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1053章 古人知道世界之大

满唐红 第1053章 古人知道世界之大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9:21 来源:笔趣阁

在这个娱乐业相当匮乏的时代,在这个很少会举行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规模的娱乐项目的时代,第一项决议很快就通过了,并且取得了所有人一致的赞成。

第二项决议嘛,有一部分人赞成,有一部分人不赞成。

赞成的是看到了朝廷借着漕运、海运、边市赚的盆满钵满,觉得在草原上建马场也是一项赚钱的生意,所以想给家里再添一片基业。

不赞成的则是觉得,朝廷已经拿下了突厥和西突厥,还横扫了依附在西突厥帐下西域诸国,有这么多人给朝廷养马,朝廷以后就不缺马了,甚至民间以后也不会缺马,所以他们觉得建马场养马,没什么市场。

所以他们以家里人丁稀少,凑不出来草原上经营马场等各种理由来否决此时。

但无一例外,全被李渊给镇压了。

在李渊看来,他这个皇帝其实已经做到头了,所以他不介意蛮横的干一些惹人不快的事情。

大家要是对他不满意,想赶他下台,他求之不得。

所以他已经进入了“我已经不在乎皇位了,你们能奈我何”的境界了。

所以行辕里的人面对他的蛮横和霸道,还真没办法。

他们总不可能联起手来掀翻大唐吧?

先不说他们的部曲、族人答不答应,就是他们自己都不一定能说服自己。

毕竟,每一次的王朝更替,都是一次洗牌的过程。

他们在隋唐更替之际,借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成为了人上人,成为了大唐顶尖的勋贵。

如果再次洗牌,他们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还能保住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还会更上一层楼。

所以,现在除了一些脑子不灵醒的,没人会想着去造大唐的反。

所以面对李渊的霸道和蛮横,他们只能默默的忍受。

他们倒是可以联起手来逼李渊,问题是现在的李渊根本就不怕逼。

他们要是逼李渊退位让贤,让给儿子的话,李渊说不定还会谢谢他们。

而他们到了李元吉手里,未必能有现在过的自在。

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元吉上位了以后,怎么可能会用李渊信赖的旧臣呢?

就算李元吉愿意用,并且也愿意信赖,可李元吉的行事风格跟李渊完全不同。

他们的心胸、眼界、能力,能应付的了李渊,未必就能应付的了李元吉。

所以还是满满的在李渊手底下熬着更好。

在完成了两项决议以后,宴席也就散了。

翌日,天还没亮,一些人就着急忙慌的准备起了马会的事宜。

李渊把能派的人都派出去了,所以行辕内就剩下了李氏一大家子。

在陈善意和刘俊识趣的将李承德和李建成的嫡长子抱走以后,行辕内就只剩下了李氏的核心成员。

除了杨妙言、李秀宁外,剩下的人都在。

李渊放下了皇帝的架子,拿起了父亲的做派,跟儿子、儿媳们谈起了心。

首要目标就是李元吉。

只见李渊以一个很自然、很舒服的姿势坐在上首,语重心长的道:“元吉啊,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了,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能跟我们说说吗?”

李建成和李世民没有说话,目光一直往李元吉身上瞥。

长孙和郑观音也是如此,李承乾则是好好的扮起了乖乖仔的角色。

李元吉环视了一圈家里人笑道:“父亲觉得这天下有多大?”

李渊愣了愣,皱起眉头没说话,李建成和李世民欲言又止,但仔细想了想,也皱起眉头陷入了沉默。

长孙和郑观音则低着头思量了起来。

这个问题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很好回答。

可作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家族之一,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远超书本。

所以他们都清楚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准确,一些地方会有所偏差,一些地方则完全对不上,一些地方甚至都没有记载。

所以让他们依照他们的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一时半刻答不上来。

李元吉见此,继续笑着道:“那我来说一说我的答案如何?”

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同时抬起头,长孙和郑观音也是如此。

只不过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做侧耳聆听状,长孙和郑观音则更关心李元吉想耍什么幺蛾子。

李元吉在将所有人的反应收入眼中以后,笑着道:“据我了解,天下之大,远朝前人的记载。在我大唐以北,越过了北庭,再走千里,有一片不输给我大唐的疆土,那里春冬两季虽然有些寒冷,可夏秋两季却十分温和。

在我大唐以西,越过了西域,也有一片不输给我大唐的疆土,那里的四季跟我大唐相仿,那里的王朝不输给突厥,那里的文化、丁口也跟我大唐相仿,或许会稍逊我大唐一头,但不会逊色太多。

跟那片疆土接壤的,还有一片不输给我大唐的疆土,那边疆土上的人虽然仍旧处在愚昧的状态,像是野人一样活着,但那边疆土上的物产却十分丰富,有许多我大唐都没有的东西,也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矿藏。

在我大唐以南,有数之不尽的岛屿,森罗弥补,上面布满了各种奇珍,像是我们用的香料、宝石、海货,在那里随处可见。

在我大唐以东,有倭国,倭国再往东,还有一片不输给我大唐的疆土,那上面如今只有一群野人在肆虐,但那里四季分明、鸟语花香、物产丰富,不输给我大唐。

所以我李氏仅仅占据一隅,就妄自尊大,是不是有点像井底之蛙了?”

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听到了这番话,没有觉得惊讶,更没有吃惊的张大嘴巴,而是再次皱起眉头,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长孙和郑观音倒是惊的目瞪口呆,李承乾则是像在听天书一样,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叔父在胡说八道。

“阿郎……”

郑观音见李建成像是信了李元吉的鬼话了,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李建成沉着脸,语气生硬的回了一句,“他说的有可能都是真的……”

郑观音一下子惊呆了。

长孙和李承乾同时看向李世民,向李世民求证。

李世民也微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长孙和李承乾一下子变得跟郑观音一样了。

李承乾忍不住道:“这怎么可能?”

李渊长叹了一口气,抬起手抚摸着李承乾的脑袋道:“没什么不可能的,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知道这天下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广,也比他们想象的要大。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但凡是有进取心的,都在向外探索。

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一个例子。

之所以没人告诉世人,是为了方便统治。

因为百姓们一旦知道了在中原以外,还有不输给中原的地方,他们就不会安安稳稳的在中原耕作,安安稳稳的在中原待下去。

他们中间一些受不了地方官员盘剥,受不了世家豪门侵害的人,就会拖家带口的离开。

所以,面对百姓,所有的皇帝们都会告诉他们,中原就是这世上唯一的富庶之地,他们只有待在中原才能富足的活下去,去其他地方,只会过苦日子。

如果他们在中原受苦了,那么他们去其他地方会更苦。

这样一来,百姓们就永远也不会离开中原。

我们这些人就能世世代代受百姓们的供养,一直富足的活下去。”

李承乾一双剑眉皱成了一团,不相信的道:“可我们都没去过王叔所说的那些地方,您怎么能确定王叔说的那些地方就真有呢?”

李渊苦笑着拍了拍李承乾的脑袋道:“傻孩子,我们是没去过,可别人去过了,也有其他地方的人来我大唐啊。我们不能自己去了解,难道还不能通过他们了解吗?

在长安城里有很多胡商,有些是从西域来的,有些是从海上来的。

从他们的口中不难得知,在西域以西还有一个天竺,在天竺以西还有一个大食。

从西域来的胡商,他们饱经风霜,所以看不出什么。

但是从海上来的胡商,他们并没有饱经风霜,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生活的地方并不贫瘠,也不是什么蛮荒之地。

这一点从他们拿出的各种奇珍上就不难看出,一些东西的手艺我大唐的能工巧匠都模仿不来,足可见他们那里有高明的手艺人。

而高明的手艺人不是谁都能养的,在我大唐,也仅有世家、权贵才能养得起。

所以那里必然也有类似于世家、权贵的门第。

而有世家和权贵的门第,自然也就有统领他们的王族存在。

所以那里必然有一个富足的国家。”

有道是窥一斑而知全豹。

李渊固然没去过西域以西的天竺、大食等地方,但从天竺来的番僧、从大食来的商人,整日里在他眼皮子底下晃荡,他要不去探究一二,根本不可能。

而以他的能量,想要去探究一个人的话,肯定能将这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摸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胡人的来历,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国家的情报,根本掩饰不住。

胡人即便是善于伪装,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是会露出破绽,而这些细节就足以让李渊了解清楚他想了解的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