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172、太监代巡抚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172、太监代巡抚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刘瑾的耳朵嗡的一下响,血脉上涌。

张文冕说得对极了,皇上这么做不就摆明了给他撑腰么?

跟太后起了冲突,不能冲着太后出气,那就随便找一个别的目标呗。

将太后出的难题交给自己,不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说明态度,看,刘瑾还是皇上罩着的人,跟太后有牙齿印了,朕照样护着他,连太后都不回避了,还怕谁?

刘瑾亮出了一口好牙。

可张文冕却想帮刘瑾确定撕咬的对象:“刘公,太后咱们动不了,可太后手下的那些人可没了盾牌,刘公可趁此机会替换人选增加实力,气也出了。”

刘瑾的表情更加凝重了,狗腿子比主子想得更远,得看主人的心胸,如果主子心胸不宽,那分分钟可能红烧狗肉。

张文冕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他还继续唆狗进肉:“而且刘公还可以借此出会对那些不听话恶了刘公的人动手,以当前的情状,一定没人敢多说什么。”

刘瑾是这么想的,但他一下子收拾好了表情,微笑不语,变得难以琢磨。

这个时候张文冕又及时刹车了,总算是没有聪明过头。

刘瑾等了一会,见张文冕不急着表现了,暗道可惜,又有些庆幸,总还是养熟了的,杀了不值当。

于是刘瑾阴恻恻道:“前时那个山东巡抚就恶心了咱家,正好趁此机会将他拿下。”

哟,这可是一块肥肉,张文冕都激动了。

其实焦芳早就料到刘瑾要动山东巡抚了,王岳、范享一案都拖过了年,却迟迟没有动静,大伙都盯着山东巡抚这个肥缺咽口水呢。

不仅焦芳想,刘宇也跟张文冕打听过,张文冕试过旁敲侧击,但刘瑾顾左右而言它,令人好生沮丧。

不成想今天刘瑾自己提出来了,那就是此事板上定了钉。

虽然同在一个阵营,可要是能卖上些人情的话,张文冕也愿意干。

他又殷勤了几分,舔着笑脸:“刘公,那朱钦确实可恶,冲撞了厂卫和锦衣卫,却又推托,没一点担当,这样的人是该拿下。”

刘瑾望着张文冕忽然间冷雪消融:“怎么?可是受了守静先生所托?又或者刘宇寻了你的门路?”

张文冕哪里敢认,吧唧一下又伏地:“刘公料事如神,确实有很多人托了学生的门路,但学生都没有答应,刘公心中一定有了成算,晚生不敢置喙。”

刘瑾点点头,好狗就得好好调教,他脸色更详和了:“不管其他人,你说说你的看法。”

张文冕又点地了:“晚生认为山东是关要之地,刘公一定会慎重。”

刘瑾却摇头否认:“没有,咱家就没想过这件事,而且前时也没有找到好机会,一省巡抚,也不能说罢就罢,总得有个理由。”

“那就不妨考虑一下守静先生推举的人选,分析其长短,以合优劣。”

等于没说,但也说了,至少刘宇的人选就被排除了。

刘瑾笑了:“那焦大得了别人的好,你可没得,别做这等无用功。”

但焦芳的人选可不仅仅走了焦阁老的门路,其实也同样也攀了刘瑾的高枝。

张文冕照直了说:“其人同样于刘公有奉献,而且官声还不算差。”

刘瑾这时严肃了起来:“他有奉献,又有能力,咱家自然会看重,甚至超过他的寄望也未尝不可,可山东巡抚,不能授人。”

这次轮到张文冕有点挠头了,他摸不准刘瑾的路数。

其实是刘瑾忽然有了新想法。

朱厚照搞出了种地责任制,让太监的外放遇到了门槛,以前外放太监都是以量取胜,被这么一拦,就只有已经有外头的人才能用了,刘瑾手上的棋子变少了。

那就得讲质量!

再想到王赞和崔杲到了苏松迟迟打不开局面,适逢朱厚照给了他一个出气的借口,刘瑾当然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然后山东巡抚的事打开了刘瑾的思路,何不将太监弄到巡抚的位置上去。

这是天方夜谭,可有一个迂回曲折的路子可以异曲同功。

巡抚的权柄很大,在一省之地只要不违犯皇命律法,皆可一言而决。

如果能将这个权柄拢在手里,那办事就没那么多制肘了。

织造弄不好,不就是地方官员阳奉阴违只出声不出力嘛。

这些地方官员,奉献倒也不小气,可他们将手里的权柄看得比天大,轻易不好动用。

所以刘瑾觉得虽然很多官员投靠了他,可支使起来却总隔了一层,这又朝廷那又朝廷,总拿着朝廷当盾牌。

如果没有了巡抚,取而代之以镇守太监又不同了,这些个外派的镇守太监就只能听刘瑾的招呼,那使唤起来就像亦步亦趋的老狗,别提多顺心。

能做到吗?其实也没那么难。

一个地方的权力,都集中在三个人身上,巡抚、总兵和镇守太监。

巡抚管政,总兵掌武,镇守太监则为宫里的贡奉奔忙。

如果巡抚出缺,总兵是不能越权的,只有镇守太监的身份比较模糊,可以操作。

镇守太监代表着皇命啊,有这层掩饰,接管巡抚的权柄不就水到渠成了么。

朱厚照正在享受夏雨荷投喂莲子羹,猛然闻耳朵里就响了,【叮,太监乱政,昏庸度 10】

刘瑾把玩着下巴的假须,不断地琢磨着,心机一动,向张文冕询问道:“你可知道应天巡抚艾璞的状况?他是弘治十八年外放出京的。”

刘瑾的跳跃太大,张文冕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但张文冕马上就咬牙切齿了,他跟艾璞不熟,但对方化成灰张文冕都记得。

张文冕的举人功名就毁在了艾璞手上,当时被革功名是经过艾璞审核的,有机会扳回来,张文冕也托了熟人,但艾璞公事公办,支持了素不往来的官员。

所以张文冕就记恨上了,他切磨着艾璞的名字,眼中有利芒:“艾璞于弘治十八年升任光䘵寺卿,没多久就外放苏松巡抚,正好就是王赞和崔杲二位太监经营织造的地方。”

后面这一段就是纯纯的上眼药,就是给刘瑾点醒,王赞和崔杲的事情没办好,艾璞的功劳最大,他在苏松官也最大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