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0838章 李纲要乞骸骨?

满唐红 第0838章 李纲要乞骸骨?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9:21 来源:笔趣阁

眼看着李孝恭解决完了屈突通和秦琼等人的问题,解决的还不错,李元吉就把重心转移到了说服谢叔方的事情上。

时间已经入冬了,距离正月也近了,李孝恭决定在正月跟漕运和海运上的世家豪门摊牌。

那么谢氏和其他世家豪门入局的时间也就到了。

谢叔方整合谢氏也需要时间,所以得尽快说服谢叔方才行。

事实上在李孝恭补偿屈突通和秦琼等人的时候,李元吉就写信跟谢叔方接触过了,只不过谢叔方的态度很耐人寻味。

说他答应吧,他每次回信都避免着谈论这个话题。

说他不答应吧,他又没有言辞的拒绝过这件事。

这就让李元吉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李元吉思量再三,决定将谢叔方召回长安城亲自见一见。

年关将近,用李渊想一众兄弟、儿侄、皇亲国戚的名义,将谢叔方一同邀请回长安城共聚一堂,也不显得突兀。

召谢叔方回京的诏书送出去以后,陈叔达就来了,并且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好消息。

“你说什么?”

太极殿内。

李元吉刚刚写完召藩王们回京的诏书,就被李纲的话震的是外焦里嫩。

既然决定了用共聚一堂的借口召谢叔方回京,那就不能只召谢叔方一个人,其他的李氏族人,皇亲国戚,也得一同召回。

而李氏的族群不小,跟李氏有姻亲的人也不少。

所以需要写的诏书就多了。

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经写了数十份诏书,派遣了数十位谒者了。

陈叔达躬身站在殿中,听到李元吉的疑问,再次重复道:“回殿下,岳州城已经建成了,从林邑引进的稻种也初见成效,已经收割了一茬了。

虽然做不到像是林邑那样的一年三熟,但一年两熟还是没问题的。”

眼下,大唐上下已经没有人怀疑有稻米能一年三熟了。

在任瑰从林邑使臣口中套出消息,并且派人去了一趟林邑,带回了能一年三熟的稻种以后,一直关注着此事的李纲等人就彻底的信了。

不过他们仍旧怀疑这种稻种到了大唐以后,能不能做到一年三熟。

毕竟,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在。

林邑的稻种到了大唐以后,也有可能水土不服。

所以他们对此事虽然有所期盼,但期盼并不大。

事实证明,他们的怀疑是对的,但结果却比他们预料的好。

林邑的稻种到了大唐以后,确实没做到一年三熟,但却做到了一年两熟。

这对大唐而言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了。

这代表着大唐只要大力的推广这种稻种,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以后,大唐的粮食产量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

这对大唐这个方方面面都跟粮食挂钩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陈叔达着急忙慌的跑来禀报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真正把李元吉震的外焦里嫩的却不是这个,毕竟,推广林邑水稻的成果虽然惊人,但一切都在李元吉预料之中。

甚至可以说,李元吉就是在知道结果的前提下,才推动此事的。

所以此事无论有任何变化,都影响不了李元吉。

真正让李元吉感到震惊的是岳州刺史和任瑰的建城速度,从任瑰到岳州去到如今,也不过过了一年半而已。

从岳州开始筑城到现在,也不过过去了大半年而已。

以大唐如今的营造水平,大半年之内根本建不好一座城。

所以真正让李元吉感到震惊的是,岳州城居然建好了?!

“你确定?!”

李元吉目光直直的盯着陈叔达问。

陈叔达有些振奋的点着头道:“臣确定,岳州的水稻确实可以做到一年两熟,三省此前派出去的天使有明确的记录,殿下要是不信的话,臣可以派人去将记录拿过来给您看。

此外,裴公已经动身前往岳州了,相信不久以后就有消息传来。

到时候殿下就可以通过裴公所言,证实臣所说的话不虚。”

李元吉是在问这个吗?

明显不是。

不过裴矩能在岳州传来消息以后就急匆匆的赶往岳州,连年都不过了,可见裴矩、李纲、陈叔达、萧瑀四人都很重视这件事。

这也说明了他手底下的一帮子重臣并不是尸位素餐。

该做事,该为朝廷奔波的时候,一个个都不含湖。

这也就是在唐朝。

这要是在宋明清,像是他们这个级别的大老,别说是为了这件事亲自跑一趟岳州了,能时时刻刻的盯着,时时刻刻的问两句,那都是难得的不能再难得的事情。

毕竟,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忙着内斗,忙着搬倒这个搬倒那个,或者防备着被这个那个搬倒,才不会为这种事情亲自去跑一趟呢。

“我不是问这个,我是问岳州城。”

李元吉疑问道:“真的建好了?”

陈叔达明显的愣了一下,眨了眨眼,理所当然的道:“这是自然,朝廷一共征伐了数州的民夫,外加岳州上下所有人一起筑城,还征灭了湖泽内数万水匪,把他们全部充作了苦力。

这要是建不好城,那就是岳州刺史失职。”

听陈叔达的意思,朝廷征伐的劳力够多,还从岳州附近的湖泽内清剿出了数万水匪,筑造好岳州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筑造不好才有问题。

可李元吉怎么听都觉得不对劲。

那可是筑城啊,不是筑坞堡或者庄园,工程量之大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大半年之内筑好,如果没付出点惨痛的代价,根本不可能。

“那些参与筑城的水匪……”

李元吉迟疑着问。

他已经想象到那些人的结局了,可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陈叔达又愣了一下,再次理所当然的道:“自我朝大军剿灭了岳州附近湖泽里的水匪以后,岳州就已经没有水匪了。”

陈叔达给的这个答桉很含蓄,但李元吉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那就是,为了尽快筑造好岳州城,被大唐俘虏的那些水匪已经全没了。

如果现在派人去找的话,可能能找到掩埋他们的地方。

李元吉嘴角不自觉的抽搐了一下。

那可是数万人,数万劳力啊。

即便是都有不干净的过往,也不能这么给折腾没了啊。

留着当种马,为大唐的丁口问题奋斗终生,也比这么折腾没了要强啊。

而且这都是自己人啊,不是从颉利手里俘虏的突厥人,不应该下此重手啊。

“殿下觉得,岳州刺史的做法不妥?”

陈叔达不愧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李元吉的心思。

李元吉也没有藏着掖着,点点头感慨道:“我大唐如今的丁口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每一个唐人只要不是说犯了必死之罪,我们都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即便是有过不堪的过往,只要一心从善,我们也应该加以引导啊。”

陈叔达若有所思的道:“比如呢?”

李元吉瞥了陈叔达一眼道:“比如,我们从突厥人手里收回的数州,如今已经开垦好了,却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经营。

比如,河北道如今仍有数十万孤寡尚无依靠,我们得帮她们找一个依靠啊。”

陈叔达恍然,点点头道:“臣明白了,臣回头会叮嘱下面,让他们抓到了土匪流寇以后,不要施以重手,稍加调教以后,可以送往河北道和新收复的数州。”

至于说追究岳州刺史不仁之罪,陈叔达是提都没提。

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去追究岳州刺史的不仁之罪也晚了。

而且岳州刺史无论是筑城还是推广水稻,都有大功。

在这个时候再去追究已经无法弥补的罪责,只会让官员们以后做事的时候束手束脚,与国无益。

李元吉也清楚现在再去追究岳州刺史的过错已经于事无补了,所以陈叔达不提,他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

“命吏部为岳州刺史论功行赏吧。年后派一个手段柔和一点的人去岳州驻守,大力的推广水稻。

此外,任瑰在岳州推广水稻既然已经见了成效,那就让岳州附近的诸州尽快派人赶往岳州,向任瑰请教如何推广水稻,并且在各自的治下大力的推广。

具体该怎么做,就由你和李公、裴公看着办吧。”

李元吉缓缓说着。

推广水稻的事情既然已经开好头了,那后面怎么做,不用说陈叔达、李纲、裴矩等人也知道,不需要再多问。

没有成效的事情,大家做起来或许会畏首畏尾,但已经有成效的事情,大家做起来就没那么多顾及了。

李元吉原以为陈叔达听到这话会毫不犹豫的一口应下,却没料到陈叔达陷入了迟疑。

李元吉忍不住道:“有问题吗?”

陈叔达赶忙道:“回殿下,李公有意在岁末的时候递上奏表,乞骸骨,并且准备推举任瑰入驻三省,所以臣和裴公倒是能督办此事,但是李公那边嘛,还需要殿下跟李公商量。”

李元吉是愣了又愣,完全没料到李纲会在这个时候乞骸骨。

陈叔达能得到这个消息,说明李纲已经跟他通过气了,并且已经下定决心了。

这让人觉得意外,也觉得始料未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