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0727章 五年策

满唐红 第0727章 五年策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9:21 来源:笔趣阁

在朝堂上的所有人都盯着御案上放着的传国玉玺猛瞧的时候,李元吉发出了他执政以来的第一次重大的决策。硈

“诸卿,你们觉得我这些提议如何?”

李元吉拿着一份早就写好的‘计划书’,询问太极殿内所有的官员。

“额……”

李纲、萧瑀、陈叔达、裴矩、李神通等早就猜到传国玉玺已经找回来了,并且看过传国玉玺的重臣,并没有盯着传国玉玺猛瞧,而是一直在听。

只是李元吉所讲的内容,有些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以他们现有的执政头脑,还消化不了这些东西,所以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作答。

其他能接受得了,并且能学习的年轻的臣子们,注意力又在传国玉玺上,所以大殿里一时间变得静悄悄的。

李元吉见此,再次问道:“诸卿没什么意见吗?”硈

李纲迟疑了一下,跟萧瑀、陈叔达、裴矩交流了一下眼神,缓缓的道:“殿下,您案几上放的可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李元吉愣了一下,立马明白李纲这是代替朝中其他不知道真相的人问的,当即点头道:“是,此前我们跟突厥人大战的时候,我曾派李靖、安兴贵、马三宝三人赶往突厥,突袭突厥王庭。

李靖、安兴贵、马三宝三人不负众望,不仅成功的突袭了突厥王庭,还请回了前隋的萧皇后,以及义成公主。

这传国玉玺便是她们献上来的。”

李纲故作惊讶的道:“如此说来,这真是传国玉玺啊?”

李纲的声音很大,一瞬间传遍了全殿。

殿内那些正在盯着传国玉玺猛瞧的官员们,一下子欣喜了起来。硈

“还真是传国玉玺……”

“看来传言是真的……”

“天佑我大唐啊!”

“……”

没有人招呼,也没有人带头,百官们在叽叽喳喳的表达完感慨以后,齐齐起身,一脸兴奋的施礼。

“臣等为大唐贺,为殿下贺!”

李元吉摆摆手道:“不必多礼,坐下继续议论朝政吧。”硈

传国玉玺这东西,刚到手的时候,李元吉还高兴了好几天,也像是欣赏珍宝一样,捧着把玩了好几天。

时间长了,新鲜感也就淡了。

尤其是拿着传国玉玺咚咚咚的各种盖的时候,传国玉玺身上的那股神秘感,以及那股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感,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所以面对着百官们的恭维,李元吉心里一点波澜也没有。

百官们欣喜又兴奋的重新坐定以后,李纲再次开口了,言语中充满了迟疑,“殿下,不知你所说的五年策,到底有哪些策论,又准备如何施行?”

见其他人跟李纲一样,满脸的求知欲,李元吉又不得不将自己准备的东西重新讲解了一遍。

“我提出的五年策,准确的来说是往后五年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需要达成的目的。首先,就是重新整顿天下的兵马,明确我大唐的兵制。硈

目前,我大唐施行的是我父亲定下的大都督府、都督府统管各地兵马的兵制。

只不过我父亲推行这一条兵制不久,如今还没有彻底的落实下去。

所以往后的五年,我们必须将这一条兵制落实下去,落到实处。

为了方便统管,方便调遣,我准备重新划分我大唐的诸道。

具体如何划分,诸卿可以依照我大唐现有的诸道,以及我大唐现有的疆域商议。

其次就是疏通各地的官道,漕运,整顿各地的驿站,确保我大唐各地的官道、漕运随时保持畅通,确保各地的驿站随时能协助朝廷将各项政令传达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再次就是恢复人口,重整教化。我大唐的人口,比前隋,少了足足一半多,比前汉鼎盛时期,少了足足六倍有余。硈

所以恢复人口的事情迫在眉睫,唯有人口恢复上来了,我大唐的税赋,国力,才能跟着一起恢复。

虽然这件事我父亲理政的时候一直在做,可我大唐的人口还是没恢复多少。

至今,仍有许多地方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所以我们得想方设法的恢复人口。

像是鼓励世家大户释放隐户,鼓励山林里的逃户下山,鼓励百姓们成婚生子等事情,我们能做的都得多做一些。

最好将这些纳入各地官员的政绩考核当中,以此来决定官员们的升迁调度。

至于教化,各地虽然都有官学,并且官学里也有不少博士,可各地的官学良莠不齐,一些官学内甚至连一个学子也没有。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整顿各地的官学,为各地的官学派遣一些有能力的人来教书育人,吸纳更多的学子进入官学。硈

同时要鼓励各县、各乡修建私塾、蒙学,吸纳更多适龄的孩童到学堂内读书。为各地的官学培养更多的学子,也为朝廷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一点,我也希望纳入到各地官员的政绩考核当中。

最后就是开拓边市,明确各种税赋的问题。

我希望民部、兵部,以及鸿胪寺,随后五年可以跟我大唐接壤的各个藩属国商议,开通边市,交流货物,同时明确边市上的税收,以及各种货物的进出。

这样不仅能增添我大唐的税赋,也能缓解一下边患,同时也能让我大唐了解清楚跟我大唐接壤的各个藩属。

至于明确各种税赋,也是因为我大唐近些年来扩张过快,一些新收复的地方仍旧执行的是前隋的旧例,以及各种反王们制定的各种苛捐杂税。

所以我们必须明确的将这些苛捐杂税摒弃,明确的告诉百姓们到底什么税需要交,什么税不需要交。什么才是交给我大唐的税赋,什么是心怀叵测之人,以及恶人们私自加的苛捐杂税。硈

然后将一些趁着战乱时期在百姓们身上敲骨吸髓,以及在我大唐已经一统了天下以后,还瞒着百姓们,在百姓们身上收取各种苛捐杂税的恶绅恶吏,一并清除。

这些就是我希望我大唐在以后五年内能完成的国策。

诸卿觉得可不可行,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又有什么要增减的?”

李元吉并没有强行要求百官们一定要按照他定的这些策略执行,反而给了百官们商量的机会。

但五年计划是必须执行的。

哪怕是在这期间只完成一项,或者两项。

无论古今,在执政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人亡政熄。硈

所以要想好的政令能推行下去,就必须一步一步的去达成,用短期的目标去实现长期的目标。

五年,不长也不短,很适合去推行一些短期的目标。

只要养成了习惯,下一个五年,下下一个五年。

在人亡之前,纵使不能完成所有的目标,或者心里的长期目标,也能让一些政令存留下来,让江山社稷往好的一面发展。

李元吉现在,就是在给大唐养成这种习惯。

只要大唐养成了这种习惯,并且从由他提出政策,百官们去施行政策,变成由百官们提出政策,再去完成政策。

那么即便是坐在龙椅上的人什么也不做,大唐依然会变得更强大。硈

而且真的发展成了由百官们提出政策,并且去完成政策的时候,那么龙椅上坐的是谁,也就不重要了。

到时候皇室内部如何变动,对朝野上下的局势影响都不会太大。

百官们听完李元吉一席话,一个个是目瞪口呆。

他们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也是第一次听到一个掌权者要他们五年之内达成那些目标。

这些目标当中潜藏着多少利益,会让谁得利,又会让谁失利,对他们有没有好处,对他们背后的豪门大户有没有好处,他们都得好好的分析,好好的考虑才行。

这不是他们一时半刻能决定的。

所以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硈

“怎么,诸卿没有异议?”

李元吉见百官们不说话,盯着百官们询问。

萧瑀在迟疑了一会儿后,拱手道:“殿下,此事繁杂,臣等还需要好好的思量,好好的商议一番后,才能判断是否可行。”

其他官员们听到这话,齐齐点头道:“对对对,萧公言之有理,臣等还需要时间好好商议。”

李元吉也没有强人所难,点着头道:“那我就给诸卿三天时间,三天后诸卿给我答复。”

百官们齐齐松了一口气,躬身应允道:“诺!”

李元吉缓缓起身,收起了衣袖,淡淡的宣了一声,“退朝吧。”硈

说完以后,便率先离开了太极殿。

百官们在李元吉离开以后,嘈杂的议论了起来。

有议论其中的利弊的,有想从众牟利的,还有在分析里面有什么对他们背后的世家大户有害的。

总而言之,百官们想在三天之内,将李元吉提出的这些问题全部吃透。

“裴公、萧瑀、叔达,一起到中书省去坐坐如何?”

李纲觉得自己大概是人老了,有点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了,所以邀请裴矩、萧瑀、陈叔达一起到中书省参详。

裴矩、萧瑀、陈叔达三个人也吃不透李元吉的想法,也需要跟人参详,所以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硈

几个人结伴赶往了中书省。

李神通瞧着眼热,也想找几个人参详一下,只是他一回头,史万宝、苏定方、罗士信、谢叔方、侯君集等人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神通奈何不了史万宝等人,只能冲自己的女婿下手。

“叔方,你留下,陪我走走。”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