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168、各扫门前雪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168、各扫门前雪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杨慎看着杨廷和为难的样子想笑,谁让老爹前几天为难他来着?现在尝到滋味了吧。

于是杨慎就扎上了,直中红心:“父亲为何事而为难?”

杨廷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定力,想不到快五十岁了,还会遇到这种二十啷当时翻转难决的事。

有人倾听,杨廷和顺口就说了:“为父与刘司直有君子之约,不去向刘太监辞行,而且是为父先提出来的,当时刘司直认为应当对刘太监表示感谢,为父却点出了刘司直帮为父说话而恶了刘太监的真相,现在骑虎难下,怎好出尔反尔?”

杨慎肚子里快笑结了:“然后李阁老说的也有道理,去不去辞行,不在于刘太监那,而是给不给师尊面子是吧?”

杨廷和不由自主地就点头了,颓然坐下,一言不发。

他还不好意思当着杨慎的面说他跟刘忠讲了朱厚照的坏话,不然两父子又是个吵。

杨廷和的眼都熬红了,焦灼的。

不知怎的,杨慎现在有一种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他摇头晃脑:“欲让儿子去跟师尊求个面子也不是不行,可前时父亲还说师尊所著是荒谬之言,有违人伦,那么……”

哪壶不开提哪壶,真是狠狠地将了杨廷和一军。

但杨廷和现在已经没那个心思与杨慎计较了,他不知道这些儒家礼教自相矛盾吗?知道!

可就是因为知道,为了从中取利,他才对此笃行不息,哪有什么道理可讲。

现在被儿子反过来用这一套将军,倒是激起了杨廷和的心态,不管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君子个屁,没实利,君子都饿死。

杨廷和决定就去刘瑾面前弯下这个腰。

杨慎还不知道他激反了杨廷和,还在侃侃而谈:“父亲常说理大理小,轻重缓急,不可不权衡,怎么自己就忘了。”

杨廷和切齿而言:“谁大,谁小,哪轻,哪重?”

杨慎继续栽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啊!”

当时要去请愿,杨廷和嘴里含着的就是这句,将杨慎憋得说不出话来,感情争好处的时候就可以用民和社稷为借口,搂钱的时候怎么没想起蚁民和国家来呢?

所以现在杨慎用同样的话还回去。

杨廷和闭目不言,杨慎继续凉风习习:“以西涯先生的为人,断不是让父亲屈从权势,而是让父亲为了朝事委屈求全,那当然是将民生社稷放在了首位,所以父亲去向刘瑾辞行也没有什么好为难的,至于司直先生那好办,司直先生是真君子……”

“好!为父这就去!”

杨慎说得嗨,浑没想到杨廷和真就把头低了下来,等他反应过来时,只见杨廷和目中含泪,颤栗不已。

杨慎肚也没想到老爹这么刚,以前他不是一个自诩八面玲珑的人吗?

跟师尊服个软又怎么了,总好过去刘瑾那丢脸吧?

杨慎还不知道,这些都是朱厚照推动的。

眼见杨廷和压抑自己到快要爆发的边缘,也没有必要讨不自在,杨慎赶紧溜。

他已经告诉杨廷和会随驾南行,有师尊这块神主牌在前面顶着,老爹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说做就做,杨廷和还真的去了,而且是以大礼的方式。

先给刘瑾下了拜帖,然后备足了仪程,大摇大摆地上门,不仅上门,杨廷和还带了见证,拉着梁储一起去了。

梁储当时的脸气得是直发抖,但不去又不行。

看着面前的这俩,刘瑾也眯起了三角眼,这哪里是来服软的,这是来示威的。

可杨廷和光棍得很,他还真地弯下了腰给刘瑾见礼了:“刘太监,你我虽有争执,但那是公议,如果有什么不到的地方,介夫今天给你赔个不是。”

刘瑾银牙咬得咯咯直响,却发作不得。

杨廷和还来:“介夫南调,皆拜刘太监所赐,感谢刘太监不计前嫌,超擢于介夫,这一礼是谢刘太监一心为公,心怀社稷。”

是不是一心为公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杨廷和这么挑明了讲,以后刘瑾也没法用这件事得意了,不然那是打自己的脸。

有再三:“最后这一礼,是礼于先,事涉朝政,当求同存异,他日介夫若再有顶撞刘太监之处,还请刘太监海涵。”

刘瑾快气冲天灵盖了,他冷冷地回道:“好说好说。”

可刘瑾的眼光里却带着无数的刀。

别以为杨廷和这么干是自己得罪刘瑾,他拉着梁储一起来,其实真就是向刘瑾示威来了。

但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而是将整个张太后的阵营拉下了水。

既然拿了他杨廷和当弃子,那么杨廷和就可以这么干。

想各人自扫门前雪?想得美!

三口六面,传出去别人都知道,这是张太后不认输,而且是当面放话。

而刘瑾除了暗搓搓使点小伎俩,还真没办法正面刚。

因为张太后的身份是超然的,凭着刘瑾,除非他起兵造反,不然他动不了张太后分毫。

朱厚照利用杨廷和这枚弃子恶心张太后的目的达到了。

因为张太后也无法跟杨廷和切割呀,逢人就说杨廷和的坏话?那以后张太后也别想着再拉拢任何人了,谁愿替这样的主子卖命。

而且逼着杨廷和与刘瑾正面刚,朱厚照就将杨廷和变成了孤臣,只有这样这枚弃子才有进一步利用的价值,因为杨廷和无处可投。

杨慎以后无疑是要重用的,杨廷和始终是一个祸患,不解决将会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朱厚照才想出了这一招。

一群人犯了事,如果只抓住了一个,去政教处的时候千万别服软,必须刚,刚了后面逃掉的那群才会一起想办法担,不然就等着被卖吧。

有一个人背了,不管是政教处还是同伙,都是觉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能交待过去就行。

至于背锅的人,他自愿的。

这个觉悟是朱厚照多年与老师的斗争经验总结。

李东阳的劝告,其实就来源于朱厚照的旁敲侧击,甚至连杨慎的作用他都想到了。

梁储不来都不成,他敢肯定杨廷和不卖他们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