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0689章 唐突之战(三十八)

满唐红 第0689章 唐突之战(三十八)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9:21 来源:笔趣阁

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

人口,确实是大唐的硬伤,是怎么补也补不上去的,只能通过漫长的时间去慢慢的恢复。

“我们还是先想想怎么打赢这场仗吧,毕竟,这场仗要是打不赢的话,我们想再多也是妄想。”

李世民就像是一位世外高人一样,背负着手,仰着头,幽幽的说着。

李元吉赞同的点了点头。

是这个理,大唐唯有打赢这场仗,才有资格想其他的,打不赢,一切都是空想。

“二哥准备怎么做?准备陪颉利一直等下去吗?虽说等的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有利,可对颉利也同样有利。

一旦绥州的战事出现了结果,颉利不是打开我大唐的第二道门户,有了新的选择,就是调苏尼失、突利、康苏蜜退回此地。

无论是哪一种,对我们都没有好处。”

李元吉感慨着说。

颉利要是打开了绥州的门户,有了第二道进可攻退可守的门户,那颉利就没必要再在庆州跟大唐死磕,完全可以凭借着绥州兵力雄厚的优势,从绥州南下,或者从绥州转去其他的地方。

大唐到时候就不得不调遣更多的兵马,跟在颉利屁股后面去打转。

而颉利麾下几乎全是骑兵,一旦在绥州各地散开了,并且侵入到了大唐的腹地,那么大唐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也必须付出数倍的兵力和时间才能将颉利赶出去。

那个时候,恐怕三辅之地,以及太原府等各地,已经被颉利祸祸的不成样子了。

颉利要是没打开绥州的门户,让苏尼失、突利、康苏蜜等人率军退回来,十数万兵马聚集此地,也不是大唐数万兵马能够抗衡的。

所以该如何抉择,该如何排兵布阵,需要李世民好好的考虑。

李世民也知道这一战的胜败意味着什么,所以从出了百家堡以后到如今,都没有轻易的下决断。

不过,大唐如今已经兵临怀安了,已经出现在颉利眼皮子底下了,是继续派兵攻打绥州,还是让绥州的兵马退回来,颉利很快会做出取舍,所以留给大唐的时间不多了。

李世民也必须尽快的下决断。

如果不是自己在兵法谋略上不如李世民多亦,李靖、李世勣、苏定方、黄君汉、柴绍等人暂时也没办法赶过来帮忙的话,李元吉也不想给李世民太多压力。

毕竟,李世民能在被夺去了权柄以后,主动站出来出力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将一切的压力给到李世民头上,让李世民承担更多的责任的话,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我准备主动出击!趁着颉利和突利还没有合兵一处的时候,先将他们其中一个打掉,这样,我们对付剩下的一个的时候,也就容易了。”

李世民在沉默了一会儿后,目光坚定的道。

李元吉愣了一下,疑问道:“你的意思是,苏尼失、突利、康苏蜜他们在绥州会无功而返,所以颉利能选的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让苏尼失等人率军退回庆州,跟我们在庆州一决雌雄?”

李元吉很想知道,李世民是哪来的信心。

为什么这么笃定苏尼失等人一定会在绥州失利。

要知道,苏尼失等人率领的兵马可是李神符和殷开山的三倍,苏尼失也不是什么鼠辈。

李神符和殷开山在守住绥州的同时,想要击溃他们,不太容易。

不过,李元吉并没有问出心中的疑问。

李世民既然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想来马上就会跟他解释,他不需要多问。

李世民深沉的点点头道:“不错,庆州是颉利选择的战场,也是我所选择的战场。我回头会下令给十二卫,让他们赶到白马以后,折道去绥州驰援。

等他们赶到绥州的时候,苏定方、罗士信、道宗他们应该也到了。

到时候他们可以合兵一处,一起共击苏尼失和突利部。

我相信,以他们共计十万的兵力,即便是不能全歼苏尼失和突利部,也能将苏尼失和突利部杀的丢盔卸甲。

只要苏尼失和突利部一败,我们就可以专心的对付颉利了。”

李元吉震惊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口口声声的说把战场按在了庆州,可他却要把大唐在庆州、绥州一线的绝大多数兵马调去绥州。

要在绥州跟苏尼失和突利先一决雌雄。

看似庆州是主战场,实际上绥州才是主战场。

因为只要绥州的战事胜了,颉利将无力再南下,能做的就是将所有的怒火宣泄到身在庆州的他们身上。

这种布置,远比等着颉利将绥州的兵马召回来,在庆州跟他们决一雌雄要好。

因为这可以打苏尼失和突利一个出其不意,也可以在迷惑颉利的同时,在局外胜了颉利。

等颉利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局已经定了,能做的就是无能狂怒。

李元吉不得不承认,在兵法谋略一道,李世民绝对是大家,而且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种看似冒险,实则稳健的谋略,也只有深得兵法要义的人能谋划的出来。

“你有几成的把握,我们又得承担多大的风险?”

李元吉盯着李世民问。

这个谋略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他和李世民必须在苏尼失和突利兵败以后,承担颉利的怒火。

在十二卫兵马,以及李神符、殷开山、苏定方等人赶不及来援的情况下,他们必须率领着现有的兵马,死死的挡住颉利的攻伐。

如果他们挡不住,那么不是身死沙场,就是被颉利生擒活捉。

虽然战事最后还是会以大唐获胜告终,可他、李世民,甚至李建成被颉利生擒活捉了以后,大唐赢了,跟没赢也没区别。

说不定赢了以后,所要付出的代价比输了还大。

所以必须预估一下风险,看看值不值得冒险。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道:“六成!”

李元吉陷入了迟疑,李世民只给了取胜的把握,却没说他们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也就是说,他们要承担的风险很大。

六成,已经不小了。

如果在战场上,有四成或者五成的把握,那就可以一战了。

六成,那就是说只要不出意外的话,在付出一定代价的情况下,取胜的希望很高。

至于说是**成,甚至十成。

在战场上很少会出现,尤其是十成,几乎没有。

没有一个人在上了战场以后,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取胜,即便是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名将、战神聚在一起,并且在兵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也不敢说自己有十成的把握可以取胜。

所以,六成的把握已经很值得赌了。

如果说这话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靖、李世勣、苏定方,甚至是李弘基、黄君汉、柴绍的话,那李元吉都会毫不犹豫的去赌。

可说着话的偏偏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这不仅是在施展谋略,也是在将军,将他的军。

这是要让他做出取舍。

在他们兄弟三人都有可能殉国,亦或者被俘的情况下,他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来应付这件事情。

以避免他们兄弟三人真的殉国,或者被俘的情况下,大唐不会被突厥要挟。

所以,他现在要么让他们兄弟三人中的一个人回去,要么就决定好他殉国,或者被俘以后,他手里的权力由谁来接替。

李世民看似给了他两个选择,实际上他只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后者。

因为李世民要留下来指挥大军,他要留下来赋予李世民指挥大军的权力,而他和李世民都不会便宜了李建成。

所以,他能选的就只有提前挑选好继任者。

这就是李世民将他的军。

是阳谋。

光明正大。

除非他不在乎李氏的江山。

李元吉在迟疑了好一会儿后,突然呵呵呵的笑了。

李世民不解的看向李元吉。

李元吉笑道:“二哥既然有六成的把握,那就值得一试。”

李世民目光紧紧的盯着李元吉,没说话,意思不言而喻。

那就是,你准备怎么选?

李元吉在李世民的注视下,灿烂的笑道:“现在大唐的皇帝是我们的父亲,他会把皇位传给谁,还轮不到我们来做主。”

这本就是李渊的权柄,也是李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干嘛要往自己身上揽呢?

如果他们兄弟三人全部身陷突厥,那么李渊选谁做继承人,让谁继承大统,还不是由李渊说了算,他们就算是有意见,又能怎样?

何必将这种烦恼往自己身上揽呢?

说到底,大唐现在是有皇帝的,而且这个皇帝并没有上战场。

大唐也是有继承人的,离了他们兄弟三人,还有下一代。

所以李世民给出的选择题,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李世民并没有因为自己给出的选择题不是个问题而尴尬,甚至一点儿多余的反应也没有,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道:“看来你真的不惦记父亲那个位置,也没有想过将父亲那个位置据为你这一脉所有。”

说到此处,李世民由衷的感慨道:“在这一点上,你比我们所有人都强。”

李元吉分不清楚李世民说这些话是为了缓解尴尬,还是真的在试探,所以只是呵呵的一笑,什么也没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