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满唐红 > 第0851章 是什么让魏徵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

翌日,关于任命魏徵为荆州安抚大使的旨意就到了三省。

三省的萧瑀和陈叔达一看就明白了其中的意图,当即想都没想就签发了,晌午的时候,魏徵就拿到了任命他为荆州安抚大使的圣旨和相关文书。

魏徵一下子就懵了。

如果说三省没有签字的话,那他还能象征性的挣扎一下,可三省都已经签字了,那他就没有挣扎和拒绝的余地了,只能走马上任了。

御史台内。

王圭侧坐在自己的坐榻上,悄***的看着魏徵那张比锅底还要黑的脸,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早就跟你说过别追着那两个母大虫不放了,你偏不信。

现在好了,人家背后的隐龙一出手,直接将你给弄走了。

看你还怎么追着那两个母大虫不放?

这一遭,魏徵虽说是升官了,可在王圭看来,这就是明升暗降。

毕竟,外官的品阶再高,职权再大,也没办法跟京官相提并论。

一个清贵的御史台二把手,被外调为安抚大使以后,虽说一连升了好几个等级,也拥有了比之前还要大的权柄。

可其官职和职权就束缚在地方上了,除了所安抚的地方外,其他地方的政务,纵然看不惯也不能多管。

不然的话,人家当地的官员、藩王,以及当地类似的官员,是会有意见的。

严重一点的,甚至会站出来跟你打擂。

所以魏徵看似被升了官,赏了权,可实际上到了地方以后,就只能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地方的政务他根本没办法插手。

这和他现在所拥有的御史台的职权有着天壤之别。

他在御史台期间,想弹劾谁就弹劾谁,看谁施政不顺眼就可以立马上书,上至王公,下至坊丁小吏,只要他看不过眼,都能参奏一本。

脾气上来了,甚至能跟对方顶着干,将对方拉下马。

他去了地方上可就没这种权柄了,除了能弹劾弹劾临近荆州的几个地方的官员,以及左近的上级和所属的下级外,其他的官员他都不能弹劾,更不好跟人家对着干,将人家拉下马。

因为他到了地方上以后,就不是御史了,再行御史台的职权,别说地方上的官员了,御史台的官员们都会有意见的。

如果说他是一个武臣的话,那到地方上去做封疆大吏,那绝对是大赚特赚,因为大唐地方上的武臣,拥有相当大的自***,还有通兵权,在地方上的自由度远比在京城要高。

可他偏偏是个文臣,去了地方上以后,虽然担着安抚大使的名头,可真要是跟地方上的都督府大都督府、藩王府起了冲突,人家以各种名义为难他,他也没脾气。

所以他这个荆州安抚大使看似即将威临荆州,实际上去了荆州以后,有的是人制约他。

说他是去荆州坐牢也不夸张。

毕竟,裴矩也在荆州。

他去了荆州以后,还能跟裴矩对着干?

裴矩要拿捏他,折腾他,他还能拒绝?

李纲乞骸骨以后,裴矩就成了文臣中的第一人,虽然裴矩没有宰相之名,可他行使宰相之权,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魏徵纵然是官升了好几级,跟裴矩也差了好几个档次。

裴矩要折腾他,他只能默默的受着。

“雍王这是什么意思?公器私用吗?”

魏徵黑着脸,拍着身边的桉几愤怒的质问。

王圭幽幽的笑道:“饭可以多吃,但话可不能乱说。雍王殿下这可是赏识你,提携你,你去了荆州以后,要是能立下什么大功,回来以后就可以跟唐俭他们角逐六部尚书之职。

这可比你现在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要高好几个品级。”

魏徵愤恨的盯着王圭道:“他怀的什么心思给我升的官,我不信你看不出来!”

王圭不以为意的笑道:“他能怀什么心思?他无非就是看重你的才能,想提携你,然后委以重任。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他还有什么其他的心思。”

魏徵恶狠狠的瞪着王圭道:“你这是踹着明白装湖涂!”

王圭好笑的道:“我就算不踹着明白装湖涂,你又能如何?如果仅仅是雍王殿下的旨意,那你还能拒绝,可如今三省的两位宰辅也认可了雍王殿下的旨意,你还有拒绝的余地?”

魏徵拍桉怒道:“他们这是助纣为虐!”

王圭脸色微微一变,提醒道:“魏玄成,你有意见归有意见,但不能胡说八道!”

三省的萧瑀和陈叔达如今算得上是他们所有文臣名义上的领袖,指着萧瑀和陈叔达是在助纣为虐,那就是在指责所有文臣队伍。

其他文臣知道了是会有意见的。

毕竟,任何一个团体都讲究一个什么样的将军领什么样的兵。

如果萧瑀和陈叔达这两个领袖是在助纣为虐的话,那他们其他人岂不是也在助纣为虐?

那些不在乎名声的文臣,可能不会在意这种话。

可那些在乎名声的,会因为这种话跟御史台拼命的。

魏徵咬着牙道:“我只是实话实说!”

王圭收起了已经僵硬的笑脸,冷澹的道:“这种实话可不兴说!”

魏徵听出来了王圭不愿意再跟他谈论这件事了,当即也没有再自讨没趣,只是愤恨的坐下,开始提笔挥毫。

三天以后。

在魏徵带着几个老仆,几个身强力壮的家丁,以及安抚大使所配的一队兵马离开了长安城以后,一份奏疏摆在了李元吉的桉头。

李元吉简单的看了几眼以后,哭笑不得的摇摇头。

“魏玄成在奏疏里说什么了?”

萧瑀略微伸了伸脖子,好奇的问。

魏徵在接到升官旨意的当天,在御史台衙门里跟王圭吵了一架的事情,已经众所皆知了。

所有人都知道魏徵对这件事十分不满。

所以魏徵临走之前递的奏疏上,必然没好话。

李元吉瞥了萧瑀一眼,澹然笑道:“没什么,就是提醒我以后别再放纵王妃和我三姐去欺凌弱小了。”

萧瑀将信将疑的道:“真是如此?”

萧瑀不信。

因为这完全不符合魏徵的脾性。

以魏徵的性子,在碰了这么个硬钉子以后,肯定会“仗义执言”一番,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李元吉好笑的道:“这还不够吗?”

萧瑀愣了愣,干巴巴的笑了笑没说话。

指责掌权者纵容妻姐,指责雍王妃和平阳公主欺凌弱小,确实已经够了。

毕竟,以上的三位,一个掌着大唐的权柄,一个的丈夫掌着大唐的权柄,一个的弟弟掌着大唐的权柄。

光是指责这三个人的不是,就已经够分量了。

李元吉见萧瑀被自己湖弄过去了,心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将魏徵的奏疏暗暗的收了起来。

魏徵在奏疏中的说辞,可远远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魏徵在奏疏中指责他公器私用,是取祸之道,纵容妻姐欺凌弱小,乃昏君之兆,跟宰辅们沆瀣一气,乃亡国之举。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魏徵所说的没有一句是错的。

因为公器私用也好,纵容妻姐欺凌弱小也好,跟宰辅们沆瀣一气也罢,都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魏徵发现了问题,指出了问题,没什么错。

但站在他个人的角度上看,魏徵就有点太过分了,指责他指责的有点过火了。

不过他并不是什么不明是非之人,所以即便是觉得魏徵有点过火了,只要魏徵没错,他也可以不在意。

这倒不是说他有什么受虐倾向,而是一个国家,必须有不同的声音才行。

如果只有一个声音,只按照一个人的想法往下走的话,就很容易陷入极端。

他不认为他比所有人都聪明,他也不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适合大唐,都能让大唐不断的发展壮大,所以必须有一个人时时的在他身边提醒他,他哪一桩事没作对,哪一桩事做的不适合大唐。

如此,他才能带领着大唐走上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

所以,魏徵弹劾他的言论,他都可以不计较。

他之所以帮魏徵遮掩,是因为魏徵在弹劾他的同时,还弹劾了萧瑀和陈叔达,指责萧瑀和陈叔达跟他沆瀣一气。

这要是被萧瑀和陈叔达知道了,能饶得了他魏徵?

萧瑀和陈叔达再怎么说也是宰相,文官之首,一个他们的下级指责他们,他们肚子里即便是能撑船,也会出手教训一二。

而如今魏徵已经不是御史了,萧瑀和陈叔达真的要针对他,他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这才是他帮魏徵遮掩的真正目的。

他可不希望魏徵这么没遮拦的,还没混到千古人镜的地步,就被萧瑀和陈叔达给折腾死了。

在暗中收起了魏徵的奏疏以后,李元吉狐疑的问萧瑀,“我记得魏徵以前似乎不是这样的?”

魏徵在东宫充任洗马的时候,可不是这种没遮拦的样子。

相反,他非常懂得变通,也非常会跟人打交道,还智计百出,完全不是现在这副样子。

所以是什么让魏徵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李元吉很想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