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0883章 我想、我敢、我就能赢!

满唐红 第0883章 我想、我敢、我就能赢!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19:37:31 来源:笔趣阁

李元吉多会做人啊,听到陈叔达这话脸色立马一变,一脸懊恼的招呼陈叔达道:“陈爱卿说笑了,你来的正是时候,快帮我劝劝李爱卿,他说什么也要去征讨突厥,我不答应就要死给我看,我是拦不住了,只能靠你了。”

此话一出,不止陈叔达愣了,李靖也愣了。

陈叔达狐疑的盯着李元吉,眼中写满了‘是这样吗’的疑问。

李靖则是心口一塞,有点想吐血,双眼微微瞪大,直勾勾的看着李元吉。

殿下!刚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你睁着眼说瞎话都不带掩饰,不带避讳一下当事人吗?!

“果真如此?”

陈叔达带着满脸的疑问走到了殿内正中。

李元吉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时给李靖使了个眼色。

李靖别提有多郁闷了,但又不得不配合李元吉,谁让李元吉捏着他命运的脖颈呢?

“是,眼下正是征讨突厥的好时机,错过了这个时候,我们以后再想征讨突厥,恐怕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李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使自己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以后,庄重的说着。

李元吉认真的再次点了点头,一副‘李靖就是这么跟我说的样子’。

陈叔达不疑有他,放下了心中的怀疑,走到李靖身边皱着眉头道:“李兵部,你是如何判断出现在是征讨突厥的好时机的?”

李靖仰起头,正色道:“眼下颉利和苏尼失相争,两败俱伤,都在互舔伤口的时候,西突厥的兵马已经退至东突厥以西,有随时放弃支援颉利的架势,吐谷浑十万援军在白羊道被李世勣设伏阵斩一万,俘虏四万八千多人,也没有余力再驰援颉利。

现在突厥正值过冬的时节,大雪封路,车马难行,严寒肆虐,所以双方不得不再次罢战。

但等到明年开春之际,草木冒青,大河解冻,牛羊焕发生机的时候,双方又会展开新一轮的大战。

到时候没了西突厥和吐谷浑支持,颉利对上苏尼失恐怕会陷入颓势。”

陈叔达大致猜到李靖要说什么了,忍不住道:“我大唐也可以放弃继续为苏尼失提供各种军备和辎重,同时也可以撤回襄邑王和曹国公。”

李靖微微摇头道:“来不及了,苏尼失在两次大败颉利以后,大势已成,麾下的兵马士气正旺。我们纵然是放弃给他们提供各种军备和辎重,撤回襄邑王和曹公,待到来年开春,苏尼失依然会气势如虹的再败颉利。

反观颉利那边,在得到了西突厥和吐谷浑支持以后,不仅没能拿下苏尼失,反而在苏尼失手上连吃败仗,使得他自己损兵折将,也使得西突厥和吐谷浑两部损兵折将,一旦西突厥和吐谷浑部退走,颉利麾下兵马的士气恐怕会跌到谷底。

到时候苏尼失气势如虹的击之,颉利极有可能会被苏尼失彻底的击溃。

一旦让苏尼失击溃了颉利,吞并了颉利麾下的所有兵马,那么苏尼失必然会在东突厥坐大,成为东突厥新的可汗。

到时候我们所需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突厥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分为二的突厥。”

陈叔达眉头一下子皱的更紧了,道:“我记得苏尼失一直不是颉利对手,是得到了我大唐的支持以后才在颉利手下站稳了脚跟。

一旦失去了我大唐的支持,他怎么可能是颉利的对手?”

李靖摇着头道:“陈公不通兵事,不知道这兵打的就是一个势。有势的击无势的,不仅能做到战而胜之,还能做到以弱胜强,就像是新汉时期的昆阳之战。

无势的击有势的,纵然是兵多将广,也有极大的可能会惨败,就像是武德四年的虎牢关之战一样。

眼下是苏尼失得势,颉利失势。

所以苏尼失击颉利,有很大的可能会取胜。”

李靖这话说的很不客气,直言陈叔达不通兵事,在兵事上是个外行。

这话其实有失偏驳。

陈叔达并不是不通兵事,相反他对兵法谋略极其了解,陈亡的时候,他曾在丹阳领兵跟前隋的大军作战,虽然没胜,但却了阻挡了几日前隋灭陈的脚步。

李渊起兵反隋,率军攻打绛郡的时候,他也曾拥兵自守,虽然最后献城投诚了,可他在绛郡的布置却得到了李渊的赞赏。

他也就是没打过什么大仗,没什么名声,加上他更侧重文事,所以军事才能并不突出,历任的君王也没想着让他去领兵打仗,一直让他在做文臣。

所以说他不精通兵法谋略的话,倒是准确,但是说他不通兵事,那就不准确了。

不过陈叔达并没有因此生气,甚至没有生出任何的不满。

因为说这话的人是李靖。

一个早已通过各种战功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的人,一个有统帅之才的人,一个不仅有资格说大唐的文臣不通兵事,也有资格说大唐大部分武臣不通兵事的军事家。

所以人家说这种话不是在羞辱人,而是在很中肯的评价。

陈叔达点着头,认真的道:“我是不通兵事,但我知道我大唐如今百废待兴,正值休养生息的时候,冒然对突厥兴兵,掀起大战,将数万人,数十万人,乃至上百万人牵扯在其中,对我大唐极其的不利。”

李靖站起了身辩驳道:“怎么会不利呢?!突厥乃是我大唐的大敌,数次侵犯我大唐,跟我大唐上下都有血海深仇。

唯有荡平突厥,才能报此血海深仇。

突厥也是我大唐的最大威胁,突厥一日不除,我大唐就一日难安,我大唐的边民得时时刻刻提防着突厥南侵。

那些穷苦的百姓得时时刻刻防着突厥人劫掠。

所以突厥必征。”

不等陈叔达搭话,李靖又有些激动的道:“不知道陈公去没去过突厥,见没见过我大唐的百姓被劫掠到了突厥以后是什么样子。

反正我是去过,也见过。

用惨绝人寰四个字也难以形容。

如今突厥境内尚有三十万大唐的百姓需要我们去救呢。

我们晚去一刻,他们很有可能就有数千人、上万人,惨死在突厥人的屠刀下。”

陈叔达闻言,眉头几乎皱成了一团,眼睛也微微眯了起来,眼中有利芒闪烁,“真有三十万人之多?”

大唐的百姓,准确的说是汉人被劫掠到了突厥以后过着怎样的日子,陈叔达心知肚明。

他是大唐的宰相,即便是没去过突厥,也通过唐俭等人出使期间传回来的文书了解过突厥内部的近况。

知道那些被突厥人劫掠去的汉人活的不如牛马。

以前的大唐有心无力,没办法解救他们,所以只能望洋兴叹。

他原以为过了这么些年,那些人早就被突厥人屠戮的差不多了,没想到还有三十万活着。

倒不是说他冷血,不在乎那些人的死活。

而是他了解突厥人对待那些汉人的方式,知道那些汉人在突厥人手里活不长,所以他对那些汉人能活下来多少不抱任何期望。

如今听到李靖说有三十万,他心开始跳了。

狂跳!

李靖深吸了一口气,闭着眼睛痛惜道:“自从炀帝三征高句丽失利以后,突厥人就开始南下劫掠,如今十数年过去了,突厥人几乎将北境十数州的百姓劫掠空了。

又有朱桀、刘黑闼等人驱赶着百姓们往突厥人手里送,你说突厥人手里的百姓有没有三十万?”

陈叔达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攥起了拳头,呼吸有些沉重的道:“我听说突厥人待那些百姓不如牛马,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还能有三十万活下来?”

这话听着很刺耳,但李靖知道陈叔达不是在咒那些汉人死,而是对突厥人不抱任何期望,不相信突厥人会对那些汉人心慈手软。

李靖叹息道:“以前有义成公主和萧皇后相护,后来又有杨政道从旁劝说,勉强保住了一些人。只不过在我突袭突厥王庭之后,颉利命人将他们赶到更北方去了……”

剩下的话李靖没有说。

突厥所处的地方对大唐而言已经算是北方了,已经算是比较苦寒的地方了,更北方只会更苦寒,生存环境只会更恶劣。

突厥人不可能好心的给那些汉人配备御寒的衣物,所以他们只能靠**去抵御严寒,抵御各种恶劣的生存环境。

两年下来,还剩下多少,谁也不知道。

也就是当时李靖去突袭突厥王庭的时候,身负着重任,在突袭完突厥王庭以后,又有重要的东西要送回来,不然李靖横竖会在突厥境内盘桓一段日子,纵然救不出所有人,也能救一部分。

“此番征讨突厥可能将他们救出来?”

陈叔达看向李靖,语气深沉的道。

李靖毫不犹豫的道:“兵十万,粮草齐备,一鼓而下!”

纵观史册,还没开战敢放这种豪言的,仅王翦、韩信、霍去病等寥寥数人尔。

其他人倒也说过,但那是吹牛。

人家是说了真能做到。

王翦是喜欢用大军压境的方式,用更多的兵力去堆死敌人,所以敢放这种话。

因为他从出征的那一刻起就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

韩信能打仗也会打仗,在他放这种话的时候,说明他已经有胜的把握了,所以他敢放这种话。

因为他在放话的时候,已经在脑海里把敌人炮制了。

霍去病就不一样了。

霍去病纯粹就是我想、我敢、我就能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