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0619章 历史上唯二的战役

满唐红 第0619章 历史上唯二的战役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09:21 来源:笔趣阁

“阿姐,我自有我的考量……”

李元吉唏嘘着说。

李秀宁明显的愣了一下,有些急切的道:“你有什么考量?你别忘了,长安城是我大唐的根基,长安城要是没了,我大唐很有可能也就没了。”

李元吉盯着李秀宁,加重了一些语气道:“阿姐,百姓才是我大唐的根基,只要百姓还在,只要百姓还支持者我李氏,我李氏即便是丢了长安城,依然是天下的主宰。”

李秀宁彻底愣住了。

似乎没料到李元吉会说出这么一句饱含深意的话。

这话跟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李秀宁在愣了许久以后,突然开口问。

李元吉毫不犹豫的点了一下头,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也一直在这么做。

李秀宁在得到了肯定的答桉以后,由衷的感慨道:“才月余不见,你就有这么深的领悟,知道把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了。

看来你和世民一样,是一个天生的掌权者。”

李元吉不明白李秀宁为什么这么说,是赞成自己的想法呢,还是不赞成,但李秀宁在夸赞他,他又不好直接问,所以就谦逊的说了一句,“阿姐说笑了,我算什么天生的掌权者,我只是被迫成为了掌权者,肩负起了大唐上下所有人的生死,不得不尽快成熟起来,不得不尽快学习着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掌权者。

不然的话,大唐上下所有的人跟着我会遭殃的。”

李秀宁听到这话,有些不好意思的理了理头发,这里面也有她的锅。

若非她不按商定好的说,李元吉也不至于被赶鸭子上架。

如今李元吉旧事重提,又提到了做掌权者的难处,她自然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她不是个矫情的人,没难为情多久,便赞叹道:“治国我不懂,但治军我懂,想来治国和治军之间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俗语有云,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想来一国君主无能的话,也会累死天下的百姓。

你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又能主动抗起它,还能处处为它着想,我很欣慰。

当初让你做大唐的掌权者,果然没错。”

李元吉一脸哭笑不得,如何可以的话,他情愿不做这个掌权者。

做掌权者有什么好的,不仅每天得待在宫里批阅各种浪费脑细胞的文书,还得绞尽脑汁跟群臣斗,跟世家斗,跟域外的敌人斗,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

这跟他当初所设想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的话,他或许会选一个不一样的安身立命的方式。

比如找个由头,让李渊把他贬的远远的,最好贬去交州,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和冯盎一起开发大西南,开发远洋行业。

或许等到帝位上的人换了好几茬以后,才会注意到他的大舰已经遍及了大洋各处。

到时候,帝位上的人能不能容下他,根本不重要。

因为他可以去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也能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处聚集起力量,跟帝位上的人较量一二。

让帝位上的人重新认识认识他这个齐王。

可惜,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式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也没有后悔药可吃,所以他只能在尽心尽力的治理大唐的同时,想办法去补救,想办法让自己脱身。

“阿姐,咱们就别说这个了,现在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就说,你赞不赞成我的做法,愿不愿意帮我去找柴绍吧?”

李元吉苦笑着说。

李秀宁沉默了一下,长叹了一口气道:“我可以帮你去找柴绍,但我不赞成你的说法。”

李元吉不解的看着李秀宁。

李秀宁解释道:“虽然我很欣赏你重视百姓的态度,但为了长安城外的百姓,放弃长安城,这种做法,我并不赞同。

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李元吉沉吟了一下,坚定的道:“阿姐的想法我能理解,但我也坚持我自己的想法。”

李秀宁的想法,从百姓的角度上去看,是错的,错的不能再错了,但从权贵的角度去看,却是对的,对的不能再对了。

而大唐,是一个以权贵、世家拼凑起来的国家,权贵和世家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利益。

百姓的利益,没几个人不在乎。

李秀宁之所以坚持自己的想法,倒不是说她不在乎百姓的生死,也不在乎百姓的利益。

而是她觉得,大难来临之际,得先维护大唐最根本的利益,其次才是照顾百姓的利益。

唯有如此,才能让一直鼎力支持着大唐的权贵、世家,继续支持着大唐。

这就是现实,很残酷,也很冷血。

但为了李氏的基业,为了大唐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大难来临之际,必须这么选。

李秀宁从来都不是个仁慈的人,如果她是个仁慈的人的话,她也不可能掌兵,更不可能带着数万从众在关中、太原,闯出偌大的名头。

她只对家人仁慈,对家人以外的人,以及事,她只以利弊分取舍。

“你准备一意孤行?”

李秀宁再次皱起了眉头,语气也凝重了几分。

李元吉坦言道:“谈不上一意孤行吧,这是我思量再三之后做的决定。”

李秀宁沉声道:“你应该知道突厥人兵临城下的时候,会引发多大的动荡,你也应该知道突厥人攻破了长安城以后,对我大唐会有多大的影响。

你确定你还要这么做?”

李元吉点了点头,镇定的道:“阿姐放心,关键的时候我会出手的,我绝对不会让长安城落到突厥人手上的。”

李秀宁一下子噎的没话讲了,一双美眸瞪的大大的,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一样。

什么叫‘关键的时候我会出手的’?

你以为你是谁啊?

神仙啊?

西楚霸王复生也不敢说这种话,再给搭一个吕布的话,也只敢说能试一试,但绝对不敢目中无人的说一句‘关键的时候我会出手的’。

太托大了,太目中无人了,也太放肆了。

突厥人一旦决定兵临长安城,那来的就不是一两万人马,而是十几万,甚至更多。

仅凭着长安城现在现有的兵马,抵挡起来都有些困难。

再调出去一大批的话,那就没得挡了。

“齐王殿下,您这话有些托大了吧?”

李秀宁被噎的没话讲了,马三宝嘴角抽搐着,帮了一句腔。

他原本是打算不说话的,但李元吉的话实在是太狂妄了,也太自大了,所以他实在忍不住。

李元吉好笑的道:“你们不会以为我要将突厥人放到长安城下,然后策马而出,跟突厥人来一场正面较量吧?”

难道不是吗?

李秀宁和马三宝瞪着眼,一脸疑问的样子。

李元吉继续笑道:“你们误会了,我的意思是,突厥人一旦攻破了萧关,我会亲自领兵出城,去新平伏击突厥人。

新平的地形,你们也知道,四面环山,中间还有一条泾水横穿而过。

只要合理的利用起来,给突厥人一个重创不是问题。”

新平,也就是后世的彬州,又做豳州,是一个盆地,只是唐代还没有盆地这个概念,所以住在盆地里的人,下意识的会认为自己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沟里。

唐代的泾水远比后世的泾水要大,七八月份又经常发洪水,往往一淹就是一河滩,甚至更广。

据新平县的县治记载,新平县洪水最大的时候,直接淹到了山脚下,使得住在山脚下的百姓颗粒无收,也使得在山下刚刚安家落户的百姓不得不重新搬回了山上,住进了窑洞里。

如何合理的利用新平的地形,又利用上泾水的话,那一定会暂缓突厥人进攻的脚步。

至于说一举击溃突厥人,那不可能。

突厥人真要是大举来犯的话,十数万兵马不可能走一路,也不可能全部经过新平,在新平设伏,也只能阻挡其中的一路。

像是演义中所描述的那种借着一场埋伏,一下子干翻敌人几万,十几万,甚至更多兵马的场景,历史上也只发生过两次。

一次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成名之战昆阳战役,一次是李世民的成名之战虎牢关战役。

前者是借助了一些天地之力,后者是借助了许多兵马协同。

想要重复这两场战役,几乎不可能。

因为陨石、洪水、狂风、暴雨,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历史上就出现了那么一次,被刘秀给碰上了,所以刘秀在千年以后被戏称为位面之子。

如果说这史上真有真命天子的话,那么刘秀大概是唯一的人选。

毕竟,他真的是被老天爷硬生生地送到皇位上去的,不要都不行的那种,其他皇帝是比不了的。

至于说借助许多兵马协同,去复刻虎牢关战役的话,那没必要。

真有那么多兵马去复刻虎牢关战役的话,还不如跟突厥人去刚正面,十数万对十数万,又是在本土作战,补给和兵员补充都比突厥人快,耗都能耗死突厥人,根本不用去冒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