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 149、朕要搞走私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149、朕要搞走私

作者:索肥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03 22:33:42 来源:笔趣阁

毕享一个“嗯呢”就出了口,果然是山东人。

可朱厚照也顾不上争面子,因为这道口子是下游的人自己炸开的,就是这么作死。

现在朱厚照还得想办法去填这个口子,而下游的人还反对。

朱厚照也不笨,很快就想到了毕享一开始说的,自己掌握了大量的西北产业,那些应该是开中的关键。

这些韩文原先投资并控制的产业,到了朱厚照手里之后一直没想好妥善的处理办法,所以他只是让崔铣去监督核查。

现在看来毕享倒是帮着找到了盘活的办法。

这样子看韩文倒也没做错事,而是选错了对象,韩文不该损国家而肥西商,应该瞄准废开中法的人。

不过他本身就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让他反对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也不可能。

更何况孝宗就是废中开法的最大背景,不找他算账还找谁。

也只能说孝宗是笨死的,帮士大夫群体谋利,却被他们卖了,还做了替死鬼。

很傻,很天真,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对方的死心塌地,浑没想到让人凿了船。

而凿船者正一脸恭敬的看着他沉入水底。

毕享担心什么也一目了然,他怕朱厚照玩不过那群人精。

朱厚照可不怕,论歪门邪道,他自认一生不弱于人,昏君嘛。

放开了圣君包袱,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朕有三策可用,可解西北之急,上策用手里的西北产业推动开中,水泥、糖精、盐精、味精、香精、辣精、酒精皆可,以后有了新物产也可再加,但不能明着来,此策为缓策。”

毕享神情一振,马上叩头谢恩,他没有私利,朱厚照也受了。

“中策为朕出资本,在九边实行屯垦,这一条须稍延时日,但它能持久,此为永策。”

最好的办法就是西北粮食自足。

“下策走韩文、张懋的老路,直接向瓦刺、鞑靼供盐,此策饮鸩止渴,却能立即见效,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陋策,还需一人去帮朕掌控解池,大肆提高食盐产量。”

【叮,巨利资敌,昏庸度 1,获得昏君的进击技能包:昏君都有玲珑窍。看看纣王、周幽王、杨广、赵佶等人,无不是才质卓越之辈,昏君的智慧是超群的,你也一样。】

毕享当即叩头:“臣愿往。”

“你愿背这口黑锅?”

“臣心甘情愿。”

“张懋本来有走私渠道,朕需一人前往主持,此人须督镇三边,能压服边军众将。”

话一出口朱厚照就想到了,这不是为杨一清度身订做的嘛。

叩阙之后杨一清就出镇三边了,不然哪有刘宇的位置,杨一清以右都御使总制三边。

毕享也是如此认为:“微臣回京前在西安见过杨总制,杨总制语于微臣,但得使西北生民脱离苦厄,他将一力承担,不计代价,无虑身后。”

原来也有“同党”。

可朱厚照却对此刮目相看,没想到杨一清还有这等魄力,他可是个南派哟。

莫非经过了叩阙事件,杨一清看明白了?

不管了,有人宁可背黑锅也要上,朱厚照没理由不同意,他还许下了大手笔:“为了重启开中,朕从内帑拨付西北五百万两。”

这些当着高凤的面说无所谓,却让王瓒目瞪口呆,陛下竞然是这样的吗?

原来的圣君形象在王瓒心中坍塌了,重新立起了一个多彩的带有黑点的君主形象,不完美,却更有血有肉更近人。

而且王瓒也对朱厚照的信任感动得无以复加,唯有以死相报。

王瓒抱拳立誓:“臣必不使西北将士再白白流血,一定尽快整备完善水泥制法,陛下,西北之用水泥,应在西北立窖,就地供应,而且开中的水泥,也应出于西北。”

朱厚照很满意王瓒的表态,也扔过去一个大红包,当场砸晕三人。

“朕给高伴伴和王待讲折算的皇产股份,现在折价一百两银钱一股了,红利这几天就拆出,到时让人给你们送日月银行的存折。”

兑现得太快了,差点让高凤的心脏都受不住。

回到宫中,朱厚照也越想越受不了,娘的,不能让人拖后腿朕还得反过来给他们擦屁股,他决定捅那些人的菊花。

反正朕也亲自参与走私了,不如再玩大点,把江南豪绅的后尾也捅了。

叫来了钱安,让钱宁给宋素卿带个口信,准备支持他把走私这项有钱途的事业做大做强。

那些豪绅摸得,朕就摸不得?

【叮,败坏税赋,昏庸度 1】

今天出了大血,得从那些豪商身上重重地咬回一口肉,如此方泄朕心头之恨。

老子这波不摊牌,直接砸场子,皇倒,看你们怎么跟朕玩。

宋素卿怀疑人生,进京探个路而已,要不要这么玄幻,直接探到了皇上,皇上还要支持他走私。

这就跟造反被抓然后皇帝说也要入伙造反一般荒谬。

但钱宁是锦衣卫千户没错,皇上也是真的,还赐给了宋素卿一套飞鱼服。

还不算,实职的三品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官印,蟒玉腰牌一次过给足,这不可能作假,也没人敢作假。

朱厚照怎么可能比刘瑾小气,让人干活,不得给够甜头吗?

理由也想好了:“让宋卿走私而非官营朝贡,是为了平衡东瀛的局势,官营就得摆在明面上,一旦各家大名知晓,细川氏如何自处,细川氏是宋卿在东瀛的根基,细川氏越强,宋卿以后在东瀛就越便利。”

宋素卿也只能五体投地谢恩。

等他行完礼,朱厚照还亲自扶了他起来:“朕查过了,宋卿本是中国之裔,被卖至东瀛,却不坠汉家之风,说起来宋卿本姓朱,还是朕的同族,是朕这个族长不称职,让宋卿寒了心。现在朕知道了,不能让卿孤苦无依,以后卿就回归本姓,朕赐卿御姓,朱素卿,虽为素衣,不下公卿。”

朱厚照还朝同席的蔡震叮嘱:“蔡国公,素卿离京前您一定要为他亲登宗册,上表祭告,朕赐素卿字为宗,朱为宗乃我大明皇家苗裔。”

宋素卿,不,现在要称朱素卿了,他铭感五内,泣不成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