜是打,再来一个玉带榜是拉,拉打之间,不就将自己想要的人筛选出来了嘛。

张文冕也对刘瑾的主意叹为观止,马屁奉上:“文华鼎盛,如果这样的盛会由刘公主持,必须增光添彩,传为佳话。”

刘瑾满意地颔首,正想应下,却猛然一转念,他幽然一笑:“不,我不去,这事该让萧敬来主持。”

张文冕被闪了腰,嘴里的阿谀之词吐不出来,卡在喉咙里,一顿咳嗽。

也趁机重组了词句:“咳咳,刘公所言甚是,确实不能太上赶,有些人的脸面不能给,不然万一到时他们蹬鼻子上脸,刘公下不来台。”

当然不是这样,张文冕被刘瑾落下了两层。

刘瑾也没明说,只道:“萧太监不是一向喜欢结交士大夫嘛,让他去凑这个热闹,看看太后的反应。”

其实是刘瑾想着借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张太后,引蛇出洞。

现在朝中能说得上话的大臣都与张太后不是一条心,死抱着张太后大腿的梁储又被边缘化了,几乎成了独夫。

朱厚照出了京,反而将了张太后一军。

皇帝在太后可以压着皇帝,皇帝不在,太后是不能干政的,有点节操的文臣也不愿听太后招呼。

不如给张太后一个机会,如果她伸头,那就像朱厚照敲张氏兄弟闷棍一样狠狠地打一杆子,如果她不伸头,那也可以恶心她一下。

此事施行得很快,第二天朝会上就以朱厚照的名义颁出了十条玉带:朕登基以来,臣工上下迁转,固使威仪不足,特颁玉带,奖励勤勉。

王鏊出京了,只能给他留着,但剩下的人也很可观。

莹莹玉带当场系在九人的腰上,碰得叮叮作响,都快闪瞎了朝臣的眼,一时风光无两。

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还没完,散朝之后,特在文华殿设宴,由司礼监秉笔主持,全体翰林见证,夸功耀赏。

热闹了,觥筹交错,恭贺盈耳,不同的阵营各自向己方的大佬一顿猛拍,气氛攀高到了顶点。

这里面焦芳最是扬眉吐气,当了这么多年的小受,一朝挺直了腰杆,爽啊。

他举杯相邀:“各位同仁,值此盛典,怎可无诗文增色。”

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李东阳的身上,在座的除了萧敬皆是翰林,论玩弄笔墨的功夫都不让于人,即便是萧敬也有一手好字画拿得出来,可他们却不能越过李东阳这个文坛领袖。

论诗,李东阳在朝臣中当仁不让居首,论文,那手馆阁大篆不说当前,就是上下几代也是数得着的,而且李东阳的斌论也是顶尖的。

然后大家才发现,今天李东阳比较冷,浑不似以前文会唱和不绝的气氛座主相。

一下子冷场了,焦芳和刘宇想拉抬都不行。

李东阳不出面,谁也不好意思出头,排不上。

闹了个无趣,焦芳得把脸面捡回来,他数步走到李东阳身旁,一揖相让:“宾之兄,联诗作赋,可全指着年兄呢,首辅不发话,大家都拘谨了。”

失神了李东阳这才回魂,猛一听就摇头:“喝多了几杯,头昏脑涨,哪里还作得出诗文来,孟阳你来吧,老夫就不献丑了。”

其实李东阳也不是针对焦芳,他是观察到了不对路,萧敬没有往日内相的倜傥之态,好像就是个泥塑菩萨,在应景呢。

再一联想这一出是刘瑾弄出来的,以李东阳的心性,又怎么想不到水流下面的旋涡,所以李东阳缩了,暗自郁郁。

刘宇当然想帮着焦芳,也出面了:“哪能啊,西涯公,论文你是衔伦翰墨,论历你是老前辈,也该鼓励一下后进啊。”

顾佐也说话了,今日盛典必然流芳百世,却不能让焦芳拿占了彩头。

“在座首推西涯公,还请西涯公见赐。”

焦芳还没意识到别的,只是附和:“对对,宾之兄莫要再推托,老夫没脸面,总不至于整个翰林都请不动宾之兄吧。”

这话没错,李东阳苦笑:“那老夫就献献丑吧,录一篇旧作,以飨盛景。”

李东阳站了起来,从内待手里接过白毫,借着酒劲在一张辅摆好的八尺大宣上挥就。

“有宰相之道,有宰相之体,有宰相之才……”

这篇短文说的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和李泌,其实后面还有一段:人君进君子退小人则治,进小人退君子则乱,一小人退而一小人进则乱益深矣。

但李东阳截了那段没写。

单看章法书迹,这绝对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令人神往。

看完了李东阳挥毫,焦芳也服了,做了个大揖:“谢宾之兄勉励。”

李东阳谦谦然:“不足挂齿,吾以宰相之道期于孟阳兄。”

刘宇也凑了趣:“西涯公的草篆绝了,还请西涯公一同赐下墨宝。”

李东阳挺认真:“至大先生之命,不敢不从,老夫也有私,可不想落到至大先生堂下。”

一本正经的开玩笑,刘宇掌都察院,李东阳说不想到都察院去喝茶。

人皆知李东阳诙谐,也不以为意,齐聚一群等着。

李东阳却没有动笔,而是有说道:“昔日同年师召有匹目盲老马,止卖了六百文钱,若虚先生有地势低下积水旧屋一座,值四两,吾闻之谑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